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金成 《家庭教育》2007,(3X):28-29
谁家孩子都有任性的时候.看着这些小倔脾气,爱子心切的父母要么大发雷霆,要么百般顺从.要么就对孩子软硬兼施,可不管怎样.孩子不仅“本性难移”.还常常“得寸进尺”.这可让父母伤透了脑筋。其实.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原则.轻松应对任性孩童也并非难事,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应对任性孩童的原则吧![编按]  相似文献   

2.
谁家孩子都有任性的时候。看着这些小倔脾气,爱子心切的父母要么大发雷霆,要么百般顺从,要么对孩子软硬兼施,可不管怎样,孩子不仅“本性难移”,还常常“得寸进尺”,这可让父母伤透了脑筋。其实,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原则,轻松应对任性孩童也并非难事,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应对任性孩童的原则吧!  相似文献   

3.
每个孩子都有任性的时候,当今独生子女的任性更厉害。看着一个个小倔脾气,爱子心切的父母要么大发雷霆,要么百依百顺,要么对孩子软硬兼施,可不管怎样,孩子不仅"本性难移",还常常"得寸进尺",父母为此伤透了脑筋。其实,只要弄清楚孩子任性的原因,再对症下药,就能轻松应对孩子的任性。  相似文献   

4.
不少父母说:“我的孩子太任性,应该怎样教育他呢?”有的家长甚至说:“我的孩子是天生的拧种,真没办法。”就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任性不会是天生的毛病。那么,孩子任性是怎样造成的呢?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家庭中存在“小太阳”和“大太阳”现象。有意思的是,成人围着孩子转的“小太阳”现象其实只是独生子女教育的表面现象,而在这现象背后,那若隐若现的父母将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的“大太阳”现象,似乎更为普遍,也是许多问题的实质所在。可以说,正是父母的自以为是和“任性”导致了“大太阳”现象。父母的“任性”往往持续时间长,对孩子的影响大。这些影响以负面居多,主要涉及三方面。首先,父母源于“任性”的过分关注易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我们研究发现,逆反心理已成为不同年龄孩子的普遍现象,而父母源于“任性”的过分…  相似文献   

6.
汤萸 《早期教育》2007,(6):8-28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幼儿任性形成的原因。其一,是父母长辈对孩子过分宽容娇纵,为孩子的任性提供了客观外部环境。有的父母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对孩子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要求。有的父母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大多是给孩子的祖辈照看,这种隔代的爱更加深厚,使得孩子容易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其二,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如同“众星拱月”一般,父母的纵容和溺爱往往造成了孩子的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面对孩子越来越多的要求和日渐叛逆的性格,父母到了拿出威信来对他说“不”的时候了。你对孩子说过“不”吗?你知道怎样对孩子说“不”吗?有许多父母由于非常喜爱自己的孩子,从来不会也不忍心对他们的请求说一声“不”。  相似文献   

8.
很多父母反映现在的孩子任性,好像任性成了独生子女的“通病”,你让他朝东,他偏向西;你给他讲一个道理,他会反唇相讥十条理由;有的孩子甚至明知故犯,任意妄为。孩子变得如此  相似文献   

9.
“你具备家长的教育资格吗?”如果我们向父母们提出这个问题,你要么受到冷眼和嘲讽,认为这是对他们作为父母人格的不尊重和蔑视;要么认为这是连小孩都知道的问题,不足挂齿,不屑一顾。其实,从孩子的发展和科学教育的角度来看,仅仅具有法律上认可的血缘关系的父母并不一定具备担任家长的教育资格,也就是说,仅仅给予了孩子生命的家长并不必然具备胜任教育孩子的资格。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性为人们所忌讳和回避,不少父母至今仍难以用一颗平常之心去对待,认为和孩子讨论性问题,不仅难以启齿,而且有失长辈尊严。因而,对孩子的性问题,要么采用愚民政策,要么用高压手段解决。当孩子问“我是从哪里来的”时,要么愚弄孩子:“从山上捡的”、“从沙滩上扒的”。要么“啪”一个耳光,“小孩子别七问八问!”孩子一个很纯洁的“性”  相似文献   

11.
哭闹、发脾气是儿童一种消极情绪的表达方式。面对孩子的哭闹、发脾气,家长最常用的手段或是叱责打骂——不许哭!或是哄劝迁就——别哭别哭!岂不知,正是在“别哭别哭”的哄劝声中,使孩子学会以哭闹作“资本”要挟家长,从而也就促成了任性不自制的不良个性习惯。要知道,“不许哭”的叱责并不正确,结果要么是压而不服,要么是孩子变得  相似文献   

12.
我们班有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有很多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和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由于远离父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成长都面临很多问题。祖父母、外祖父母和亲友毕竟代替不了父母。他们平日里也就是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对于孩子的学习要么是不管不问,要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孩子的生活,不是过于溺爱,就是放任自流。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个性比较封闭,性格古怪。由于常年与父母相隔,许多孩子在感情上与父母产生了真空。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过早地缺失父母亲情,会给其带来心灵上的伤害;寄人篱下的生活体验,又会使一部分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甚至造成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经常听到年轻的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太任性,并常常因孩子任性而大动肝火或束手无枣。其实,小孩子任性是一种正常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2-3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在行为上表现为“任性”,只要家长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加以正确的引导,就可以避免或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在此,笔者向大家介绍八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都发现,法国孩子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用刀叉吃东西,他们在玩耍时也不需要父母陪伴。这都缘于法国父母善于向任性的孩子说“不”,并积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的主要“老师”是父母。当父母的人,要做好这一“本职工作”,也并不容易。尽管现在多是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即一个“学生”两位“老师”,但严父、慈母的传统伦理在小家庭中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致父母并没有把孩子当作“学生”。孩子也没把父母看成“老师”。有的孩子,在学校里听从老师教导,遵守纪律、爱护公物,认真学习,乐于助人,回到家里却成了霸王,十分任性,乃至飞扬跋扈。做父母的为了  相似文献   

16.
教育好任性的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任性住往发生在家里,对象多为父母。在幼儿园里,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任性的儿童。幼儿为什么会出现任性呢?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①对孩子过分溺爱。有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无论什么事都由着孩子的性子去做。②对孩子管束过严。孩子的任性,常常反映了他们对父母严厉管束的不满。③对孩子的态度不当。有的父母对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解散“打工子弟学校”不止一次了,因为这些学校的校舍和师资基本上都不合格。但是由于几乎所有的民工都付不起贵族学校的学费,通常解散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是迫使这些孩子成为盲,要么是迫使这些孩子与父母骨肉分离回老家去上学。这是民工们不能接受的两难选择,所以窝棚一样的“打工子弟学校”能够在打“游击”的状态下顽强地生存。  相似文献   

18.
《科技文萃》2001,(9):68
孩子“任性、固执、自私”,这是如今不少父母常有的感叹与无奈。其实,孩子的这些毛病,常常会有家长的影子。在这方面,美国心理学家诺尔希有以下生动的描述: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  相似文献   

19.
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会爱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没有明智的家庭教育的地方,父母对孩子的爱只能使孩子变成畸形发展。这种变态的爱有许多种。其中主要有:1.娇纵的爱;2.专横的爱;3.赎买式的爱。”他同时还指出:“娇纵的爱是最可悲的,不仅必然给自己带来苦恼,而且使孩子的心灵受到腐蚀,任性和虐待的种子就这样从小播下。赎买式的爱让父母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如果父母发现孩子任性而难以管教,他们往往不是求助于学校老师,更不会“自以为是”地在家里想办法,而是“煞有介事”地把这种现象当作需要治疗的心理疾病。其就诊过程比我们看身体疾病还要烦琐、持久。一般情况下,治疗师与孩子一周见面两次,与父母见面一次,治疗时间长达十二个月以上。“任性”在美国文化传统受到的特殊待遇,使我们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与矫正有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