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语意蕴丰富、精辟警策,结构整齐匀称,大多是四个字组成的。为什么成语多以四个字为基本形式呢?这是因为许多成语是截取诗文。故事中最能概括意义的成分构成的。如成语“白驹过隙”来自《庄子·知北游》中的名句“若白驹之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正确使用它就要弄清它的来源,它主要有三个那就是寓言神话,历史故事或事件,诗文名句。  相似文献   

3.
仔细阅读下列古代诗词中的名句,你会发现每一句中都有一个结构固定、含义深刻并沿用至今的成语,你能把它们一一找出来吗?试试看,你的成语功夫有几成?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小就学习古代诗文,对于那些名句,我们常常能够倒背如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知道了它们的涵义.但是,我们很少去想想,为什么它们会成为名句?那么,林林总总的名句,到底魅力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5.
藏头成语谜     
陈江华 《语文知识》2006,(6):F0003-F0003
请在下面的括号里各填入一个字,组成20条成语。填进的20个字可组成一则五言四句的谜语,谜底打一物。  相似文献   

6.
<正>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里的"文"指文采,精彩的语言能使文章富有魅力,从而更有效地表情达意。诗文、名句、谚语、典故等往往凝练典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文质兼美。考场中若能善于援引或化用则可使作品文采斐然。一、引经据典,让写作文采斐然这里所说的援引指的是引用,就是在写文章时引进别人的言语作为佐证。"别人的言语"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俗语格言、诗文名句、谚语民谣、成语箴  相似文献   

7.
积累辨识古诗词中的成语,是学习古文古诗词精美语言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成语的源头就在古文及古诗词中。近年来,一些省市的中考题中常有辨识诗文中隐含的成语问题,其意也在于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句的积累,如何辨识这些成语?现举例解说。一、原创式成语。这类成语指先有诗文出现,而后诗文中的某个短语或句子被后世相延习用而定型成为成语,具有首创性。此类成语多出自先秦诸子百家的作品,秦汉以后作品中当然也有。初中课文中的这类成语以孔子、孟子的作品中为多。如:出自于《〈论语〉十则》中的成语有“不亦乐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相似文献   

8.
成语漫画     
魔 处处开荒 (打一成语 我国的东邻 〔打一成语) 放大显微镜 (打一成语) 霏 与琢, 手榴弹 打一成语) 文俭(绘) ④ 谜底本期内找成语漫画  相似文献   

9.
成语漫画     
签到处 (打一成语) ,户 汤 冲奶粉 画 真正动脑筋 成圈 (打一成语) 开业 成语) 文俭(绘) 谜底本期内找成语漫画@文俭~~  相似文献   

10.
语文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古诗文名句默写题,如果学生在平时就抓好名句的学习,那么做名句默写题就稳操胜券了。我在教学中总结了四条强化名句的方法,供各位同学参考。第一,通过认知强化名句。名句通常有两种类型:一是有时代共性,能让不同时代的人产生共鸣并且有哲理的语句。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白居易);二是语言优美音韵和谐的语句。如  相似文献   

11.
<正>连续多年教高三的老师往往有这样的感叹:"学生的语文水平真是一届不如一届了。不算难的成语题不会做;名句默写不是写不上,就是有错别字,失分严重;文言文翻译漏洞百出;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理解有误,甚至与原文本意大相径庭;作文书写潦草,字迹难认,内容空洞,语言干瘪。"我们的学生怎么了?好多工作不是从高一开始就在做了吗?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何以不牢固到这种程度?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何以低劣到这样的水平?在这样疑惑不解的同时,不得不从头开始,从最基本的识字  相似文献   

12.
正【考点解读】课标与教材对古诗文名句的积累是高度重视的,其相关要求是:记诵默写所学课文中的古诗文名句;背诵默写课标规定的古诗文篇或段;记诵教材附录中的古诗词名句。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的依据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  相似文献   

13.
请在下面的空格内分别填进一个字,使每一竖行组成一条成语。同时,填进的这二十个字可组成一条谜语。(谜底打一自然现象) □□□□□□□□□□非到识苦落身新下行针曲渠拾连石大月第下走直成举天出事异一效线  相似文献   

14.
成语漏字谜     
漏字谜也叫空格谜,漏字谜的谜面上有一个或几个空格(多以“()”表示)。空格所漏的字都是众所周知的,猜谜时根据漏字所暗示的含义(有时还与它所处的位置等有关)去联想谜底。例如:()鸡起舞摇摇摇(打一成语),谜底为“前所未闻”。谜面为成语“闻鸡起舞”,空格漏掉一个“闻”字,可解作“前”面没有“闻”字。同()同德摇摇摇(打一成语),谜底为“心不在焉”。谜面为成语“同心同德”,空格漏掉一个“心”字,可解作“心”字“不在”。绘()绘()(打一成语),谜底为“不露声色”。谜面为成语“绘声绘色”,没有“声”和“色”二字,可解作“不…  相似文献   

15.
<正>[锁定考点]古诗文名句默写的考查范围,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附录1》的7~9年级学生背诵推荐篇目,题型以填空题为主。古诗文名句默写的形式,有直接默写、理解型默写、应用型默写等。[新题演练]一、直接默写:根据上句或下句默写古诗文名句。  相似文献   

16.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2002年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笔者以为只要科学实施如下三条复习对策,还是可以突破“名句名篇识记”这一考点的。一、明确三条原则,突出复习重点。“名句”的范围应如何划定?对1993-1998年高考语文考查的28条名句作一剖析,我们发现了三条基本原则,可供我们组织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猜谜语     
(谜底见下期)一、字谜:书签、唾液二、中国名胜谜: 白云深处有人家三、 成语典故: 巴黎人出国旅游 有了阳光才发芽(各打一成语)上期谜底召:刃排涝:法夸夸其谈:海口江山如此多娇:美国一点就通:百灵只图眼前:画眉猜谜语  相似文献   

18.
藏头谜下面成语的首字,连起来是一个谜语,谜底是一个成语。你能先把这些成语补充完整,组成谜面,再猜出谜底吗?()行合一()乎者也()人师表()足常乐()死靡它()进则退()己知彼()民除害()言而喻()法犯法清明时节两纷纷明末清初,一个书生的叔父做过明朝的官,后来变节做了清朝的官,这个书生很是不满。一日家宴,有人提议行酒令,酒令的首句须是一个物件,次句用一个古人名,最后一句用《千家诗》改一字。第一个人说:“我有一张床,送与张子房,张子房不要。为什么不要?春色烦人眠不得。”轮到这个书  相似文献   

19.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语。”组成歇后语的两部分,前一部分象“谜面”,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后一部分象“谜底”,是真意所在,两部分之间有间歇。人们习惯于把歇后语与成语结合使用,把成语作为一些歇后语的谜底。  相似文献   

20.
左圈的圈案是由一条4字成语组成的。你能粉出是哪条成语吗?摹舞润诊烟.冰卜丫看图案猜成语@谢革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