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传媒》1998,(2)
谈谈报纸周末版存在的几个问题文/张羽如果把1981年1月《中国青年报》推出的“星期刊”视作我国报纸周末版的“首家”,那么,我国报纸周末版已经走过了十七年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全国各级各类报纸大都增设了周末版(或星期刊、旬末版、月末版)。周末版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报纸办周刊有过两个高潮,一个是80年代末兴起的周末版、星期刊热,一个是近两年兴起的各种各样的周刊热。无论是国家级的大报,还是地方性报纸;无论是党报,还是专业性报纸,只要是日报,就几乎没有不办周刊的。而且,周刊的名称从通俗的“社会周刊”、“生活周刊”、“法制周刊”、“文化周刊”等,逐渐发展到比较别致的“燕周刊”、“星周刊”、“下周刊”、“壹周刊”等。一家报社的周刊  相似文献   

3.
仅仅几年前,在北京,办有星期刊、周末版的报纸还可谓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而今再看,未办星期刊、周末版,或者扩大版、月末版、月中版的报纸反倒是凤毛麟角,所剩无多了。放眼全国,外地的情况也大同小异。这种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迅速形成的前所未有的格局,被称作“周末版现象”。回首来路,最初的足迹显得格外清晰: ——1981年元月,中国青年报率先推出星期刊,至今11年。全国性报纸办星期刊、周末版,这是第一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新闻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特别是近二三年来,全国众多的报纸纷纷办起了“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和“文摘报”(以下统称为“周末版”),这种  相似文献   

5.
1992年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厂一种引人注目的新闻现象——“周末版现象”。 1993年春,“周末版现象”蓬勃发展,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新格局。本文所说的“周末版”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一两家报纸办周末版不能称为“现象”,许多家报纸在一段时间内部办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才能称为“周末版现象”。这使我想起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6.
1992年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闻现象——“周末版现象”。1993年春,“周末版现象”蓬勃发展,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新格局。本文所说的“周末版”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一两家报纸办周末版不能称为“现象”,许多家报纸在一段时间内都办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才能称为“周末版现象”。这使我想起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7.
首届全国报纸周末版星期刊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8日至30日在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首府西安举行。研讨会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报纸周末版、星期刊蓬勃兴起的必然性及其积极的社会宣传作用,交流了办好周末版、星期刊的经验,并就成立周末版星期刊研究会一事达成了共识。这次研讨会是由陕西的《星期天》报联络《中国青年报·星期刊》、《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南京《周末》等几家报纸共同发起,并由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西安中国国际旅行社、陕西日报周末版和《星期天》报共同筹办的。出席会议的40多位编辑、记者和周末版、星期刊的负责人,分別代表新闻出版报、北京青年报、南京日报、哈尔滨日报、江西日报、青  相似文献   

8.
1982年,《中国青年报》首创“星期刊”,将“软”手法引入“硬”新闻中,曾引起过人们的一阵惊奇,最终竞赢得了500万读者。十几年后的今天,浏览街头报摊,人们发现各报“星期刊”、“周末版”、“特刊”、“扩大版”斑斓多彩,纷呈迭现,形成世人瞩目的“星期刊·周末版”现象。在这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报林格局中,尤令人们瞩目的是多年一直板着面孔的各级党的喉舌——党委机关报,也一改昔日面孔纷纷披挂上阵办起了增刊,开发出了“星期刊”、“周末版”、“月末版”这样一个“特区”。 这些各级党报中的星期刊、周末版既有党报的共性,又独具自己的个性。那么,星期刊的个性是什么呢?我们不妨从内容、体裁、形式等方面试谈它的个性。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末始,我国报纸专刊迅速再度崛起。从1981年元旦《中国青年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星期刊起,到1993年6月全国共有周末版200多家,以后几乎家家办有周末版、星期刊。  相似文献   

10.
《楚天周末》是湖北日报社主办的一张周末报纸。 近两三年来,全国众多的报纸纷纷办起了“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并新生了不少类似“周末版”性质的报纸。这种被称为“周末版现象”的出现,适应和符合了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和符合了广大报纸读者的新需求,也是新闻改革、  相似文献   

11.
从80年代初起,在各类新闻媒介的剧烈竞争中,报纸周刊异军突起,在许多报纸发行量下降的情况下,其周刊的发行量却直线上升,为新闻界所瞩目。报纸周刊,一般在周末或星期日出版,大多称“星期刊”“周末版”。它以时代气息浓郁,贴近生活,内容丰富、文风活泼、版面美观等特色,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2.
梁杰 《传媒》2000,(6):27-28
90年代初,随着全国报业几次扩版的浪潮,各报的周末版、星期刊、周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副刊一改其在新闻历史上曾是"附张"附页"的附属身份,显示出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教育报的文化、生活、社会周刊也在此时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初,随着全国报业几次扩版的浪潮,各报的周末版、星期刊、周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副刊一改其在新闻历史上曾是"附张""附页"的附属身份,显示出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教育报的文化、生活、社会周刊也在此时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据说全国2000多家报纸中,有四分之一以上出了周末版、星期刊或月末版。这些报纸以其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在一哄而起的一部分周末版、星期刊中,使副刊这块高雅圣洁的“精神家园”在新闻导向、文化导向、价值导向方面出现某些偏差。时至今日,随着众多读者鉴赏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迫切要求办出高品位、有特色、思想性与可读性兼备的周末版和星期刊。 《新疆军垦报·星期刊》创办于1991年。笔者一直从事编辑工作,实践使自己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新闻出版署近日向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新闻出版局、各报社发出《关于加强报纸出版“周末版”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近年来,有相当数量的报纸纷纷出版“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等,这本是报业的可喜现象,但是,在一部分报纸“周末版”(含“星期刊”、“月末版”等,下同)的出版中,存在着偏离办报宗旨、未遵守有关管理规定的现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随着我国报纸周末版、星期刊热的降温,又悄然兴起了一股“系列周刊”热。这种系列周刊,除有单独的刊名外,在内容上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而一经问世,便受到读者的青睐。曾在国内率先创办星期刊的中国青年报,去年以来在淡化星期刊的基础上,又增办了《青春热线》、《经济蓝讯》、《社会周刊》  相似文献   

17.
新闻窗     
我国报纸周末版逾四百家本刊讯据《新闻出版报》报道:记者从刚刚闭幕的全国报纸周末版座谈会上获悉,截至1993年底,我国开办周末版(含“星期刊”、“周末版”、“扩大版”、“文摘报”)的报纸已超过400家,约占全国报纸总量2040家的五分之一还多。(全)战士报道员周华庭举办个人植物画展本刊讯聂军利报道:兰州军区某高炮旅战士报道员周华庭,在搞好报道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植物画创作,10年先后创作了500余幅作品,其中5幅曾参加陕西省、兰州军区书画作品展,并获奖。32幅画被各种报刊登载。l月23日,陕西省美术馆为周华庭举…  相似文献   

18.
争取读者发挥优势保持品位石莹席卷中国报界的“周末版热”还没有完全冷却下来,双休日又给报纸出了道难题。自1981年1月4日中国青年报首创《星期刊》,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周末版可以说是一热再热,以至形成人所瞩目的“周末版现象”。但双休日面对的却是一副...  相似文献   

19.
立足行业面向社会产业报周末版的市场定位魏红野许多报社纷纷增刊扩版,创办星期刊、周末版,其势正盛。产业报也一改昔日的端庄,大办周末、星期刊。据统计,目前全国此类报刊已不下600余家。周末版定位要准确产业报周末版相对正报、正刊而言,注重的是软新闻,多为文...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许多报纸纷纷办起了“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文摘版”,报界统称为“周末版现象”。报纸“周末版”的出现,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从而吸引了大批读者,大多数报纸的周末版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毋庸讳言,也有不少报纸的周末版存在格调不高等问题,需要亟待解决提高质量。进一步办好周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