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纠错:"饥笑"应改为"讥笑"。"饥"字最常见与"饿"连用,食字旁多与食物有关,如"饥寒交迫"、"饥不择食"、"画饼充饥"。"讥"字为言字旁,"讥讽"、"讥笑"、"冷讥热嘲"等都与言语有关,意指讽刺、挖苦。  相似文献   

2.
"それでも"与"それにしても"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接续词,从意义上来说,都表示逆接、让步,都可解释为"虽然…但是…"、"即使…也…",但其具体含义以及使用语境都有很大的区别,本文拟从"それでも"与"それにしても"的结构分析出发,结合与"それでは""それにしては"的意义对比,通过例句来弄清"それでも"与"それにしても"的区别,以求能够更加准确得理解并运用这两个接续词。  相似文献   

3.
"韵味"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范畴,涉猎范围包括文学、美学、绘画、书法、音乐、建筑、戏曲、影视等诸多领域。历经千载,从先秦到魏晋、从唐宋至明清,"韵味"已成为评判艺术作品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灵韵",作为本雅明提出的一个代表传统艺术特征的概念,主要建立在感性基础上,是区别西方机械复制艺术与传统艺术的集中体现。作为传统艺术的灵魂,"灵韵"与"韵味"与心理学、美学、哲学、绘画、书法等领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笔者试就"韵味"与"灵韵"的相关材料进行综述,同时对其加以总结和阐释。  相似文献   

4.
《教育》2007,(22)
如果只是像"股评家"评股那样将名校分数线"跌停"归因于"机构"与"散户"的博弈、"空头"与"多头"的较量、"涨"与"跌"之间的转换,恐怕也回避与掩盖了某些更敏感、更本质的因由。这个因由非常简单,那就是复旦与交大的招生名额在上海投放得太多了!  相似文献   

5.
"解决问题"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与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相比,它的覆盖面更宽广,贯穿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学习领域中,把问题置于生动的生活化、情境化中,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教学中,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  相似文献   

6.
论“生态美学”的“身体”、“空间感”与“时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传统美学在整体上可以称为"艺术美学",建构的是一种从"教条"出发、仅仅能满足"视觉"与"听觉"两种感官的美学;而生态美学作为环境美学的内在组成部分,却是从"实际"发生的环境空间感出发的,它必然涉及"身体诸觉"在"空间感"上的生成,以及在"时间性"维度的存在——在静态上是"身体诸觉"的"同时性"并存与延续,在动态上则是空间环境美感的存在受"意义"与"价值"的激发与引领。  相似文献   

7.
根据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特征,选取相关文学翻译文本中"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实例,从"译介学"的视角对其进行个案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即"归化"与"异化"是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特征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二者都属于"个性化"的翻译,从本质上都是对原作的"创造"与"叛逆",只是"创造"的方式、途径、程度不同,"叛逆"的方向、目的、归宿各异,从而得以从新的角度审视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相似文献   

8.
"说白了"与"白说了",中间的"说"和"白"前后位置关系的不同,使二者在语表、语里、语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本文即是从语表、语里、语用三个层面对"说白了"与"白说了"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知"与"道"是中国哲学范畴中的重要术语。"知"字从"口"、从"矢",蕴含了中国古人对语言与思维之关系的理解。"知"又通"智","智"为"道","道"兼有道路、行走(引申为实践)、言说、办事之门道与天地之大道等义项。"知"与"道"的诸多义项间具有一种张力,构成了中西哲学皆关注的"语言——思维——实践——世界"这一经典论题。通过对"知""道""知道"与"不知道"的分析,能够揭示出中国哲学在处理这一论题上的特色,即以"行"(实践与体验)贯通"言""器""道"三者,进而揭示中国哲学的特质,即"由词通道""道不离器"。  相似文献   

10.
"鬼"、"傀"、"怪"三者音义皆有相近相通之处,在源流上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然而关于"鬼"之本义及其文化源流的考释较多,但探寻"鬼"与"傀"、"怪"等关系的文章较少。现试将三者的意义进行梳理,认为"傀""怪"二字应为"鬼"之分化之字,又由"鬼"之形体特征后又分化出"傀""魁"等从鬼声之词。  相似文献   

11.
<正>前段时间,笔者阅读了有关书籍,并在与他人交流时,谈及"学"与"习"的辩证关系。平时所说的"学习"二字拆开就是"学"与"习"。"学",主要是从书本和其他方面中学,而获得各方面知识的积累;"习",就是实践、练习、实习等意思,注重经验的积累,生活的知识积累。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好学才能上进。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纯文学"与"杂文学"、"白话"与"欧化"、"国语"与"国文"几对关键词的细致阐述,解析朱自清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复杂性,将其与中国的"诗教"传统相勾连,分析其"现代文学"观念与"现代教育"观念的互动关系,勾勒中国现代文学从"国语的文学"到"文学的国语"的历史建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语境中, "大我"与"小我"是一对相互关联、内涵又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的概念.从一般意义的层面来讲, "大我"通常指向宏大叙事,常常与国家、民族、社会等意义指向相联系;而"小我"则成为个体、自我、个人等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4.
纠错:"心里"应为"心理"。分析:"理":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常用的词组有:心理、肌理、条理、事理等。"里":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常用的词组有:里外、心里、这里、那里等。"心理"是指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绪  相似文献   

15.
巿是集市、城市的"市"吗不是。"巿"与"市"是形、音、义都不同的字。市,音shì,是个会意兼形声字。篆文由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将有近千万名大学生竞争就业岗位,而提供的岗位数量却出现萎缩,高等教育沦为求职教育,"教"与"需"的偏离,"学"与"用"的失衡,导致高校出现了较多的"厌学"、"抄袭"、"作弊"等不正常现象.时代呼吁教师立足社会、潜心钻研、扎实教学,培养社会需要的有竞争力的实用人才.文章阐述了我国高校当前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物化"是庄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通过"物化",人我、物我的界限消融,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身与道合、逍遥自在的境界。"物化"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与庄子的"义利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庄子在当时的特定社会环境中追求"逍遥"理想的一种途径。通过"物化",从而达到"无名"、"无功"、"无己"的境界,以便实现"人与天一也"的真正逍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词性、语义和句法三个方面对"一齐"与"一起"进行辨析。从词性看,"一齐"是副词,而"一起"除了副词用法之外,还有名词的用法。语义上,主要从"一齐"与"一起"指向的主体、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主体完成动作的整体性与个体性三方面进行辨析。"一齐"与"一起"在句法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谓词性成分的选择上。  相似文献   

19.
“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内涵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现行苏教版高中教材(必修)是2004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目前在苏浙等试验区使用的新课标教材。它一改传统的单元编排体例,根据主题来选文组元,每个模块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专题,每个专题采用"文本研习"、  相似文献   

20.
"须"和"需"音同而形义不同。"须"本义指胡须,常用义指"一定要",多显副词用法(如"须要、必须、务须、须知、须采取措施")。"需"本义指遇雨停下来等待,常用义指"需要",现不单用,只能组成合成词或固定短语,显动词用法(如"需要、必需、需求、各取所需")。因二者音同义近,常与几个共同的字组成的词也易混用。"必须"和"必需"就是其中的一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