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孝道在中国古代儒家伦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自西汉刘向《孝子传》(一作《孝子图》)以来,曾经出现过许多种题名为《孝子传》的著作,但大都早已亡佚了。清代茆泮林所辑《古孝子传》,即汇集了九种《孝子传》佚文,断简残篇,难窥全豹。敦煌石室所出《孝子传》(拟题)残卷五种,经过王庆菽先生综合校理,收入《敦煌变文集》卷八,是保存佚文较多的一种。其后徐震堮、蒋礼鸿先生又加补校(注),千载以前的疑文讹字,遂能涣然冰释于一旦。其偶有未尽者,兹再为捃拾若干条,以期有助于读者之省览。井泥已尽,可以(?)(索求)出我。(901页) 原校“(?)”为“索求”二字,非是。《敦煌变文集》137页(以下引文出自《变文集》者,但标页码,不赘书名)《韩朋赋》:“成功(?)女,始年十七,名曰贞夫。”  相似文献   

2.
(27)《敦煌变文集》413页《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惠日照推心上恶,慈风吹散国中灾。”“推”字与句意不合,当是“摧”之字音近省借。“摧”,毁也,与下文“散”字对文,意义相同。又636页《维摩诘经讲经文》:“神道解灭邪山碎,智慧能销障海摧。”字正作“摧”,可以为证。  相似文献   

3.
王伟琴 《课外阅读》2010,(11):178-179
z于P.3451残卷变丈中的“尚书”及其篇名,1937年孙楷第先生在《敦煌写本(张淮深变文)跋》中认为“尚书”指张淮深,并拟变文名为《张淮深变文》。之后,王重民先生的《敦煌变文集》、潘重归先生编的《敦煌变文集新书》、项楚先生《敦煌变文选注》及其增订本、黄征先生、张涌泉先生校的《敦煌变文校注》等都沿用了孙先生的看法。笔者在对P.3451残卷歌颂对象考证的基础上认为P.3451残卷变文的“尚书”应为两个一一张议潮和张淮深,其篇名似应为《河西节度使张尚书变文》。  相似文献   

4.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经过王庆菽、项楚、张涌泉等先生的整理 ,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在项楚先生指导下也稍有涉猎 ,故补疏数条如下 :1 是人皆老 ,贵贱亦同 ,不谏贤愚 ,是共老苦。 (《敦煌变文集》第 1 79页 )谨按 :“共老苦”不辞 ,“共”当为“其”之误。白话文献中往往有句中用“其”作衬字之例 ,如上文 :“相公是也又为夫人说其老苦。”又 :“相公是也又为夫人说其爱别离苦者。”《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 :“唯有释家弟子 ,是其出家 ,堪受人天广大供养。”《经律异相》卷 5 :“佛曰 :昔五百贾人一怀恶心…  相似文献   

5.
<正> 王重民等六位先生编的《敦煌变文集》(以下简称《变》),搜集了敦煌石窟所发现的变文中的七十八篇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大概都是唐末到宋初的东西”。这些记录寺院中俗讲的变文,“是  相似文献   

6.
《敦煌变文集》卷四所载《降魔变文》,由王重民先生根据六种敦煌写本校录。其后徐震堮先生《敦煌变文集?遣拐芳啊对俨埂?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及附录《〈敦煌变文集〉校记录略》,又续加补校。笔者再为摭拾若干条,以为续貂。《变文集》校记引丁卷异文有须改正者,一并附焉。引文出自《敦煌变文集》者,但标页码,不赘书名。  相似文献   

7.
映,暎 遮蔽、隐蔽。《敦煌变文集》4页《伍子胥变文》:“虑恐此处人相掩,捻脚攒形而暎树。”“暎树”,即隐身于树下。唐人小说中也有这种用法,如李景亮《李章武传》:“执帚人欣然而去,逡巡映门,即不复见。”“映门”,即隐身于门后,与上例“暎树”义同。又《伍子胥变文》7页:“风尘惨面,蓬尘暎天。”“暎天”,遮蔽天空。137页《韩朋赋》:“皎咬明月,浮  相似文献   

8.
俗语词零札     
露柱《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卷六《丑女缘起》: 两脚出来如露柱,一双可(胳)膊似粗椽。(800页)这是形容丑女的脚胫、胳膊粗大难看,如同柱子、椽子一样。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  相似文献   

9.
目前从敦煌遗书发现的敦煌赋卷约有四十余种写卷,去其重复,得赋二十篇。除《敦煌变文集》已刊之《晏子赋》、《韩朋赋》、《燕子赋》(甲)(乙),《双梅景阔丛书》校刻之《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和见于《王无功文集》五卷之《游北山赋》、《元正  相似文献   

10.
评《敦煌文书校读研究》寄明《敦煌文书校读研究》,蒋冀骋著,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22万字。本书对《敦煌变文集》《敦煌变文集新书》《王梵志诗校辑》《敦煌歌辞总编》等书的过录、校勘错误进行了校订,对一些难以索解的俗语辞进行了考释,对王梵志...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一些学刊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敦煌变文校勘的文章,解决了一大批变文校勘中的疑难问题,成绩很大。但这些文章大抵是以《敦煌变文集》①作为校勘的依据,没有或基本没有核对原本原卷。事实上,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敦煌变文集》的校订工作是很不够好的”②,而且传录失真的情况也十分严重③。所以以《敦煌变文集》为依据的考订文章,就难免有疏失之处。这里就管见所及,试作平义。  相似文献   

12.
敦煌释词     
敦煌文书的语辞研究,以其成就而言,蒋礼鸿师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敦煌资料>(第一辑)词释》堪称登峰造极,尔后,郭在贻师、项楚递有补释,成就亦有可观。余以浅陋之质,数载之力以肄习敦煌文书,虽无发明,亦偶有所得;今录而集之,期於释读敦煌文书有所裨益。大方之家,勿以附骥尾而哂焉。障绰《叶净能诗》:“忽有一将军,身穿金甲,障上兜鍪,拔剑上殿,拟斩岳神。”(《敦煌变文集》,218页)  相似文献   

13.
敦煌唐写本《西京赋》残卷校诂伏俊连(西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西京赋》残卷见敦煌写本伯2528号,最早由罗振玉《鸣沙石室古籍丛残》(1917)影印刊布。前部分残缺,起自“井干叠而百增”,“井干”二字仅存左半,至赋未李注止。末标“文选卷第二”五字,别有...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1997年出版的《敦煌变校注》堪称学术名。这部凝聚了黄征、张涌泉先生八年心血的精心之作,是国家社科基金“七五”规划“敦煌语言字研究”课题的主要成果,前半部(1—611页)为黄征教授执笔完成,后半部(612—1220页)为张涌泉先生执笔完成。这部敦煌变全集和会校会注,反映了敦煌变发现半个多世纪以来海内外研究的成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别本《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研究王继如《敦煌变文集》卷六截《大自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页714-744),此变文是根据斯2614号、伯2319号、伯3485号、伯3107号、伯4988号、北京盈字76号、北京丽字85号、北京霜字89号、斯3...  相似文献   

16.
敦煌变文诚如吕叔湘先生所说:“抄写者多数水平不高,字形讹误很多。”这里就笔者所摘,择其或近肯肇者,呈献于时贤面前,以求指教。(一) 《伍子胥变文》:“君子从何至此间,面带愁容有饥色?落草獐狂似怯人,屈节攒刑而乞食。”(见《敦煌变文集》9页,下仅注页数) “落草”凡二义:一为“绿林好汉占山为王”,一为“婴儿自母体落生”。二义于此均不合用。今谓“落草”乃“髝髞”之同音借字。《广韵》去声三十七号韵郎到切:“髝,髝髞,粗急貌。”苏到切:“髞,髝髞。”《集韵》郎到切、先到切:“髝髞,急也。”“獐狂”从徐校:“张皇”。如此,“髝髞”、“张皇”连用,即急遽仓皇的意思,与文意相合。又,“刑”是“形”的同音借字,“形”谓伍员收敛志士神气,而  相似文献   

17.
敦煌本《韩朋赋》创作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一种意见认为乃唐人所作,如汪绍楹先生《搜神记韩凭妻注》即谓“唐人《韩朋赋》”云云。另一种意见认为同其他敦煌变文一样,皆产生于唐末、五代至宋初,如向达先生《敦煌变文集》引言里说:“现在所发表的78篇文学作品(按:包括《韩朋赋》),就时间上讲,大概都是唐末至宋初的东西。”还有一种意见则认为“其来源盖远”,并从内容、音韵等方面考证,大致推定为“初唐前,或为晋至萧梁间的作品。”我倾向于后一种说法,认为似当产生于北魏晚期至初唐之间。  相似文献   

18.
中央红军长征究竟何时自何地出发?出发时人数多少?至今还是众说纷纭。关于时间:目前见到的有三种说法,一种比较笼统但又比较普遍的说法是“1934年10月”,未指明具体日期(如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编《中国共产党史稿》第二分册第165页及其他教科书等);一种说是“10月10日”如《中共党史资料》1982年第一辑载《伍修权回忆录(之一)》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事记》第92页等);一种则说是“10月21日”(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大事年表》第46页,王健英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相似文献   

19.
《太子成道变文》(斯3096卷),载《敦煌变文集》327页,字不满400,而讹误比比皆是,难以卒读。经王庆菽先生、蒋云从(礼鸿)先生等校释勘正,始得通顺可读。本文仅就王庆菽先生《校记》中所遗留的几个疑难点进行校释。  相似文献   

20.
1957年由王重民、向达、周一良、启功、王庆菽,曾毅汇校出版的《敦煌变文集》,蒐集了当时可能找到的一百九十个敦煌说唱文学写本。1981年第二期《中华文史论丛》载王重民《敦煌变文研究》云:“这可以说是最后最大的一次整理”。其中有二十三卷被曲艺词典收为“唐代曲艺作品”类的所有条目,如《伍子胥变文》、《董永变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