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页说:“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版)中也说:“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相似文献   

2.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的屈原。自那以后,屈原成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所敬仰的伟大人物;而在那之前,一直追溯到屈原自投汨罗的公元前277年,其间二千多年来,中国人民对屈原的爱戴、敬仰和纪念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屈原为什么能得到古今中外广大人民的如此厚爱呢?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主义诗人,有着超群拔俗、感人至深的精神品格。屈原精神品格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其实质和重点,我以为有三个方面:一是忠于理想、二是勇于斗争、三是严于修身。在学习和研究楚辞的过程中,我经常被屈原自抒精神品格的那些诗句所感动。我觉得我们学习楚辞,不光是要学习屈原的作品,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屈原的作品来学习他的精神。屈原忠于理想、勇于斗争、严于修身的精神,在他自己的诗作中有着突出而深刻的表现。本文的主旨,就是结合屈原的生平事迹,对屈原作品中有关表现其精神品格的部分加以采撷和论列,权作本人学习研究楚辞和屈原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3.
屈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屈原出生秭归说、文学创作湘西说、投江汨罗说,是支撑其成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三大支点。没有屈原在湘西的九年生活,就不会有楚辞的出现,他也就不会成为文化人,更不会成为后来的世界文化名人。因此,研究屈原的重点地区不是在他的出生地秭归,也不是在他的投江地汨罗,而是在他的创作地湘西。  相似文献   

4.
品读诗词,自然难忘怀沙抱石的屈原。千百年来, 特性独立的屈原,以诗人的身份,呈现个体生命的魅力,独占了“端午”这样一个民族传统节日的荣耀和精神空间,受到人民隆重的纪念。永远的热爱,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博大而深刻的人文景观,使屈原在历代炎黄子孙心目中,激荡成一首英雄史诗,飘扬成一面鲜红的旗帜。汨罗江,这条无名的小河,也因屈原而变得像长江黄河一样著名了。  相似文献   

5.
梁炜 《湖北教育》2002,(22):4-10
湖北素有崇教尚学的传统。二千三百多年前,楚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曾以“滋兰于九畹,树蕙之百亩”描述他授教育人的经历。后人常以“九畹”比喻培养人才之所在。往事越千年,而今的荆楚大地,从来没有哪一项工程让6000万儿女如此牵肠挂肚,从来没有哪一项工程凝聚全省人民如此之多的心血与汗水。教育,富省强民的千秋伟业,给湖北人民带来如此大的惊喜与希冀。  相似文献   

6.
屈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源头之一,也是民族性格的原型之一。屈原作为中国最早的大诗人,已为历代学者所公认,但至今还笼罩着一圈神秘云雾,尚有人怀疑他的存在和他那特具魅力的诗歌的真伪。历代研究屈原及其作品的人不计其数,从汉代司马迁的《屈原列传》到今人林庚《民族诗人屈原传》,对传承以屈原为代表的文化精神作出了宝贵贡献。中华民族被认为是没有创造过大型史诗的民族,近十年来也有不少有志之士在自觉地写作自  相似文献   

7.
作为民族文化传统的英雄形象,屈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语境下,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热烈纪念.1930年代日寇入侵后愈发严峻的国家受难处境,促使人们重新识别、唤醒和激活了屈原在民族国家层面上的伟岸角色,并开启了新一轮的屈原纪念热潮.随着"诗人节"的设立,1940年代的屈原纪念被纳入比较统一的轨道,此时的屈原纪念进一步上升为宣扬爱国诗人的屈原形象,为民族抗战提供强劲的精神策励.其中,通过屈原纪念,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家文人们还对关怀社会的创作视野和刚强不屈、富有战斗力的艺术风格予以重点张扬.抗日战争结束后,爱国诗人的屈原形象逐渐隐退,人民诗人的屈原形象则取而代之.相应的,从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来询唤"人民诗人"和"人民诗歌",便成为解放战争时期屈原纪念在文学层面上的反映.萃取人民诗人的屈原形象,最终被征用来为"人民革命"提供了道义性的支持力量.前后迥异的屈原纪念策略和屈原形象是"新环境"与"新目的"联手调整"旧用途"的一个范例,是战争语境下文学发展诉求的镜像式呈现,更是各种现实力量对特定传统资源进行召唤、形塑与征用的纪念策略的表征.  相似文献   

8.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这是国内外所公认的。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么?还有人持怀疑态度:有的怀疑屈原时代是否已经形成了国家观念和爱国思想,说屈原爱国符合历史实际么?有的认为屈原是一个贵族,他的忠于楚国是出自宗族观念而非爱国;有的认为屈原的政治主张不利于中国统一,有背于时代主潮……等等。我认为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位来华洋人像赫德那样,对中国海关和近代中国的外交、政治、经济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施加了如此全方位的、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没有哪一位来华洋人像赫德那样承受了如此繁多的重磅抨击与赞誉。如:“赫德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的典型的帝国主义分子……在中国横行48年,  相似文献   

10.
“我与你们同在,你们一世代乃至许许多多世代的男男女女们。”他确实和我们同在,比之这块土地上任何别的诗人都更可靠。还没有人如此大声疾呼,充满激情地强调美国生活中的激越奋进和民主希望;也没有一个诗人如此忠实地归属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即服务于那些“永不知  相似文献   

11.
季俊同学问: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中,主人公屈原有一段长达一千多字的“独白”,有人说它很能代表诗人郭沫若的创作风格,是这样吗? 这种看法是对的。多才多艺的郭老文学创作成就首推诗歌,因为它最能体现郭老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郭老创作“借古喻今”的话剧《屈原》,是要借屈原之口吐胸中块垒,发人民心声,抨击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投降,反共反人民的罪行。因此郭老把这“独白”看成戏中的灵魂,写成一首充分体现他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散文诗。“独白”借助丰富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创造气势恢弘的意境。诗人将“风雷电”喻为革命的暴力,赋予生命和人格,呼唤、喝令他们“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使“黑暗的宇宙”“爆炸”;将“轰隆隆的”雷比作滚动的车轮,能把诗人载到“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将一闪而过的闪电比作长剑,能“劈开”“比铁还坚固的黑暗”。诗人还把自己  相似文献   

12.
从本世60年代起,日本有的学者开始鼓吹一种新的否定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观点。1983年以来,国内有不少学者发表文章或从史料方面、或从逻辑推理方面、或从思想方法方面予以反驳和批判。但还没有人注意到日本的“屈原否定论”之产生,同当时我国国内意识形态方面的状况有关。学者们曾集中力量驳斥的,其实并不是新的否定论的始作俑者。日本新的“屈原否定论”的提出,还有两个原因:一是以往我国国内关于屈原的研究尚欠深入,二是屈原作品读起来语言方面障碍较大。而在日本广泛流传的汉诗都是明白易晓的作品,很多人不知道屈原。京都诗仙堂供有36位中国古代诗人,第一位就是苏武,而不是屈原。这也就形成了日本一些对中国先秦文学了解较少的学者的心理定势。至于司马光何以在《资治通鉴》中没有写到屈原,相当程度上是司马光作为一个保守派人物自我保护的心理反映。  相似文献   

13.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逝世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但是,中国人每到他逝世的那一天——农历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他。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世界人民纪念四大文化名人,其中之一就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原,字平,战国楚人。是楚武王之子屈瑕的后裔,楚国的一个没落贵族。他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相似文献   

14.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作充满了深刻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来自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挚爱。围绕着爱国这一核心,在屈原放纵恣肆的独特表达方式下,其忧患意识升华为民族审美传统被流传下来。屈原因此成为忧国忧民的典范,他的不朽诗作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  相似文献   

15.
屈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英名和诗作千古流芳、万代传诵。其人、其文同在中国和世界人格和文学的境地树立起令人敬仰的巍峨丰碑。抒发情怀、叙写心境的长诗《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6.
曹大中同志从一九八三年以来不断发表文章,否认屈原是爱国诗人。他在《<屈原——爱国诗人>之我见》一文中,列举五条理由说明先秦时代的人们包括屈原根本没有爱国观念。他说,在先秦时代,人们的意识中“并不存在中国与外国的对立与区别,因此也就不存在‘热爱祖国’的观念”,先秦古籍也“均未谈到爱国这  相似文献   

17.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个人的创作而名垂史册的伟大诗人。《楚辞》就是以屈原的作品为主的一部诗集,那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诗歌巨著,如今已被列为优秀的古代文学遗产,受到中外人民的赞扬。屈原名平,字原,大约生于公元前三四○年,卒于公元前二七八年左右。屈原的祖先楚武王的儿子瑕受封于屈,遂以屈为氏,所以屈原乃是与楚王同族的一个贵族。屈原年青时候很聪明,  相似文献   

18.
既没有屈原的宏伟悲壮,又没有李白的豪放飘逸,也没有杜甫的阔大沉雄,陶渊明以他百来篇诗文竟然赢得了与这三位诗国巨人比肩的崇高地位。苏轼甚至还认为他在诗史上的地位“李杜诸人皆莫及”,王国维也说“屈子之后,文学上之雄者,渊明其尤也”,一直到现代朱光潜仍然认为:“渊明在中国诗人中的地位是很崇高的。可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在这三位大作家或大学者眼中,杜甫也勉强可以和他并驾齐驱,李白似乎还没有资格与他平起平坐。 美国著名诗人庞德曾慨叹“成为一个大诗人”之不易,否则,“许多人早就成为大诗人子”。是哪些因素使陶渊明成为一个大诗人的呢?或者说,是什么奠定了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呢?有的人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解说。由于孔子要求通过诗歌对个体心  相似文献   

19.
讲授《离骚》,自不能不论及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至此,或许有人顺理成章地要问:屈原是男性,那么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诗人是谁?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女诗人又是谁呢?在世界文学史上,一般认为,最早的女诗人是古代希腊的萨福(Sappho)。但其实比她约早半个世纪,我国的许穆夫人就已经进行诗歌  相似文献   

20.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情感十分丰富、有很强的寓意,始终传达着他的政治理想以及人生哲学,展现了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追寻自我的精神,是屈原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屈原生在楚国,从小便博学多识、饱读诗书,入朝作官后注重人民生计、推举能人贤士,可再后来受到压迫排挤,没能实现自己对国家的一腔抱负还被逐放江南。屈原将没能舒展的情怀全部融入到了诗歌中去,蕴含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