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60年前,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在重庆公开发表。一时间,人们争相传诵,好评如潮。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的墨迹,共有三幅:第一幅是写在“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的信笺上;第二幅是写在柳亚子的纪念册上;还有一幅是1963年重写的。①毛泽东逝世后,中国革命博物馆征集毛泽东的手迹,上述第一幅由江苏宜兴籍画家尹瘦石捐出,个中原委颇具传奇色彩。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国共和平谈判。8月30日,毛泽东在桂园寓所宴请柳亚子、沈钧儒等人。席间,柳亚子赠毛泽东七律一首:“阔别羊…  相似文献   

2.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绕月工程开始起步,将开辟中国航天新境界,实在可喜可贺!谨用毛泽东《沁园春·雪》这首千古雄词之原韵,祝贺这项千古伟业之实施。同时希望有更好更多的和词出现,续写新的《沁园春》传奇。  相似文献   

3.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在世界民主舆论和举国同声的反独裁舆论的压力下,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主席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偕同周恩来和王若飞,于8月28日飞抵重庆。毛泽东在重庆期间,与重庆的各方面人士广泛接触。在和柳亚子的交往中,毛泽东把旧作《沁园春·雪》抄送给了他。毛泽东离开重庆以后,这首词辗转传到吴祖光手中。遗憾的是,抄件有遗漏。于是吴祖光又走访了几位朋友,一共找来三个传抄件。三下里一凑,终于得到了完整的“咏雪”词。本想在“西方夜谭”上尽快发表。但是,阻力太大。这阻力,来自毛泽东。原来,毛泽东在离开重庆时,留下了“公开发表著作(包括诗词)要向延安请示,在没得到同意前不得发表”的话。柳亚子得到“咏雪”词后,和  相似文献   

4.
在1957年1月毛泽东正式发表18首旧体诗词之前,就有几首毛泽东的诗词被一些出版物所刊载。其中,最先被刊载的是长征诗,紧接着是六盘山词,再接下来就是《沁园春·雪》(以下简称咏雪词)。而从传播面之广、受众人数之多、社会影响之大来说, 咏雪词当属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5.
在1957年1月毛泽东正式发表18首旧体诗词之前,就有几首毛泽东的诗词被一些出版物所刊载。其中,最先被刊载的是长征诗,紧接着是六盘山词,再接下来就是《沁园春·雪》(以下简称咏雪词)。而从传播面之广、受众人数之多、社会影响之大来说,咏雪词当属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6.
林桥 《湖北档案》2010,(1):61-62
1935年10月,红军完成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1月26日,毛泽东老自率领红军渡过黄河.到达华北前线对日作战。2月5日清晨,部队来到陕西清涧县高杰村袁家沟休整。这一带已经飘了几天的鹅毛大雪,雄浑壮阔的北国风光触发了毛泽东的诗兴。2月7日。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毛泽东挥毫疾书,一口气写下了气吞山河的词作《沁园春·雪》。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当代最具革命浪漫主义的诗人,他所作的诗词纵贯古今、气势磅礴,深受人们喜爱。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再次翻开尘封的档案,拜读他的诗词,看到这些珍贵的墨宝,不由得倍感亲切,油然起敬,再次被其文化底蕴深厚、学识渊博的魅力所折服。中央档案馆保存着大量的毛泽东诗词手迹,仅《沁园春·雪》就有12个版本之多,有的是他书写后送给友人的,有的是闲暇时随意练字的,有的是在诗词发表前写下校勘的稿,但其中有两幅则是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毛泽东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而他的词作《沁园春·雪》更是大气磅礴、雄浑壮丽,更能让人领略伟人的风采。1935年10月,红军完成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1月16日,毛泽东亲自率军渡过黄河,到达华北前线对日作战。2月5日清晨,部队来到山西省石楼县留村休整。这一带已经飘了几天的鹅毛大雪,雄浑壮观的北国雪景触发了毛泽东的诗兴。2月7日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份,在济南军区“迎香港回归”书画展览厅里,一幅油画作品《归航》吸引众多前来参观的人员。他们时而对此指指点点,时而颔首称赞,并接连不断地有参观人员举起相机对此拍照。这幅吸引众多人员的油画作品,其作者便是济后某分部电影队战士谭晓林。今年20岁的谭晓林,出生在湖南省莱阳市,早在学生时代就被中国现代青年书画家协会吸收成会员,现已在书画界崭露头角,曾多次参加全国性书画大奖赛,有20余幅作品获奖。其得力作品《沁园春·长沙》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书画展中,被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书画精品真迹委员会收藏…  相似文献   

10.
震撼与美感     
第一次看到这张题为《雪野拉练》的照片,我被震撼了:在茫茫雪原,拉练的部队官兵在大雪中艰难前行,几面红旗在风雪中飘扬,长长的队伍蜿蜒曲折,一直延伸到视线之外……好一幅雄壮的雪里行军图。这不禁使人想到毛泽东主席的那首《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相似文献   

11.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读到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这段诗句,便不由地使我联想到了我们这个灿烂辉煌的时代;联想到了改革开放后,神州大地蓬勃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也仿佛听到了沂蒙大地上一代年轻英才、改革志士惊天动地的脚步声……  相似文献   

12.
知识与趣味     
一个作家或诗人,常有他的习惯用字。毛泽东诗词中多用“漫”字。如: “漫江碧透”《沁园春·长沙》“漫天皆白”《减字木兰佗·广昌路上》“赣江风雪迷漫处”(同上) “万木霜天红烂漫”《渔家傲》“雄关漫道真如铁”《忆秦娥·娄山关》“红旗漫卷西风”《清平乐·六盘山》“待到山花烂漫时”《卜算子·咏梅》“梅花欢喜漫天雪”《七律·冬云》“西风漫卷孤城”《临江仙》  相似文献   

13.
书法艺术被称之为我国的“国粹”,其中多以笔书之。而退伍军人王培海却独创了一种新的书体──用茶壶和沥青代替笔墨的立体书法艺术。在他的工作间里,只见他全神贯注手提一盛满沥青的大茶壶,在长3米、宽2米的红绒布上,在难于驾驭处从容驾驭,笔走龙蛇、顺势驰骋,在不足15分钟的时间内便“倒”出一首刚健潇洒,舒展流畅,大气磅礴,刚柔相济,字字生机连属,行行血脉贯通的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诗词。王培海,家住卫辉市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968年入伍到部队后.领导们发现这位精干的小伙子字写的很不错,便把他抽调到了墙报组。王培…  相似文献   

14.
《晴雪雅词》与《词综偶评》是两部集中代表许昂霄词学批评的著作。这两部作品的成书与问世均与借重《词综》有关。它们都以《词综》作为重要的参考,它们的问世也与《词综》被收入四库全书在同一时间段。同时,这两部作品之间也有所关联,本文认为《词综偶评》成书于《晴雪雅词》之前,《晴雪雅词》是在《词综偶评》的基础上增补而成。  相似文献   

15.
年的别称     
《兰台世界》2004,(5):36-36
汉语词汇丰富,表达年的意思的词汇也很。主要有:载———唐虞开始称年为“载”。《史记·文帝本》:“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这一称法在现代语的书面语言中也常用。岁———晁错《守边劝农疏》:“然令远方之卒守,一岁而更。”岁即年。毛泽东同志词《采桑子·阳》:“岁岁重阳  相似文献   

16.
一、写作对象全篇线索 毛泽东词《沁园春·雪》的写作对象是什么?贯穿上下片的线索是什么?上下片内容的内在联系是什么?笔者的研读是从回答这些问题开始的. 语法知识告诉我们:在句子结构的所有成分中,无论是写出来的还是未写出来的所有的主语、宾语或兼语,都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动作行为涉及的施受对象、描写对象、判断对象).观察词作中统率全词的写作对象是什么,我们只需要分析词作每句话中的主语、谓语、宾语或兼语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知道了.如果词作中句子的主语、宾语或兼语等未写出来,那么我们也可以根据谓语部分的语义来确定未写出来的主语、宾语或兼语的所指对象范围,再根据写作背景、目的或标题等做进一步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是现当代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对文史博大精深,多专多能,成就广泛,饮誉中外。特别是他与毛泽东诗词有着多方面的关系,结下了深受人们称赞的不解之缘。概而言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和毛诗  诗词唱和在中国历代诗坛上历久不绝传为佳话。郭沫若与毛泽东的诗词唱和更为中国当代诗坛上的盛事,广为人们传颂,奉为诗词唱和的楷模。郭沫若和毛诗最早可追溯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 1945年底。当时毛泽东应国民党元首蒋介石之邀赴重庆谈判,其间“横空出世”发表了震撼全国的《沁园春·雪》,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一片恐惧惊慌。其反…  相似文献   

18.
黄辉 《大观周刊》2011,(51):20-21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诗词中的著名代表作之·,迭首甥的译囊在国内外都有很多。为了便于比较,本论文特以国外译者Wang Huiming和国内译者许州冲的译文为列,从韩札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出发,对该词臻共两英译文进行厦物性分析。试图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分析,描述和评价该诗词厦其译文,以探索翻译研究的谤言学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和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的相知及其"诗交",是共产党领袖与进步民主人士交往的典范. 粤海难忘共品茶 1926年,柳亚子与毛泽东在广州首次会面,两人都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术界对于柳亚子《礼蓉招桂龛缀语》的辑录一向很少论及,而对其发表虽有简略提及,但存在颇多错谬之处.有鉴于此,笔者根据新掌握的史料,就柳亚子《礼蓉招桂龛缀语》的辑录与发表问题稍作探讨. 一、《礼蓉招桂龛缀语》的辑录 张应春(1901-1927),字蓉城,号秋石,江苏省吴江县黎里葫芦兜村人,与柳亚子四妹柳均权在小学同学.1923年,到松江景贤女子中学任教,结识共产党人侯绍裘和国民党左派朱季恂,思想进步很快.1 925年,回故乡黎里任教,在黎里召开的追悼孙中山逝世大会上登台演说,慷慨激昂,满座皆惊,由此深受柳亚子的赏识.同年8月,在柳亚子的推荐下,张应春当选为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妇女部长,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张应春与柳亚子在国民党省党部密切合作,结下了深厚友谊.1927年4月中旬,她在南京遭到逮捕,惨遭杀害,年仅27岁.其时,柳亚子正在上海隐居避难,同年5月又亡命东瀛,一年后方返回国内.张应春遇难后,柳亚子非常悲痛,先后赋诗和采取其他方式来悼念张应春.由于张应春字蓉城,就义前曾托名金桂华,柳亚子于1932年辑录《礼蓉招桂龛缀语》32则.《礼蓉招桂龛缀语》内容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柳亚子和朋友为《秣陵悲秋图》所作的题咏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