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关于体罚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对体罚的批判上,众多教育工作者出于对未成年人的呵护之心,坚决反对体罚,与笔者观点相左。笔者认为,教育工作应当讲求方法,不应投鼠忌器,我们不能只看到个别案例中体罚行为带  相似文献   

2.
观点     
《福建教育》2009,(10):2-2
【教育要明确体罚和正当惩戒的区别】劳凯声在2009年9月14日的《中国教育报》上撰文指出,教育惩戒是学校和教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指导和矫正的方式,其存在是必要和合理的。学校教育活动的制度特征也决定了学校和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权力,以维持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但一些学校或教师教育惩戒不当,甚至把体罚视为正当的惩戒,造成了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的紧张。体罚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禁止的问题,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不等于禁止批评和惩戒。由于我国法律法规没有对体罚作出明确的操作性界定,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已深入到管理、科研、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引起人们生活习惯、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教育评估是对教育的过程、结果或状态进行判断。从信息的范畴看,教育评估实际上是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综合的过程。随着教育评估需求的增加,通过纸质媒介或局部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手段已难以满足需要。  相似文献   

4.
赏识教育应当成为我们现代教育的主体,但纯粹的赏识教育不是万能的,它必须与惩戒教育结合起来。本文从惩戒教育与体罚、变相体罚的区别,实施惩戒教育的必要性,合理实施惩戒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及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惩戒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合理地实施惩戒教育是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体罚”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也是学校教育中屡“禁”而不“止”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一令许多教育实践工作者不得已而为之的“教育措施”,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试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来审视体罚,以期为摈弃体罚的思想与行为提供理论依据,为解决该问题提供对策。1.法学角度看体罚我国制定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中都明文规定:禁止教师体罚学生。具体而言,《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  相似文献   

6.
对学生的教育,不应体罚、变相体罚,而应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是我们的共识,也是非常必要的。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单纯的思想工作有时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思想工作应与严明的纪律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我国学位授权体系结构研究》是"2010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研究成果。本书从理论上对我国学位授权体系进行了分析和架构,主体内容分为五部分:(1)理论评述部分,对学位授权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地梳理:定义学位、学位授权、研究生教育等相关概念,搭建学位授权结构体系框架,并清晰界定研究范围;(2)典型国家案例研究;(3)学位授权  相似文献   

8.
卢维新 《现代教学》2014,(5X):66-67
<正>理论上说,在国家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三令五申明确禁止体罚学生的今天,再来谈这一话题,似乎有点时过境迁。但事实上,在一些经济落后、教育欠发达的地区,体罚这一违背教育教学伦理和规范的现象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笔者作为一名国家级贫困地区的中学教师,回顾自己的从教历程以及耳闻目睹的一些情况,深有感触。一、体罚为何存在?体罚的具体诱因千姿百态,究其实,不外二者:一出于善意,一出于恶意。为了从体罚学生中获得打击快感的教师微乎其微;绝大多数教师体罚学生都是秉着对学生负责的心态,爱之深,责之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学位授权审核是对高校准入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审批过程,它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起到"看门人"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因素分析法等方法对7个省级学位办和所属区域的62所高校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访谈对象对学位授权审核在"规模、层次、质量、放权、规范"等问题上的认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普遍赞同"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学位授权审核改革理念。放权成为学位授权审核改革的普遍诉求,赞成坚持以"标准"作为授权审核的准入条件。但东中西部不同地区之间在学位授权审核是否促进区域研究生教育发展、是否应采取不同授权审核政策、是否应该稳定现有研究生总体规模等问题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今后学位授权审核的改革,应尽快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修订工作,使学位授权审核有法可依,有法能依,必须对学位授权审核依法放权,充分发挥省级学位办统筹本省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作用,建立从事研究生教育的学校整体准入标准和从事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准入标准,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部署,进行常态化审核,建设严格的学位授权审核制度,加强学位授权审核的公平性与公开性,对少数高校开展学位授权审核放权试点工作,促使高校学科办好办强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惩戒合法化的背景下,进一步认识和界定学校教育中被禁止的体罚,对于维护学生权益、规范和保障教育惩戒权的行使必不可少。本文对日本禁止体罚的立法以及在此问题上立法、司法、行政间的协调互动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研究,分析了禁止体罚立法的历史和具体的立法内容,提出了完善我国禁止体罚立法的具体建议:界定体罚概念的内涵;确定体罚的判断标准;列举体罚的形式;区分体罚与相关概念。  相似文献   

11.
区分教育惩戒与体罚,对完善教育惩戒制度和有效禁止体罚都至关重要。日本对教育惩戒与体罚的界定和区分,是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的共同作用来实现的。在立法方面,法律明确了教育惩戒的必要和禁止体罚。在司法方面,法院的裁判肯定了教育惩戒在一定限度内有形力的行使。在行政方面,行政机关通过一系列通知,对教育惩戒的内容、形式、程度及其与体罚的界限进行明晰和指导,使教育惩戒和禁止体罚能够被准确理解和运用。日本具体的司法判例示范作用和相对灵活的行政指导,是其完善教育惩戒和禁止体罚制度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手段,也是我国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高效能的角度解决教育惩戒难题和有效禁止体罚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成为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而教育惩戒手段则几乎是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教师唯恐对犯错误的学生实施教育惩戒被指责为“体罚”或“变相体罚”。那么,教育惩戒究竟算不算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呢?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倡导对孩子的尊重、理解、民主、宽容,并不意味着教育不需要惩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适当体罚是否需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时期以来,新闻媒体对多起严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事件的曝光力度较大,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消除体罚、变相体罚问题非常重视。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相应的制度——在当面批评教育学生时,让学生站立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一些学校告诫教师:“安全第一(不出教育事故),教学第二。”对于这种现象,笔者甚为担忧——对于那些屡教不改、影响极坏的学生,我们恐怕更管不了了。不少学校都有目无纪律、打架斗殴、扰乱课堂的个别学生。这种学生桀骜不驯,对一般的批评教育根本无所谓,甚至受了处分仍一意孤行。对于这样的学生,能不能…  相似文献   

14.
体罚教育方式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手段.一般来讲,体罚是指教师为达到某种教育目的,使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身体施加惩罚,使学生身心受到损伤的一种教育方式.体罚是教师合法教育惩戒权的不当行使.体罚分为体罚和变相体罚两种.  相似文献   

15.
浅析中小学中存在的体罚现象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体罚现象,是近年来社会上关注的问题之一。尽管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但并没有引起某些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和警戒。因此,体罚和侮辱学生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且花样繁多。体罚学生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它将严重地影响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就学校中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危害、性质、责任、原因及纠正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以加速依法治教的进程。 一、体罚现象的危害性 对学生进行体罚有着极大的危害。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学位授权审核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是现在及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研究生学位授权审核制度改革理念。但目前学位授权审核实践难以满足"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要求,高校存在盲目申点、学科点规模只增不减等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和质量危机。本研究通过对68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中的38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8.0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务院学位委员们认同"服务需求、提高质量"发展理念,尤其应将"提高质量"作为改革的中心,继续完善学位授权审核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学位授权审核需要从优化结构与布局、完善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放权省级学位办、调整学科专业目录和学位授权审核常态化等方面贯彻落实。但在优化结构是否要达到区域平衡、质量保障是否要纳入"第三方评估"、放权给谁和下放哪些权力、研究生发展规模是否要扩大、面对跨学科、新学科的出现如何调整学科目录和学位授权审核是否应该常态化等具体实施策略上存在一些争议。现代学位授权审核制度应该在外在需求与内在质量之间寻求适当的平衡。研究生学位授权审核要抓好顶层设计,构建边界明确、国家、省(市)和高校三者协作的权责管理体系,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与科学布局,健全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缓解区域研究生教育不均衡发展矛盾,创新内外联动的质量保障体系,体现其动态性、法治性、权威性和常态化的特质,促进研究生教育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禁止体罚学生。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笔者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一法律条文在贯彻实施中产生了一些负面效果:教师碍于法律规定不敢管理有行为偏差...  相似文献   

18.
一、矛盾的凸现 学校中的体罚主要是指教师对违纪学生所实施的一种损害身体、侮辱人格的错误的教育方法。它是各项教育法律明确禁止的一种违法行为。如: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16条规定,禁止体罚学生。违反这一规定的,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22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适应全体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它侮辱人格尊…  相似文献   

19.
正在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成为教育主旋律的时代背景下,体罚仍然是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那么,体罚为什么会始终存在、甚至被滥用呢?体罚对学生的身心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所有这些都值得教育工作者认真关注。为此,笔者随机抽取了顺平县5所中小学的部分学生,通过访谈法和作品分析法  相似文献   

20.
教育感悟461:体罚可能造成对孩子的全面伤害,因此,对于体罚应当全面禁止。据加拿大学者的最新研究发现,体罚不仅仅使得孩子更加具有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还可能造成长期发育伤害,甚至会降低孩子的智商。危害如此严重,国家有理由剥夺粗暴打骂孩子父母的监护权,开除打骂学生的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