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你问我答     
问:“It has been four yearn since I smoked.”这句话我一直都理解为:我抽烟已有四年了。可老师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戒烟四年了”。(祈门安然)  相似文献   

2.
秋霞之歌     
姓名:华晓隽单位:江苏南京市第四中学职称:中教一级主要业绩:2002年被评为南京市第四届优秀青年教师;2002年获第四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2005年被评为第四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来了几个师范学院的实习生。实习仅仅两星期,青春的脸上就有了倦色。有一天,有个实习生问我“:老师,没想到现在的学生这么差,究竟是什么,能让你在这里坚持了十几年呢?”我竟一下子被她问住了。我不由地想起许(秋霞)老师。也许,我也可以这样地问那些与许老师一样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一生,奉献了一生的老师“:究竟是什么,能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落实新课标、落实两个教学常规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前些天,听了一节课,上课的教师充满激情,富有经验,课堂上学习气氛活跃,孩子们学习气氛浓厚,给听课者留下很好的印象。只是老师在课堂上经常出现的一句话“请你告诉我”,让我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沉思。“请你告诉我,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老师问。“请你告诉我,读到这里,你又想像到了什么?”老师又问。不难理解,这句话中的“我”自然就是老师自己。初步看来,这句话也没什么错误,但从这句话的意思想开去,学生的回答自然是告诉老师一人了。那么其他学生似乎可…  相似文献   

4.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王老师测试了三、四单元的词语,第三节课后王老师公布成绩。“叮铃铃”第三节课下了,王老师走进教室,我的心顿时咚咚地跳起来,生怕没考好。只见王老师拿起考试卷,第一句话就是:“三、四单元的词语考得很不理想,有百分之八十的同学考了80多分,只有几个考了满分  相似文献   

5.
一天,我去听备课组老师的课。落座以后,因没有上课,就转身看看旁边的学生,发现左边一位女生桌子右上角贴着一张字条儿,共四行字,其中第三行“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听课以后,我时常思考着这句话。“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无论是老师提出还是学生自己总结的,如果学生作为约束自己认真听讲,防止开小差用的警示语是可取的,但作为一般学习和行为的“座右铭”却要慎之。诚然,在学习中可以跟着老师的思路去感受学习,去了解、认知知识,这样可以避免学习中走弯路,但决不要“模仿老师的思维”,复制和记忆老师的感受,而必须在老师的指…  相似文献   

6.
一位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带来愉快的人呢?”智者微笑着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细细品来,颇有一番感悟在心头涌动。如果说智者的四句话里蕴藏着无限为人为事的道理,那么,这四句话中也同样蕴藏着作为一名教学者在新课程理念下所应具备的“修为”。  相似文献   

7.
在第九期的《这句话应删掉》一文中,詹利平老师认为《她是我的朋友》中第一句“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应删掉,并列出了其存在的四大弊端。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笔者认为,根据四年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这句话还是不删为好,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8.
讲完课,常有老师自怨自艾:“糟了,我忘了说这句话了。”“我还有几个教学设计没说呢。”“唉,我怎么把这个环节给忘了!”……这些话说明教师的“心”还是在“预设”的“我怎么教”、“我要教什么”的旧观念上,课堂教学局限在“预设”的窠臼里不可自拔。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过程,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新内容、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聪聪:王老师,“我喜欢唱歌。”“姐姐喜欢唱歌。”这样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该怎么做?王老师:我们可以先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想想两句话的异同。共同点:喜欢唱歌。不同点:喜欢唱歌的人不同。聪聪:接下来呢?王老师:我们可以在“我”“姐姐”之间加“和”,“我和姐姐”之后加“都”共同点——“喜欢唱歌”取其中一个。这两句话就合成:我和姐姐都喜欢唱歌。聪聪:还有其他的办法呢!老师,我改成“我喜欢唱歌,姐姐也喜欢唱歌。”这样行吗?王老师:也可以。这是把第一句话的句号改成逗号,在第二句的“姐姐”后加“也”,这样两句话也可以合成一句话…  相似文献   

10.
“敬爱”二字朴实,用在孙老师身上再合适不过,对孙老师的尊敬来自他的学问精湛,他的高风亮节,来自他对我们的关爱和负责;老师的可爱源于他善良的内心,源于他学者式的单纯,源于他忠实于内心的真诚。“不许你们给我送任何东西”2005年4月,“导师学生双选会”后,孙老师带我们到他家,坐定后相互自我介绍,介绍完毕,老师的第一句话是:“你们记住,不许你们给我送任何东西,第一个教师节你们合起来给我买束花,以后就什么也不要送了,否则就不要说是我的学生。”说这句话的时候,老师的神情极为严肃。当时我就乐了,没想到遇着一个“坚决不收礼”的导师,心中那个窃喜就甭说了。  相似文献   

11.
回顾《纪念白求恩》一课的获奖经历,由衷感谢指导我备课的师傅——昆明市第四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罗浩宇老师.罗浩宇老师常对我说:“语文老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决定了课堂教学设计的高度.”当然,罗老师也曾传授过我关于课堂教学艺术的知识与技巧.这堂课的教学,我就在她的指导下在教学设计中渗透了“语文教学的设计艺术在于品细、品深、品美”.现将执教《纪念白求恩》的一些感悟总结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童言有时也有“忌”“我爱你”,这是阳阳一年级时说的话;“老师他们都不跟我玩”,这是阳阳二年级时说的话。由于阳阳的“我爱你”这句话,同学们都不愿接近他,慢慢地变成排斥他,最终演变成“老师他们都不跟我玩”的  相似文献   

13.
《四川教育》2012,(4):28-28
主持人:曾经观摩过很多名师的课,单从教学结构设计讲,我十分欣赏王崧舟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他在设计《枫桥夜泊》时,可谓匠心独运。第一个环节是“启——夜半钟声越千年”,第二环节是“承——张继独听寒山钟”,第三环节是“升——夜半钟声化愁眠”,第四个环节是“转——月落时分听钟声”,  相似文献   

14.
今天批阅学生日记时,看到朱名的妈妈在朱名的日记本上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写给朱名的,一封是写给我的。在写给我的信中,朱名的妈妈是这样写的:老师:今天晚上与孩子交流时,孩子说家长也可以给老师写信。我便想借她的日记本与老师交流。从上四年级开始,朱名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这语文老师太好了!”这样的话几乎每天都有,有时还求我说:“妈妈,你给老师写个信吧!就让他一直教我们到小学毕业。”这样的话她说了好几遍。后来,我问她:“你老师怎么好法?”她说:衣老师尊重我们,理解我们;他的教学方法好;还没有架子,还帮我们打扫卫生……”这…  相似文献   

15.
成为你自己     
英国哲学家亚伦·瓦慈AlanWatts,)说:快乐的秘密在于一句古语“成为你自己。”我第—次听到这句话,是妈妈对我说的。在幼儿园上第一节课,老师让小朋友都说说自己以后的理想是什么。有人要做老师、医生、科学家,而我茫然无措,不知道想做什么。我因此求助妈妈,问她想让我做什么。  相似文献   

16.
“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格言。从李老师的这句话中,我们不难领会,假如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都将无从谈起。下面就以我和我的学生之间的情感故事为例,探讨一下我的班主任教育观。要真正做到“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7.
教材版本 苏教版一下第四单元 一、巧用生活中的“意外”,将学生引入交际话题 上课铃响,老师走进教室,一位女生走到老师跟前说了几句话,老师摸了一下她的头,女生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相似文献   

18.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在把这句话“老调重弹”之前,我们先来看几份“黑色档案”:1.牛顿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2.彼德·丹尼尔小学四年级时常遭到老师菲利浦太太的责骂:“彼德,你功课不好,脑袋不好,将来别想有什么出息。”  相似文献   

19.
20 0 3年9月1 3日,在贵阳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课题经验交流暨学术报告会”上,来自北京的王文丽老师给与会代表上了一节语文教学观摩课,课题是《锡林郭勒草原》。这节课,王老师拓宽了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不囿于一篇课文,但同时,又体现了课本是教学的重要凭借。观摩了这节课,我明白了“课堂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句话的意思。在此之前,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字面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因为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怎样把握,我是茫然的。这节课给我以启示,使我受益匪浅。下面结合王文丽老师在拓宽教学内容方面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一些“差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爱溜号的毛病,李元昌决定改变上课前师生之间的问候语。当老师走进教室后,由班长领着全班同学起立,并高喊四句话:“用勤奋的我战胜懒惰的我!用主动的我战胜被动的我!使愚笨的我发展为聪明的我!平庸的我上升为高尚的我!”他说:“这四句话,有发展目标,让学生在上课之前提醒自己应该怎样听课,怎样学习,学生个个精神饱满,神态轻松,教学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