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谁支持改革——兼论教育改革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认教育改革的社会基础是实施教育改革的必要前提。从与改革的关系看,存在着教育改革支持力量、教育改革反对力量及教育改革中间力量。教育改革支持力量是一个“总体性的”人群概念,它既不是“价值共同体”,也不是“利益共同体”,而是“利益联合体”。除了教育改革反对力量的抵制及中间力量的旁观外,教育改革支持力量自身的复杂构成,也是导致改革过程变得复杂、曲折与艰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关系思维强调在一个整体环境中考察多方利益关系的协调和平衡,回顾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是各方关系各方力量在变革中遭遇,相互牵制相互掣肘而又彼此支持互动共进,变革是在复杂的漩涡里艰难的向前推进,只有坚持一种用复杂性眼光才能正确处理各方关系,变革才能持续而高效。  相似文献   

3.
左右美国社会科课程的社会力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思考社会科的改革与发展 ,提供一种从社会角度认识社会科领域各种纷争的参考 ,文章介绍了在美国影响社会科的五个主要的社会力量 ,即教科书出版商、社会科教师、大学院校、特殊利益机构和联邦政府。这五种力量对社会科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各自的影响方式 ,反映了美国社会科改革与发展的复杂性。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应该加强研究 ,认识我国各种左右社会科的社会力量 ,妥善解决各种纷争 ,推动社会科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思考社会科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种从社会角度认识社会科领域各种纷争的参考,章介绍了在美国影响社会科的五个主要的社会力量,即教科书出版商、社会科教师、大学院校、特殊利益机构和联邦政府。这五种力量对社会科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各自的影响方式,反映了美国社会科改革与发展的复杂性。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应该加强研究,认识我国各种左右社会科的社会力量,妥善解决各种纷争,推动社会科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 1 999年高校扩招为案例 ,对扩招政策的决策背景、预期影响 ,特别是过渡期教育决策特点与制度安排的关系 ,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文章认为 ,促使扩招政策出台的背景 ,是由宏观社会需求、解决经济困境、走出“应试教育”怪圈等因素形成的一种综合效应。从对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高等教育改革等方面的预期影响分析 ,扩招决策是一项涉及全局利益而作出的困境决策。由扩招政策显现的过渡期教育决策的特点及其与制度安排的关系 ,反映了教育改革的特殊性与改革走向的复杂性。我国教育改革的制度创新 ,突出体现了教育决策在过渡期的制度化环境中的“两难”抉择  相似文献   

6.
复杂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与世界多样性、无序性、混沌性、涌现性等概念相对应,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它以非线性思维、整体思维、关系思维、过程思维为主要特征[1]。教学是一种人为和为人的复杂性社会实践活动[2]。历史、历史认识以及历史思维方式皆具有复杂性,故历史教学中需要应对复杂性思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结合国情和时代发展需要,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发展素质教育。"简单化"的历史教学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基础教育发展要求。然而,一线初中历史教学仍有将历史教学"简单化"处理的现象。本文基于复杂性思维,探讨初中历史教学资源的优化,以促进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7.
西藏教育改革发展特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教育改革发展特点的思考吴德刚无论从历史沿革还是从现实的改革发展看,也无论是从其外部制约因素还是内部制约因素看,西藏教育的改革发展都不寻常。改革发展的内、外部制约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西藏教育改革发展的复杂性,同时也决定了西藏教育改革发展的艰巨性。尤...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对变革复杂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教育变革的复杂性,可能来自多方面的原因,如社会大背景的动态复杂性、各种教育诉求的力量冲突、变革过程中的多种因素等等。总体看来,尽管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课程变革曾经采取过不同的变革模式,但近期的课程变革往  相似文献   

9.
当前课程改革中的简单性思维:反思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方式常常决定着我们的行动取向、策略及其效果。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域存在着一种简单性思维方式,对改革的方向和秩序产生着不良的影响。课程改革者必须超越简单性思维,辩证地看待简单性与复杂性的关系,直面课程改革的复杂性,推动课程改革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0.
在对中国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反思中,似乎已经形成一种基本共识:包括社会改革、教育改革在内的几乎所有改革,都是某种利益博弈,且早已从原先的单一博弈转变为多元博弈,从抵制性零和博弈置换为共谋式双赢博弈,甚至从双赢博弈升格为多赢博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