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秀山 《收藏》2006,(5):68-70
西夏是11至13世纪以常项族为主体包括其他民族在内建立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在190年中,西夏不但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而且还在吸收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西夏文化。  相似文献   

2.
孟建民 《收藏》2009,(7):131-131
笔者藏有一枚西夏文“福圣宝钱”(见图),为西夏毅宗李谅祚福圣承道年间(1053~1056年)所铸,是西夏最早自铸的年号钱。其轮廓规矩,文字粗犷豪放,向来为古钱币收藏爱好者所赞赏。  相似文献   

3.
马肖 《收藏》2016,(10):100-103
西夏大庆元年(1036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字,三年终成,共5000余字。西夏文形体方整秀美,曾盛行于西夏王朝所统辖的今宁、甘、陕、蒙等地。西夏灭亡后,其后裔仍使用西夏文直至明中期,前后共300余年。  相似文献   

4.
《上海集邮》2005,(11):8-8
12月26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集邮联“六大”将在北京举行。小型张票图延续古代邮政题材,为西夏驿牌,边纸图为疆域图和西夏。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6,(19)
正西夏大庆元年(1036年),西夏景宗李元吴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字,三年终成,共5000余字。西夏文形体方整秀美,曾盛行于西夏王朝所统辖的今宁、甘、陕、蒙等地。西夏灭亡后,其后裔仍使用西夏文直至明中期,前后共300余年。作为一种消亡的死文字,西夏文可供研究的史料极少,因而近千年来,西夏文研究进展非常缓慢。西夏文钱币作为一种文字载体,为研究者提供了素材。南宋洪遵编撰的《泉志》  相似文献   

6.
方石 《收藏》2010,(11):45-48
西夏瓷作为西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受中原瓷器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瓷器风格。近年来,随着西夏瓷不断发掘出土、西夏瓷的收藏热日益升温,赝品也时有所见。本文将西夏王陵博物馆收藏的几件灵武窑刻花瓷与赝品进行对比,从器形、刻花内容、刀法、釉色、胎质、底部特征等细节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7.
米向军 《收藏》2010,(11):38-40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1038-1227年),历时190年,建都在今宁夏银川市。由于蒙古大军前后6次的毁灭性破坏,西夏文化遗迹、遗物留存甚微,给这个王朝留下了太多的谜团。西夏瓷更是因为物证太少,成为中国瓷器历史上的难解之谜。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不断发掘出西夏瓷,国内外对西夏瓷的收藏不断升温,西夏瓷也逐渐走出了深闺,向世人展示那段神秘、凄美和残缺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西夏金银器是中国古代金银器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党项贵族奢华生活,也反映出西夏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西域文化之间的交融。西夏金银器在继承唐代传统工艺的同时,又受到宋、辽、金及回鹘文化的影响,并根据本民族的生活习性而创造出了富有特色的金银器制品。西夏金银器的生产,主要出现在西夏建国以后。随着党项人与汉族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党项贵族们对各种奢侈品的欲望也日趋强烈起来,特别是金银器。由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的这批雁北剔刻花瓷器,如果出土在宁夏、甘肃、青海等西北省份,恐怕多数会被归类于西夏瓷器。西夏王朝烧造瓷器以灵武窑为代表,但通过当地回民巷和磁窑堡两处窑址发掘可知,西夏窑业显然是受外来影响而肇始的。北宋灭亡后,西夏一度占领过晋西北的“武州八馆”,“在其撤退时可能将河曲等地窑场部分匠人掠走,以后发展了西夏制瓷手工业”,因而磁窑堡窑“直接受山西诸窑的影响外,还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陕西、河北诸窑的影响”。由于西夏很可能曾掠取山西民窑工匠发展了制瓷业,这就决定了西夏瓷与山西雁北民瓷在工艺、装饰方面有相似之外,如何区分它们的工艺及艺术差异,也许是今后北方民瓷研究中的重点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位于宁夏银川平原上的西夏王陵,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的帝王陵墓,它是我国现存最密集的帝王陵区,被人誉为“东方的金字塔”。西夏王陵对研究中国古代神秘民族党项族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1996年我国发行1996—21《西夏王陵》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四枚邮票分别以西夏宫印、文物、钱币、寿陵篆额为背景,以陵台、鸱吻残碑、柱石为主体,表现了西夏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意识,使人们通过邮票对西夏王朝有一概要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