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中东的库尔德问题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民族问题和国际热点问题。这一问题一直无法得到妥善的解决,这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因素,也有着其它方面的原因。本文从库尔德问题的由来入手,从大国对库尔德问题的干预、库尔德人所居住的各国对库尔德人的政策、库尔德人及库尔德组织本身的缺点等方面分析了库尔德人问题难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历史文化学院肖文超博士2016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南库尔德斯坦问题"与英国的中东政策研究(1931—1947)(项目编号:16CSS032)。"南库尔德斯坦问题"(亦称"伊拉克库尔德问题")主要是指伊拉克库尔德人的独立或自治问题,是中东库尔德问题的重要构成,是现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库尔德问题能否得到很好的解决将对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塑与和平再现产生重大影响。本课题以"南库尔德斯坦问题"与英国的中东政策为研究对象,旨在从历  相似文献   

3.
犹太尼族和库尔德民族在建立民族国家问题上,有其共同的追求,但却有不同的结果。宗教,民族运动组织,世界大国的态度与作用等因素是中东地区两大古老民族“祖国之梦”的成败之因。  相似文献   

4.
民族宗教问题与中东地区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1 1”事件使世界各国深刻认识到国际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威胁 ,许多国家政要、学者纷纷研究滋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对策。中东是国际恐怖活动和恐怖分子集中的地区。这一地区民族问题错综复杂 ,宗教影响广泛而深刻 ,民族、宗教问题在该地区的政治社会生活中一直具有重要影响。因此 ,要探究中东地区恐怖主义的滋生和发展 ,民族和宗教问题或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视角。一、中东地区的民族、宗教特点中东是世界欧、亚、非三大洲交汇的地区 ,民族和部族问题、宗教和教派分歧、边界和领土纠纷交织在一起 ,一…  相似文献   

5.
《色佛尔条约》与20世纪前期土耳其的库尔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利用土耳其库尔德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土耳其素丹政府的软弱,迫使土耳其素丹政府在有关于库尔德自治条款的<色佛尔条约>上签字,使<色佛尔条约>成为了世界历史上有关库尔德斯坦自治或独立的唯一国际文件.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达到独占库尔德地区的丰富资源,以及同土耳其凯末尔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斗争的需要,对库尔德人争取自治的行动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热情.以凯末尔为首的土耳其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采取了同库尔德人结盟的策略,取得了土耳其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粉碎了英帝国主义的阴谋,但也使库尔德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争取民族自治或独立的希望破灭,铸成了一直困扰中东地区的库尔德问题.  相似文献   

6.
苏联在中东路问题上的政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在中东路问题上,为了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之需要,不断改变其政策。从“无条件归还”到中苏“共管”;又从武装“保卫”到中苏“共管”;最后出售中东铁路,中国主权大拍卖。从这一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苏联的对华政策既有国际主义的一面,也有民族利己主义的一面。而在中东铁路问题上的做法,则是把苏联的国家利益建立在损害中国主权和利益之上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7.
犹太民族和库尔德民族在建立民族国家问题上,有其共同的追求,但却有不同的结果.宗教、民族运动组织、世界大国的态度与作用等因素是中东地区两大古老民族"祖国之梦"的成败之因.  相似文献   

8.
“中东路事件”是伴随中共党内“托派”问题形成的重大历史事件。本文指出:中东路事件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党内“托派”问题产生的“契机”,围绕中东路事件产生的中共党内“托派”问题,与苏联共产党内的“托派”问题,在实质上有很大区别;中共党内“托派”问题的产生,是中共党内及共产国际和中共之间所产生的不同意见,渗入了苏联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后产生的,明确地说,陈独秀对中东路事件的正确认识,影响了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意志在中共党内的体现,特别是影响了苏联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实现,这是中共党内“托派”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察苏俄政府对两国的中东铁路政策及其转变,可以得出:一、苏联对华政策的总出发点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但在中东铁路问题上,则更多地考虑本国的民族利益;二、在中东铁路问题谈判中,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苏联的国内形势、北京政府对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的态度,都影响着中东铁路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土耳其共和国自成立之日起,库尔德问题就成为影响其对外关系的主要因素,土耳其历届政府对库尔德人均采取否认和打击的态度。厄扎尔上台执政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强硬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温和”手段,试图缓和与库尔德人和存在库尔德民族的周边国家的关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去世后,新一届土耳其政府结束了对库尔德人的“宽松政策”,又回到了实行凯末尔的民族政策的老路上来,造成了土耳其外交关系的恶化。  相似文献   

11.
中东北非发生动乱,显示霸权机器正在把人类“真理”降低为权力等价物;西方国家创造性的权力聚合,使非西方国家卷入西方政治大探险的漩涡。国际关系进程中身份与对外政策紧密相扣的态势愈演愈烈,国际政治史不再是一质性”的延续,更不再是“强硬”赢家和‘欺弱”输家之间“零和游戏的象征”,而是霸权国家凌驾于弱国的流水线权力能量和欲望发酵的产物。中东北非政局变化,难以说明是代表“反动者”摈除专制政治的革命性标签;它们传统的国际政治舞台最终可能坍塌,也难说明就是先于人类生命存在的自然选择过程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国际政治,听起来仿佛就是“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代名词。是一座遥不可及的“上层建筑”,而实际上,国际政治在神秘的另一面,也有着广泛深入“民间”极其普通的一面。最近你用的燃气涨价了吗?燃气一个星期跳三跳,跳得百姓心惊,跳到媒体集体质询物价部门;油价也是扶遥直上,有车一族倍感困惑………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但却有着国际政治的因素和背景。如近年中东在经过美伊战争之后,恢复平稳需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家越来越重视以文化为核心的“软权力”战略对全球的无形影响和渗透,文化领域的扩张与反扩张、渗透与反渗透逐渐构成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有必要从文化安全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当今世界的“软权力”渗透与竞争问题,以期寻求一种国家安全战略意义上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中东各国纷纷走上经济合作之路,将经济现代化和全球化融为一体,经济合作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成为中东各国新的形势下发展经济的一致目标。目前,中东的一体化经济尚处于低级的特惠贸易区、工业品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阶段,还没有完全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政府政策和国际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各国缺乏独立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自主性。由于中东特殊的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根据目前有关中东地区经济发展“快速一体化”、“渐进一体化”、“双边一体化”的三种战略构想,中东应当根据具体的时期、具体的形势和具体的国情运用灵活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现在中东把近东包括在内,是一个泛指欧、亚、非三洲交界地区的政治地理概念.作为中东问题的核心与关键,巴勒斯坦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话题,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更是近五十年的国际热点问题之一.从古代迦南到现代巴勒斯坦、从犹太复国主义到以色列建国、从阿以冲突到四次中东战争、从萨达特启动中东和平进程到他和拉宾为此先后付出“血”的代价…….何以如此,本文拟从历史渊源和现实背景方面探究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与阿以冲突的是非曲直.  相似文献   

16.
最近,美国积极酝酿推出“大中东计划”。所谓的“大中东”,除了从北非到西亚的22个阿拉伯国家之外,还包括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中亚与高加索地区。这些地区多信奉伊斯兰教,被视为全球伊斯兰的心脏地带。而“大中东计划”,实质上就是美国图谋对该地区国家进行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全方位改造的计划。其内容包括:政治上,核心是促进民主和人权,推动和帮助自由选举,建立独立的选举委员会。扶持新的独立媒体。增加对民主、人权、媒体和妇女等非政府组织的资助;经济上,推动该地区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发展私营经济,仿照欧洲战后…  相似文献   

17.
近看伊朗     
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国就将伊朗视为中东地区的心腹大患,“9·11”事件后,美国又将对伊朗的指控升格为“邪恶轴心”。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一些参与制定中东政策的卸任美国政府官员说,当乔治·布什总统最终必须解释美国在伊拉克出了什么问题的时候,想必可以方便地归咎于伊朗。美伊关系俨然成为下一次中东冲突的引爆点。由此,伊朗问题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当然,这里编者并不是要和大家一起仅仅探讨这些政治方面的问题。我们知道,伊朗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它还有许多值得我们了解的东西。(虹雨)  相似文献   

18.
二战结束以后,中东北非阿拉伯国家建立了主权国家。然而现代化对这些国家构成了严峻挑战。西方则利用其国内政治发展问题,借机打击和削弱欧佩克,寻求能源来源多元化。近年来,里海和西非等地大规模发现油气资源,挤占了OPEC的市场份额,从而世界市场减轻了对中东石油的依赖,OPEC的地位进一步受到削弱,同时能源进口国对能源争夺越发激烈,这必将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政治工作,把它视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生命线”是对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形象比喻和科学概括,成为毛泽东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基本观点。当前,面临世纪之交,国际各种精神文化力量相互震荡,国内新旧体制剧烈碰撞,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建设遇到了严峻的考验.江泽民又及时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头脑清醒,越是发展经济,越要注意政治,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一、“饼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美苏两大阵营的形成,土耳其共和国长期奉行的中立外交政策面临严重挑战。俄国的威胁迫使土耳其靠向西方大国。在20世纪50年代曼德列斯政府时期,土耳其实行亲美、亲西方的外交,在中东地区的外交积极主动。冷战使土耳其重返国际政治的中心,但作为西方在中东的一个坚定盟友,土耳其与中东其他国家关系疏远,影响其在中东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