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纳米技术作为人类二十一世纪的三大基本战略技术,对人类认识世界,构造特定功能的产品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纳米同公里、米、厘米一样,是长度计量单位,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记作nm,相当于4~6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纳米技术是在纳米的尺度内,把物质加工到纳米级,其物理性能会发生出乎意料的变化,能够大大改善原有材料的性能。纳米材料由于结构的特殊性和小尺寸效应,使纳米材料出现许多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特性。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提供专利技术、北京中商世纪纳米塑胶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纳米塑胶是在传统塑胶的基础上,把无机…  相似文献   

2.
LCA包括编目分析、环境影响分析和环境改善分析三个内容,其基本技术框架和实施方法在发展中逐渐健全。应用纳米技术制备纳米生态环境材料,利用纳米材料的四大效应能使生态环境材料发挥出奇特的功效。材料的环境性能将成为21世纪新材料的一个基本性能,各种环境材料及绿色产品的开发将成为材料产业发展的一个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3.
纳米技术与新型建筑材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纳米技术是一门崭新的、划时代的科学技术,从一定意义上说,纳米技术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在斥巨资研究开发纳米技术。我国政府也非常关注纳米材料的发展,目前已经建立了10多条纳米材料和技术的生产线,并在纳米复合塑料、橡胶和纤维的改性、纳米功能涂层材料的设计和应用、纳米材料在能源和环保等方面进行了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纳米科技将彻底改变目前的产业结构,无限的科学价值和商业机会,表明纳米技术必将推动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纳米科技是新兴的前沿学科领域,对碳纳米管的研究是其中最活跃的部分。 本文对纳米科技、纳米材料的制备、纳米材料的特性以及碳纳米管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高校实验室中纳米颗粒材料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新纳米材料的研制、生产和最终应用,其毒性也逐渐引起各方面的注意.与常规材料不同,纳米材料由于其微小而具有很多特殊的理化性质,引发出一些特殊的生物效应.了解纳米材料在人体内、外的特殊化学、物理性质对揭示纳米效应引起毒性和生物活性的机制至关重要.目前,高校师生在实验中常常只重视了常规的安全,却忽略了纳米颗粒材料飞散潜在的危害.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在这方面的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强调了"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安全现念是建设和管理高校实验室的基本思路,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6.
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的热门话题。那么纳米材料主要有什么特征呢?一是改变材料性质。一纳米只有一毫米的百万分之一,在加工过程中,当材料晶粒的线径小于一纳米时,材料的性质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如各种块状金属都呈各种不同的颜色,但当其细化到纳米级颗粒时,均变成了黑色。二是熔点极低。如金的熔点是1064℃,而两纳米大小的金粉熔点仅为330℃。这就使低温下烧结制造合金产品成为可能,而且能把通常不可熔的金属冶炼成合金。  相似文献   

7.
纳米材料与常规常规材料相比呈现出吸收峰红移、蓝移等特异性能;初步研究表明,纳米颗粒尺寸越小,这些特异效应越明显,有关纳米材料光谱特性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纳米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其光谱特性机理尚无统一解释;通过对波谱吸收机理和纳米材料特性的综合考察和分析,以及结合具体纳米材料的讨论,给出了导致蓝移、红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纳米金属、纳米陶瓷、纳米器件、纳米布料……一系列与"纳米"相关的新材料新产品不断诞生,大众对于"纳米"一词已不感陌生,但知晓其背后故事的人却并不多见。许多人知道"纳米"是一个非常小的长度单位,然而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学家们对材料微观结构的认识已经推进到了纳米和小于纳米的层次。从实验室制备出某种新型纳米材料到生产出市场上供消费者使用的纳米新产品,是一个并不容易且可能相当漫长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纳米材料制备出来后,在其后续加工、处理、使用等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微观组织稳定性或相结构稳定性降低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纳米科技技术是以一门众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它被认为是世纪之交出现的一项高科技。纳米材料因受尺寸量子效应等特性的影响,往往具有不同于块体材料和原子或分子的介观性质,在材料学、物理学、化学、医学和环保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本文介绍了纳米微粒的基本性质、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和纳米技术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新型的无机功能材料,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纳米材料。当物质小到1nm~100nm时,由于颗粒尺寸的细微化,比表面积急剧增加,会产生其本体块状材料所不具备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由于这些效应,物质的很多性能会发生质变,呈现出许多既不同于宏观物体,也不同于单个孤立原子的奇异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对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纳米二氧化硅部分生物效应及毒性的研究结果.通过对纳米技术安全性的研究,可以有效地促进纳米科技的发展和确保纳米材料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2.
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纳米材料是指颗粒尺寸在1-100nm的超细材料,由于其晶粒小,比表面大,这就使其产生了块状材料所不具有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介电限域效应。表现在纳米体系的光、热、电、磁等性质与常规材料不同,从而在工程材料、磁性材料、催化剂、计算机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3类:物理法、化学法和综合法,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会有更好更多的新制备方法出现,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纳为材料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3.
纳米 (namometer,nm)是一种长度单位 ,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千分之一微米 ,约相当于 4 5个原子串起来那么长。DNA链的直径就是 2纳米左右。当物质的线度处于纳米尺度 (1~ 10 0nm)时 ,由于量子效应、物质的局限性以及巨大的表面及界面效应 ,物质的许多性能会发生质变 ,会出现许多不同于宏观物体也不同于单个孤立原子的奇异现象。由于纳米材料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特殊性能 ,所以纳米科技被视为 2 1世纪关键的高新技术之一。纳米科技是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物质 (包括原子、分子 )的特性和相互作用 ,以及利用这些特性的科学技术。它…  相似文献   

14.
本介绍了纳米科学技术概念和近50年来世界各国纳米技术发展的概况,纳米物理学、纳米机械学、纳米材料学等新型前沿学科所取得的辉煌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分析了纳米材料具有的神奇特性的机理和纳米粒子的物理化学制备方法,并指出高校应当昂首挺进纳米科技领域。  相似文献   

15.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千分之一微米.大约是三、四个原子的宽度。纳米技术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结合的产物,例如纳米电子学、纳米材科学、纳米机械学等。纳米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nm问的粒子.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从通常的关于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看,这样的系统既非典型的微观系统亦非典型的宏观系统,是一种典型人介观系统,它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当人们将宏观物体细分成超微颗粒(纳米级)后,它将显示出许多奇异的特性.即它的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性质和大块固体时相比将会有显著的不同。纳米科学技术被认为是世纪之交出现的一项高科技。  相似文献   

16.
由于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使得它们在磁、光、电、敏感等方面呈现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因此其在磁性材料、光学材料、电子材料以及高致密度材料的烧结、传感、催化、陶瓷增韧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研究者颇多.本文主要从纳米材料制备与表征的方法以及纳米材料的应用方面总结了近几年来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纳米材料由于其自身特有的物理效应,在不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本文综述了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性质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纳米技术是本世纪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发展及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粉末,纳米纤维,纳米膜及纳米块体在现代化工业相关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奖励》2013,(7):47-51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纳米光电材料的设计、制备与离子束改性研究 完成人:蒋昌忠、廖蕾、任峰、肖湘衡、李金钗 完成单位:武汉大学 本项目研究为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利用离子束技术提升其性能提供了新思路,为开发新型纳米光电材料和器件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术储备.在国际上获得了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取得的有特色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 1.在国际上首次利用离子束技术获得了结构和等离激元光学性能可控的多层结构金属纳米颗粒,揭示了离子束与金属纳米结构相互作用新特点以及离子束纳米结构调控新机理.在纳米尺度下,离子束与固体相互作用导致的级联碰撞效应和缺陷自扩散效应是多层结构纳米颗粒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纳米技术是本世纪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发展及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粉末、纳米纤维、纳米膜及纳米块体在现代化工业相关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