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名师是支撑和造就名校的重要因素。因此,师资的改善与优化无疑是薄弱学校摆脱困境的重要出路。薄弱学校教师“升级”后即另谋高就的现象,难免让有的人忿忿不平,有的人后悔不已。我个人认为,对于这种行为,校长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无需质疑与苛责。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学者叶澜曾说:“教师职业是充满职业魅力的,是能充分体现和提升从业者生命价值的职业,教师应当理直气壮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江宇 《广西教育》2009,(17):14-14,20
相对而言,农村初中薄弱学校有以下特点: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能力差;教育教学质量不能使家长满意;学校内部管理效能低;学校教职工竞争意识不强,成就感低;优秀教师外流严重,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生源质量较差,且数量不足;学校周边环境差,学校基础设备设施落后。那么怎么做才能改变农村初中学校薄弱的现状呢?  相似文献   

3.
教育发展不均衡,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制约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瓶颈”。当前,城区学校由于在条件、待遇等多方面优于农村学校,导致农村优秀教师大量涌向城区学校。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人才流动是正常的,因此,优秀教师向富裕地区、向城镇流动也有其合理性。由于这种教师“流动”现象的加剧,导致农村学校教师在年龄结构、业务水平上大大不如城区学校。另外,由于城区学校在新进教师的问题上有“特权”,可以优先保证,在学历上也有要求,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方面,越是城区学校、甚至靠近城区的学校,教师越多,优秀教师也越多,有的学校甚至严重超编。  相似文献   

4.
教育发展不均衡,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制约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瓶颈”。当前,城区学校由于在条件、待遇等多方面优于农村学校,导致农村优秀教师大量涌向城区学校。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人才流动是正常的,因此,优秀教师向富裕地区、向城镇流动也有其合理性。由于这种教师“流动”现象的加剧,导致农村学校教师在年龄结构、业务水平上大大不如城区学校。另外,由于城区学校在新进教师的问题上有“特权”,可以优先保证,在学历上也有要求,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方面,越是城区学校、甚至靠近城区的学校,教师越多,优秀教师也越多,有的学校甚至严重超编。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的师资薄弱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关于“下乡支教”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去。这种“城市支援农村”政策有利于帮助农村中小学提高教育教研质量,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指导和培养农村青年教师,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整体教学水平,改善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况。政策的出发点很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值得我们追问。  相似文献   

6.
仲小敏 《天津教育》2014,(19):85-85
众所周知,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轮岗”政策是解决当前教育资源均衡问题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农村校、薄弱校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相对较少,这不仅是这类学校自身发展的问题,同时也与农村校、薄弱校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存在向城镇校和优质校“单向流动”有关。所以,实行政府统筹下的“教师轮岗”政策就是要引导城镇校、优质校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流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包括“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两种,天津以保留轮岗教师人事关系在原学校不变的“柔性流动”为主)。  相似文献   

7.
《全民拥有优秀教育者计划》是美国联邦政府于2014年7月制定的一项有关公平配置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政策。该计划旨在加强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帮助各州、各学区为优秀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提供多方面支持,其主要内容包括实施“公平配置教育者综合计划”、建设“公平配置教育者支持网络”和发布“公平配置教育者文件夹”。这一计划关系到今后美国州一级优秀教师资源配置与师资建设的具体措施。它的出台虽受美国政局影响,但仍显示出当代美国“从公平走向卓越”的教育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8.
吴勇斌 《师道》2009,(4):11-11
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的师资薄弱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关于下乡支教的政策,以鼓励优秀教师到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去。这种“城市支援农村”的政策有利于帮助农村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研水平。这类政策的出发点很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追问。  相似文献   

9.
王锋 《甘肃教育》2014,(7):14-15
正师资力量均衡是教育均衡、公平的基础。支教的目的是通过城市学校派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顶岗支教,给农村中小学校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教改前沿信息,传授科学的教学方法等,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从而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近年来,从国家到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都大力推行城市学校教师支教制度,要求城市学校优秀教师到指定的农村学校顶岗支教,承担教学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记者董志伟通讯员李锋)目前,魏县教育局召开优秀教师下基层欢送会,从县直学校选派的10名优秀教师,胸佩红花,在欢快的鼓乐声中,奔赴自己的下乡支教岗位,拉开了该县“名校帮扶、名师带动”工作的序幕。魏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学生占全县学生总数的86.9%。为解决影响全县教育水平整体提高的这一“瓶颈”尽快缩小城乡学校教育水平的差距,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该县立足实际就地取材,充分发挥县城学校的师资和管理优势,大力开展“名校帮扶、名师带动”活动,从县城学校选派100名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开展支教,着重从班级管理、学生管理…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为了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将实施六项举措推进城镇教师下乡,尽快提升农村学校的师资质量。这六条举措是:第一,积极做好大中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各省要重点充实边远贫困地区教师资源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本行政区域内长期稳定的“校对校”对口支援关系,鼓励和支持城市办学质量比较高的中小学与农村学校建立办学共同体。第二,要把县域内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作为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举措之一。有关部门要严格控制城镇中小学教师的编制,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的结构比例,积极促进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定期选派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要分析了农村音乐教育师资薄弱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政府激励师范类本科音乐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就业:农村学校就地取材缓解燃眉之急;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城市优秀教师下乡支教;实施农村中小学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高校针对农村音乐师资培养目标要明确、内容要有针对性等几点改善农村音乐师资落后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师资均衡配置,师资均衡配置的核心是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培训。目前,我国中小学师资培训主要存在两个障碍,一是中小学编制紧张,教师们没有时间和机会进行有效培训;二是培训机构撤并,常规性培训受到影响。扩大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编制,恢复和重建高水平师资培训机构,建立经常性教师轮流培训制度,大力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是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云南教育》2013,(23):3-3
“师资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一直以来,好教师往优质学校流动现象持续不断,导致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越来越弱。推进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对基础薄弱校的水平提升有一定好处。”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安全说。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2012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建立合理的校长、教师流动和交流制度,完善鼓励优秀教师和校长到薄弱学校工作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美云 《江西教育》2006,(10):28-29
要办好教育,人才是关键,要办好学校,教师是根本。俗话说得好:“干金易得,一将难求。”师资问题,是农村教育的重要问题,没有好的教师队伍就办不出“高质量的学校。为此,校长应该把引进师资、留住教师看成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尤其在农村中小学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潮南设区之时,摆在潮南面前的是在全市范围内教育基础最薄弱,高中教育发展瓶颈最突出的客观现实。一方面,区域调整前,教育优质资源大部分(尤其是高中学校)集中于原潮阳市城区,而潮南区90%以上都是农村学校,由于经济发展滞后的制约,历年来投入可谓捉襟见肘,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同时,大多数的农村优秀教师争取调往城区,导致潮南区域师资量不足、质不高。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一些农村小学,特别是在远离城镇的农村小学,由于学校规模偏小,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存在校本教研被边缘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农村许多优秀教师与骨干教师调入城区,使农村优秀教师群体减少,而且教师年龄结构很不合理;二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改革以前怎么样进行教学研究,现在还是“涛声依旧”;三是农村学校规模小,外出培训的经费短缺,教研气氛不浓。因此,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是每一位农村教师不断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最理想途径。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校本教研工作呢?笔者就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谈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25(3):F0003-F0003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针对目前我市农村职业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大连教育学院自2007年起开展了主要面向农村职业学校的“鲁班行动”——“双师型”教师培训。  相似文献   

20.
《亚太教育》2021,(1):F0003-F0003
温州市上戍小学创办于1944年,是一所农村学校。坐落于温州市鹿城区藤桥镇戍浦村,校内环境优美,功能室、体育场馆等一应俱全。学校现有学生885人,教职工52人,其中省春蚕奖教师1人,市级优秀教师4人,市、区“三坛”骨干教师12人,高级教师2人,是一支有先进理念兼具教育情怀的优秀师资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