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球运动员的素质水平,技、战术训练程度,教练水平与态度、外界干扰,心理状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的发球效果。通过专门系统的心理训练并结合运动员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技术、战术训练,培养出发球技术高超、心理素质良好的网球运动员,对提高发球的技术、战术水平,取得优异发球成绩,提高网球发球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从公元13世纪网球运动出现以来,网球的技战术打法也经历了很多不同的阶段,众所周知的现代网球运动中的发球上网型、底线调动型和综合型打法各有特色,但是无论什么打法都不能忽视运动员下肢力量的训练,目前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运用了多球练习和器械力量训练的方法,针对阜新市业余体校20名网球运动员进行运用器械锻炼下肢力量的实验.通过实验结果表明网球运动员运用器械锻炼下肢力量对发球、正反手击球和高压球成功率网球技术的提高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发球是网球比赛开始后使用的第一项技术,发球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运动员,通常都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而发球能力偏弱、技术动作不合理等问题,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成绩。分析了发球的技术动作要领以及网球发球的基本方法,并探讨了网球发球技术的训练方法,为运动员们更好地掌握网球发球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及问卷调查等方法,统计了国内外部分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技术数据,从运动员发球的绝对速度、成功率、得分率及速度利用率等角度,分析了国内外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水平.结果发现:不同运动技术等级的女子网球运动员发球的得分率、成功率和速度利用率不是等同的,发球技术与发球速度存在着各种差距;要提高运动员的发球速度的利用率和得分率.处理好发球中的速度与技术的关系,既要提高运动员发球的技术水平和运用能力,又要发展运动员发球的绝对速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技术统计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参加2007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的中外男子单打网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运用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网球男子运动员发球的力量、速度、发球与第三拍的进攻衔接以及发球落点的运用等方面同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较大的差距。建议:努力提高发球力量速度,以适应当今网球男子比赛发展趋势;强化进攻理念,提高发球与第三拍进攻的衔接能力;加强战术意识培养,提高发球技术运用质量。  相似文献   

6.
发球是网球运动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是取得比赛胜利的主要得分手段,也是最难掌握的网球技术。文章采用文献、教学实验、观察、访谈、数据统计等方法,对发球辅助训练在网球发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论述了发球辅助训练的特点、意义,以及发球辅助训练在网球发球技术教学中的作用,认为,在网球发球技术教学中运用辅助训练方法可以使动作概念具体、形象、化繁为简,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沟通,等等。  相似文献   

7.
现代网球运动中,发球是最重要技术之一。发球是唯一不受对手影响,可以根据自己想法去实施的技术。在网球比赛中能否得分,能否打开局面获得优势同发球技术有密切关系。网球发球是唯一由自己掌握而不受对方控制的击球方法,是当今优秀网球运动员克敌制胜的强有力的武器。它既是每一分的开始,也是向对方进攻的开始,同时还是双方进行攻防对抗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李山 《考试周刊》2010,(6):147-149
本文主要对网球运动中的发球技术进行全面分析。重点是从整个发球技术和生物力学角度对网球发球质量的影响要素进行深入探究。其中包括技术要素、心理要素和战术要素等,以帮助运动员提高发球的水平,在比赛中提高获胜的机率。  相似文献   

9.
袁杰 《华章》2011,(22)
在排球比赛中,决定发球成功率的因素很多,如发球技术、发球时机、身体素质及心理状态等.而在一场高水平的比赛中,中职学校学生排球运动员较长时间承受着各种不同的心理刺激.因此找到学生排球运动员发球时心理因素的形成及原因,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训练,是提高学生排球运动员发球成功率的有效手段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现代网球运动中.发球是最重要技术之一.是唯一由自己掌握而不受对方控制的击球方法.是当今优秀网球运动员克敌制胜的强有力的武器。它既是每一分的开始.也是向对方进攻的开始.同时还是双方进行攻防对抗的开始。网球制胜的机制在于发球的直接得分能力和接发球战术体系的得分实力高于对手。正因为发球在网球比赛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因此,它受到了国内外网球界的极大重视.并对其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每位研究者对网球发球的认识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反映了不同考察发球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球技术的发展,发球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其研究方法、手段日新月异。为了进一步了解发球技术,提高成功率,本文对网球的发球技术进行了探讨,从而为网球发球技术的运用提供依据,为我们网球爱好者的训练和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网球技术中,发球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比赛的胜负。通过对网球发球动作进行解剖学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的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以此来提高发球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2017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的比赛进行了技术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赛琳娜·威廉姆斯的发球水平高于维纳斯·威廉姆斯,发球时速和力量在其他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之上;接发球抢攻技术已成为一种很好运用的得分手段,塞丽娜·威廉姆斯的接发球抢攻技术强于维纳斯·威廉姆斯;现今网球比赛中相持阶段尽快取得制胜分已取代保守的多拍回合打法,赛琳娜·威廉姆斯总体击球稳定性高于维纳斯·威廉姆斯;心理因素也是决定比赛走向的重要因素。结合现今世界网球的发展趋势,总结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的自身优势与缺点,为与世界顶级选手接轨提供借鉴信息,为今后的训练和比赛发挥出更好的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网球技术中发球是唯一由运动员自己掌握,不受对方制约的技术,发球技术的好坏对比赛的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网球发球动作分析其技术原理,对部分同学与世界优秀选手的发球技术的比较,找出差距,提出解决的对策,为网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宇 《教师》2011,(11):121-121
随着网球技术的发展,发球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其研究方法、手段日新月异。为了进一步了解发球技术,提高成功率,本文对网球的发球技术进行了探讨,从而为网球发球技术的运用提供依据,为我们网球爱好者的训练和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杨  唐溢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5):231-231,23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的提高,人们对网球运动了解的越来越多,网球作为一种时尚的健身运动受到大家普遍的欢迎。特别2004年雅典奥运会至今,中国各地网球场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网球人口也急剧增加,涌现了一大批的网球爱好者。大多数网球爱好者在正、反手底线击球方面颇有造诣,可是通过初步了解,在发球这项技术上水平突出的却凤毛麟角。在网球技术中发球是惟一由运动员自己掌握,不受对方制约的技术。发球技术的好坏对比赛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及数理统计法对我市高校网球爱好者的发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如加强发球技术动作的练习等的解决的方法,为业余网球爱好者的发球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乒乓球比赛是由发球和接发球开始的,由于发球具有主动性、多样性、突然性、隐蔽性,以及攻击性的特点,因此接发球技术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技、战术的发挥乃至比赛的胜负。比赛中。双方发、接球机会基本均等,如果接发球时能及时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是决定比赛能否至胜的重要环节。如何改善提高运动员的接发球技术,在训练中越来越重要,因此,本文对接发球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陈亨明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12):115-1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2年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和伦敦奥运会网球比赛两项赛事的女子单打冠亚军技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发球技术是小威廉姆斯取胜的关键,强有力的底线进攻是她的又一制胜法宝。随着运动员各方面技术水平的提高,在未来的网球草地赛中,将更加考验运动员的发球技术水平,运动员的接发球技术也将会更加主动,底线型打法将成为未来网坛打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9.
目前网球运动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体育项目,而在网球项目发展的进程中,一些传统的且不合乎科学实际的训练方法已经基本被替代。但在现代网球训练的进程中,仍有部分教练员未能以科学和正确的思维来完善的对待网球发球技术。故本文以研究训练方法为核心,首先分析了着重训练网球发球技术的必要性,再分析了网球发球技术的要点以及训练方法,望文中内容可以为网球运动员或教练员提供一些可用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网球业余爱好者在网球比赛中接发球局技战术的运用,作者以2007-2008年澳网比赛费德勒vs德约科维奇的比赛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比赛中的接发球局技术进行统计分析。在网球比赛中接发球、发球及其他技术合理应用可以提高或降低得失分率,发球技术在比赛中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好的发球能很好地压制对手,降低接发球的失误率,在接发球时要准确地通过判断来球的路线、方向、旋转选择合理的站位,调整接发球时的时机、力量、方式,提高接发球质量,把握每一个破发点,成功地破掉对方的发球局是赢得比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