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振军 《兰台世界》2012,(28):34-35
毛泽东一贯注重体育锻炼,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展示了他对体育的本质和体育的社会意义的认识.毛泽东指出:"体育者,人类自养其身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这说明毛泽东已认识到体育对于养生之道的生理意义,他把体育活动与中国的解放事业联系在一起,提出让战士们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运动技巧,才能战胜恶劣的战争环境,取得革命胜利的体育主张.  相似文献   

2.
八路军一二○师是由贺龙任师长、萧克任副师长、关向应任政训处主任的一支英雄的部队,师长贺龙具有超前的体育意识,他认识到艰苦的战争环境更需要钢筋铁骨般的体格,为此贺龙师长号召一二○师全体官兵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以强健的体魄参加未来的战斗.1937年8月6日,贺龙在《新中华报》发表文章,号召部队:"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练好身体,提高战斗力,更好地打日本,打球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且可以通过打球活动促进军民团结,增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鼓舞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此后,贺龙师长又明确提出"开展体育运动,为打败法西斯服务"的口号.  相似文献   

3.
陈青 《青年记者》2022,(4):44-46
受商业资本体育运营、网络体育报道和体育明星泛娱乐化发展影响,青少年粉丝体育追星"饭圈化"愈演愈烈并走向失范."造神式"吹捧体育明星个人、过度追求娱乐性内容和病态追星行为泛滥成灾,急需多方力量合力进行匡正.  相似文献   

4.
赵崇乐 《兰台世界》2012,(33):85-86
先秦时期六艺教育中的体育不仅仅是身体锻炼,而是结合了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其目的也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包含了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等目的。这对我国古代的体育教育有深远影响,对"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理念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世宏  陈海 《兰台世界》2012,(28):14-15
张学良将军自幼就非常热爱体育运动,并积极倡导、竭力发展体育,他提出"以健全之身体,求精妙之学问"、"健身强国,抵御外侵,造成复兴民族之生力"的体育思想.可见,张学良并不是单纯地热爱与关注体育,而是站在国家及民族危亡的高度来认识,倡导与发展体育,是通过发展体育为国家的振兴与民族的复兴奠定物质及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妍  梁国伟 《新闻界》2007,2(3):31-33
"意境"与"灵境"分属艺术与技术两个不同领域,这两种由不同传播交流媒介和方式所产生的精神活动,具有许多本质上的同一性."意境"是艺术创作和接受过程中,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所创造出来的精神的传播交流场域;而"灵境",不仅是人类与当代特定的技术设备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精神交流活动的场域,而且是一种身体实践活动的场域.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说,"灵境"是一种比"意境"更具象、更实际、由身体直接触发、感官直接接受的生存实践活动."意境"与"灵境"是人类自由发展的本性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媒介形态和媒介方式的表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体育报道在综合性报纸中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然而,近年来,随着以<体坛周报>为代表的体育专业媒体的崛起,综合类报纸的体育报道似乎陷入了低谷,一个普遍的声音是:"与人家专业媒体没法比."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由于体育报道在受众中和当今社会里日益增大的影响力,要求我们丰富其文化内涵,更加完善、完美地发挥体育报道的作用,提高媒体体育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许多体育记者为使报道更加生动,常常使用成语,这本来是好事,但使用不当,以致弄巧成拙的情况却时有所见."风声鹤唳"的误用就是一例.先看例句:  相似文献   

11.
孔煜红 《大观周刊》2012,(34):254-254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体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体育教学停留在单纯的技能和身体的层面上,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应由技术、身体的层面,向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拓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常胜  耿建义 《大观周刊》2011,(26):179-179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体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体育教学停留在单纯的技能和身体的层面上,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应由技术、身体的层面,向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拓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太极人生     
一位朋友说:"起早锻炼的都是身体有毛病的人."初听一楞,平心想想真是这样.读大学时患风湿关节炎,吃药打针烤电,折腾八个月,始终不好.校医有一天说:"停停药,练练太极拳吧.  相似文献   

14.
对于我们今天身处的大众文化,刘成纪做了这样一个界定:"当代大众文化基本上是一种围绕身体建构的文化,其主题是欲望,其价值是身体性愉快,其实践是按照美的规律对人体进行技术再造和改装."①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中,身体作为一个文化范畴而存在,它不仅是指自然的、生理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社会的存在物、文化的存在物以及符号的存在物.  相似文献   

15.
苏联"记者之家"建立于1920年,至今已有38年的历史."记者之家"的具体任务:(一)组织记者的业务学习.现在开办有两个业余讲座:一是新闻讲座,有六百多人参加;一是摄影讲座,有四百多人参加,时间为两年.(二)交流经验.经常有计划的举行各种新闻业务座谈会,如特写作者、编辑、记者、国际宣传、军事宣传、体育、电影、摄影、通联工作、基层报纸工作等等,以互相交流经验.(三)组织记者业余活动."记者之家"活动的场所,按时  相似文献   

16.
"从事体育新闻报道是人类迄今为止发明的最愉快的一种谋生方式."对累死累活的体育报道,一位记者写下了这样的话语.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说过:"衡量一届奥运会是否成功的标尺是媒体."的确,当下是一个媒介时代,我们对世界的知晓、理解通常是借助媒介提供的这个"媒介真实""镜像空间"得以实现的.奥运会是体育盛事,而从它的诞生开始,它即与媒体同成长,共同写就了今天的"媒体奥运史".  相似文献   

18.
张杰  范燕薇 《大观周刊》2011,(26):159-159
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9.
牟其林 《大观周刊》2010,(41):147-147,141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是以传授运动技能、技术为主,一是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为主,因而形成了“技能教学思想”与“体质教学思想”的对峙,继而又出现了“竞技体育”、“主动体育”、“快乐体育”、“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等教学思想。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身体发育规律.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的教学思想应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将成为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大学体育课应从传授竞技技术向健身活动和发展身体素质的方向发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于萍  陈风 《大观周刊》2011,(38):195-195
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