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传媒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媒体获得在政治社会化中的重要地位,不是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决定的,而是媒体的“喉舌”本质属性决定的。媒介作为思想控制的工具,促使社会成员形成现行政治体系所希望的政治意识,在政治社会化过程实现了意识形态的统治。  相似文献   

2.
秦亡汉立,为了维护王权统治,建立统一的封建大帝国,中央集权的皇权统治制度,是当时统治者的首选,作为新兴的政权,要有更加进步的统治思想和治国之道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3.
秦亡汉立,为了维护王权统治,建立统一的封建大帝国,中央集权的皇权统治制度,是当时统治者的首选,作为新兴的政权,要有更加进步的统治思想和治国之道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4.
秦朝作为我国封建制度建立的初始,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就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创建了统一的统治多民族国家的法律制度,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成功地解决了中央王朝与巴蜀之西南夷的关系。《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属邦律》作为秦朝统治多民族国家的一项策略,也是我国第一部由统治阶级颁布实施的专门处理民族关系的强制性规范,对于研究秦代民族法起着巨大的作用,故对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受众媒介接触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作为一个拥有将近70%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只有实现农村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在农村变革的进程中,大众媒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勒纳在其著作《传统社会的消逝》中,阐述了传播与国家发展的理论,他把大众传媒比喻为“奇妙的放大器”,即大众媒介因其特有的快速大量传递信息的作用,可以把社会流动和变革思想传播给其他成员,因而,大众媒介也成为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今天,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继续推进,中国的农村和媒介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农村受众接触、使用大众媒介的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有哪些新的特点?这…  相似文献   

6.
田欣欣 《中国出版》2012,(16):14-17
媒介融合是信息社会形成初期的热点问题,也是当今传媒技术变革与媒介生态环境变迁的必然要求。媒介融合现象迎合了社会经济深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标志着传媒产业多元层次和多种形态上前所未有的创新与变革。且媒介融合是一个持续扩张的过程,其终极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媒介化。  相似文献   

7.
王鑫宏 《编辑之友》2015,(10):93-98
“轴心时代”是人类主要文明都经历过的关键变革时期.春秋到汉初是中国的“轴心时代”,变革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主流思想和传播媒介.思想的变革与书写媒介共同发展.作为思想传播的新载体,书写媒介加速旧时代礼乐思想的瓦解与转向,推动百家思想的融合,促进新思想的相对普及.书写媒介迎合变革时期的思想传播要求,给予了书写媒介对思想变革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梁淑辉 《兰台世界》2023,(1):142-145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又通过“书同文“”车同轨”等举措为统一公文体制在全国的推行扫清了障碍。秦始皇大力推进公文改革,统一公文文种、区分行文方向,制定并完善公文行文规则,形成了崇尚实用的公文文风。由秦始皇主导的秦朝公文改革,推进了我国古代公文的规范化发展,并奠定了我国古代公文的基本体制与形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网络文学IP影视化呈现已经成为中国浓墨重彩的文化现象。从文字媒体到影视媒体,从想象时空到影像时空,以'跨媒介'为视点的衍生叙事成为不同媒介空间中甄选故事元素,优化故事逻辑,重构故事文本的重要叙事方式。'媒介'是传播故事的媒体,是携带故事的载体,同时也是表达故事的语言工具。基于此,'跨媒介'衍生叙事在故事空间重构中就表现出三种文本构型,即改编型、延展型与圆融型。每一种文本构型都需要借助相应的叙事机制来支撑,每一种叙事机制又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故事世界,每一个故事世界都是实现粉丝黏合经济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0.
体育产业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与大众媒介的必然有着天然的联系,大众媒介影响了人们对于体育的态度和行为,缩短了体育活动与人们的社会距离,从根本上推动了体育产业发展;与此同时,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势必会影响大众传媒的创新和发展,不仅丰富了大众媒介的传播内容和形式,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而且还促进了其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由此,研究大众媒介与体育产业互动作用能够实现两者的兼赢,为两者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社会运动特别是建构社会运动理论,以有关重庆"钉子户"的大众媒介报道与评论为分析对象,描述并阐释了大众媒介在中国"新民权运动"中的社会动员作用。本文认为:转型中国的"新民权运动"具有"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的双重诉求,兼具旧、新社会运动的特征,既要实现在国家制度层面从等级统治的传统政治中解放出来的目标,又包含从个体出发在现有制度框架内获得个人自主性的生活政治内涵。媒介的社会动员也因此包含了"认同政治"中的多样化内容,在动员的关键环节"集体认同感"、"集体行动框架"的建构中都体现了转型中国的特殊性,即由个体层面的私人性诉求转向国家制度变革层面的呼吁,并以此达成中国"新民权运动"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媒介象征性权力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指出了在中国这种象征性权力转移的路径和过程。作为一种话语权力,象征性权力对于社会发展和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媒介象征性权力的意义和功能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认清媒介给社会带来的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印刷机与文字和纸的联姻所产生的印刷媒介为现代学校教育奠定了知识和学术基础,促进了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印刷媒介的广泛应用,引发了西方教育思想的系列变革。印刷媒介产生之前,教育被看作是唤醒沉睡于学生灵魂中的知识的一个过程。印刷媒介产生之后,教育被看作是一个与印刷相似的传递过程,而随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客观知识和个体知识之间的张力逐步显现于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之中,又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儿童中心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中,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其独特的历史和国情在城市化的道路上需要走出一条中国化的城市化道路,结合中国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等国情有取舍地借鉴西方经验用发展的眼光为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战略布局。在这样的现实境遇之下,华莱坞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着;电影作为大众艺术和大众传播媒介以其大众传播性、影响的广泛性等正逐步推进人类文化的变革。同时,作为一门独特的产业,电影对于中国社会的经济的结构的变革和经济实力的提升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华莱坞的研究在城市化热度发展的现实面前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5.
人本主义与媒介之间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驱动与被驱动关系,这种关系呈现在媒介发展与变革的每个阶段。在媒介融合与融合新闻生产的转变过程中人本主义更是贯穿其中,人们对于信息资源、人际交往需求的满足,对于参与新闻生产、互动、传播价值需求的满足,都需要通过与媒介互动得以实现。与此同时,融合媒介的角色与功能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一方面人本主义推动下媒介平台化与中介化的角色转型趋势明显,另一方面是人本主义走向极端对于媒介传统角色和功能可能带来冲击甚至扭曲和破坏。  相似文献   

16.
张颂 《现代传播》2001,(1):82-83
今年的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下简称《通用语言文字法》开始施行了。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必将发挥巨大的、长远的影响。我们的广播电视工作者,特别是有声语言传播的专业人员,一定会为此而欢欣鼓舞。一 我国的文字,秦始皇曾经明令“书同文”。这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法规。它使得我们的社会交际、经济交易、文化交流、人际交往、人机对话都能够十分便捷、通达。这种文字的统一,对于异域的的联系、思想的沟通、认知的共识、历史的承续,无异于…  相似文献   

17.
刘逸帆 《中国广播》2008,(11):37-43
诗曰:“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今天,当我们享受着语言文字统一的不尽便利时,也许很少想起当年“书同文、车同轨”的肇始者。然而,作为媒体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不免对“书同文”的巨大历史意义和社会作用时时有所感触、  相似文献   

18.
品牌调性是在长期的发展和培养中逐渐形成的统一且稳定的风格,同时对品牌的发展有着潜在的导向性作用。调性作为微信公众号一种重要的潜在属性,能够起到促进公众号的品牌塑造和实现精准营销的作用。公众号调性的塑造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既要注重内在思想的打磨,也要注重外在表现形式的雕琢,以及二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人们用以传递信息、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的手段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文字的产生先后经过了结绳、刻楔、图画、象征等阶段。《易经》上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原始社会后期,人类开始使用刻划符号,并开始用图画记录发生的事。这些符号、图画经长期演变,形成我国的文字。所以中国文字与西方文字不同,它从指事、象形两条道路上发展起来,最后形成形义结合的注音文字,未形成拼音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进行了“书同文”的改革,统一了全国的汉字,这便是篆书。在字体发展中,又相继出现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由成千上万个汉字组成的文字体系,与口头语言相分离,其形义不受方言读音的影响,具有超然的稳定性,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档案(文字、声像)作为一种历史记录,真实地记载着人类社会活动和历史变迁的过程,同时也客观地记载着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生动事迹和壮丽场面.在新闻报道中,利用档案资料作新闻背景,对于丰富报道内容,拓展报道层面,深化报道主题,增强报道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98抗洪抢险斗争中,多家新闻媒体把相关的档案资料,巧妙地运用到新闻报道中,宣传力度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