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科协于2011年启动2049年的中国:科技与社会愿景展望研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7家学会承担了第一批项目研究工作,对2049年中国科技发展可能达到的程度进行预测,向社会公众描绘科技发展为社会生活带来的美好情景。7个课题组历时2年,研究成果出版在即。在参与项目的组织中,及时总结2049项目特点,归纳研究方法,能够为研究人员面向公众开展科技预测和科技传播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未来与发展》2010,(11):117-117
本刊讯:为了回顾15年中国科教兴国之路,展望中国科教未来与发展、记录15年中国学者学术之路,展示中国学术专著与成果,2010年10月31日,中国未来研究会联合福建省图书馆在福州市举办了"学术之路-走进福州"系列活动。中国未来研究会理事长张文范、副理事长高恒、首席顾问秦麟征、常务理事邓寿鹏、罗肇鸿,秘书长夏震以及福建图书馆馆长郑智明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3.
圈子     
《科技新时代》2010,(7):109-110
欧中科研合作成就世博新亮点 上海世博会迎来又一盛事——2010年上海世博会欧盟馆“欧盟一中国科技周“活动正式开幕。活动期间,来自欧盟与中国的500余名顶级科学家、科技界业内代表、学术专家以及政府官员齐聚一堂,分享欧盟与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合作成果,展望科技合作对未来的积极影响,共同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愿景。“欧盟一中国科技周”还将通过“城市中的科学”项目,  相似文献   

4.
未来10—15年,科技进步在改变产业结构和全球经济增长方向的同时,将深刻改变人自身对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的需求及其满足形式。借鉴世界主要国家、国际组织或企业面向未来在经济社会与科技创新发展领域进行的前瞻与预见工作,通过深入系统的信息和知识元分析,从社会发展趋势、未来发展愿景、具体场景、未来关键技术群4个方面,文章重点阐述了生活、工作、健康、信息、安全5个领域的全景图,为擘画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发展愿景和科技创新需求场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光  石磊 《今日科苑》2018,(4):28-30
以下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已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互联网人才是影响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创新互联网人才管理模式,突出价值引领,打造互联网人才价值共同体,推动互联网人才承担起共谱未来美好愿景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谈论中国当然离不开展望世界的未来;同样,谈论世界也就离不开展望中国的未来。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正以每年8%-9%的速度上升,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的发展在国际社会中日益重要,中国科技在新世纪的发展也将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关科技猜想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樊春良 《科学学研究》2019,37(10):1735-1743
本文从新中国前17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两大阶段,对新中国科技追赶战略的演变做了历史考察。研究表明,科技追赶战略对中国科技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科技追赶战略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包括:追赶的目标、政府的作用、学习与追赶和创新的关系,人才培养和人才流动以及追赶的界限,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面向2035年,创新文化与生态营造成为中国跻身世界科技强国之列的强国之基。本专题组织六组学者,分别着眼于创新文化建设的不同侧面,深入解读创新文化的内涵与意义,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发展瓶颈,进而对未来创新文化与创新生态的培育提出展望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参加今天的论坛。值此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隆重举行之际,我们在这里举办"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主题论坛。"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来自海内外的朋友济济一堂,共同交流城市创新发展愿景,对筹划城市未来意义深远。在这里,我谈几点看法,与各位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标准定位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这是一个关乎全民族科学素质的计划!这是一个长期的计划!我们从现在着手,我们的目标在2049!1999年,在全国人民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的时候,一批科技专家在中国科协常委会上提出,为了顺利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应该制订一个超长期的国家计划,采取各种措施,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到2049年,也就是建国100周年的时候,使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达到与中等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的水平!同年,根据专家的建议,中国科协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建议。2002年4月,国务院的批复对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中国科协会同有关部门,在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国民科技素质标准以及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实施方案。五年过去了,我们高兴地看到,“2049行动计划”已经初步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据第五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98%,比2001年上升了0.58个百分点!面对目标,道阻且长。《科学中国人》杂志愿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本期我们专门请来几位学者,他们虽然年轻,但是却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支持着“2049”。从他们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2049”无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为深刻把握全球科技发展态势,认识未来将面临的科技风险,展望2035年,采取德尔菲法和扎根理论方法对全球科技发展、创新范式、基础科学、研发组织、社会影响进行态势分析,认为未来科技创新将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新技术、新组织、新产业、新业态将不断涌现,新型研发组织发生进阶化演变,技术应用将重塑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中国作为科技创新领域进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面临着中美科技局部脱钩、国际技术出口管制、新兴技术应用受限、科研伦理不确定性增多等潜在风险。基于此,提出中国应加强对战略前沿技术的前瞻性预测,加强国家科技合作,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等五方面措施。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是指导我国科技和创新发展的行动纲领。文章梳理了世界主要科技强国的历史演进,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才集聚、科技革命机遇等方面分析提出科技强国兴起存在多种可能路径。文章从科技发展、创新转型、科技革命机遇等方面对我国建设世界强国的基础、问题和形势进行了分析,作出我国正处于迈向世界科技强国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在分析2030年和2050年两个关键时间节点发展愿景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我国加快推进科技强国建设的总体思路与举措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1997年开始,中国科学院每年组织编写“科学与社会”系列报告,呈送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代表并向社会公开发行,该系列报告2003卷已于近日出版。《2003科学发展报告》分9部分:“科学回顾与展望”,“科学前沿介绍”;“2002年诺贝尔奖评述”;“中国科学家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公众关注的科学热点”;“科技战略与政策”;“中国科学发展概况”;“科学家建议”;“附录”。介绍了世界科技和若干科学前沿热点领域发展态势;我国科学家做出的世界水平的突破性成果和科学工作;一些国家21世纪初的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以及中国科学院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数字阅读的优势及不足,展望了未来社会的阅读前景——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优势互补,人们可根据自己的文化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15.
2010年8月19日,《信息化蓝皮书: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京发布。蓝皮书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信息化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6.
面向2035年,创新文化与生态营造成为中国跻身世界科技强国之列的强国之基。本专题组织六组学者,分别着眼于创新文化建设的不同侧面,深入解读创新文化的内涵与意义,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发展瓶颈,进而对未来创新文化与创新生态的培育提出展望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面向2035年,创新文化与生态营造成为中国跻身世界科技强国之列的强国之基。本专题组织六组学者,分别着眼于创新文化建设的不同侧面,深入解读创新文化的内涵与意义,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发展瓶颈,进而对未来创新文化与创新生态的培育提出展望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技术预见对于把握科技发展趋势,识别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发展机遇,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与技术预见主要国家相比,中国在技术预见导向、技术预见领域划分、技术预见信息技术应用、技术预见参与群体和创新政策研究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差距。通过梳理技术预见的起源与演进,分析全球技术预见实践的历程,揭示了技术预见成为世界潮流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逻辑。结合技术预见的方法组合、指导思想、组织与操作和成果应用等分析了日本、韩国、英国、德国和俄罗斯近年来的典型实践案例,总结并提出了国外技术预见发展趋势。未来一段时间内,技术预见将围绕提高技术预见质量,提高技术预见效率,构建社会愿景和系统性预见4个方向发展。最后,结合中国技术预见现状,提出中国技术预见能力建设的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学学研究》2021,39(4):673-682
面向社会愿景与挑战是科技创新政策转型研究的新发展方向,迫切需要解决如何把社会愿景与挑战和优先发展技术选择协同考虑,在实现经济目标的同时解决社会挑战。技术预见方法满足了这一发展需求,为面向社会愿景与挑战的优先技术选择提供了有效的实现途径和治理方式。本文结合日本11次技术预见活动,从技术预见方法、技术预见指导思想两方面系统梳理了日本11次技术预见的实践及演进历史,揭示了日本技术预见从经济效益导向到社会愿景与挑战导向的变化,并重点分析了日本第11次面向社会愿景与挑战的技术预见实践。针对我国技术预见研究现状,从技术预见导向、技术领域分类、信息技术应用、不同利益相关者创新政策研究和预见文化构建等角度对比了中日技术预见的差异。研究结果为我国改进技术预见实践以及推进以社会愿景与挑战为导向的技术预见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系统综述了中国土壤环境污染状况与监管需求、国际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研究态势和中国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研究现状;展望了中国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的未来研究与发展, 强调了科学认识土壤环境系统和研究农用地及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控和修复科技的紧迫性, 提出了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科技专项研究的建议, 以促进现代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创新, 加快土壤修复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