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钟飞 《当代传播》2004,(1):28-29
大众媒介的宣传过程其实就是传播主体对受众的说服过程。说服也称为劝服,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作为一种沟通的艺术其历史已经非常悠久。如果说早期的说服主要出现在人际传播及小群体传播中,那么,在大众传播兴起后,说服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为说服能否奏效与传播效果的好坏息息相关。作为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之一,霍夫兰的说服理论对于传播学的效果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他关于说服艺术与传播方式的研究对于我们今天的媒体宣传依然很有启迪。如何才能改进媒体的说服艺术,提高媒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两个个案研究的再解读,认为当代中国农村的说服传播中存在着三重情境:具体的传播场合构成了说服的微观情境,乡村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网络构成了说服的中观情境,而国家的政策变迁则构成了说服的宏观情境.这三重情境以一种“情境叠加”的方式影响着乡村社会的说服行为、说服内容以及说服效果.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说服传播活动高度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头与缩影。在这一时期,先秦诸子游历各国,试图通过游说的方式使君主或权臣接受自己的治国理政主张。频繁的说服传播实践与大量典籍的诞生使中国说服传播理论在先秦时期萌芽并得以发展。其中,道家学派的老子所著《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虽体现了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与独特的政治哲学,但更重要的是蕴含了几千年前富有中国特色的传播主客体认识、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技巧等传播学范畴的内容。可以说,老子在一定程度上对说服传播已有了深刻的认识与见地。本文从传播学角度考察《老子》,审视并总结老子的说服传播思想,把握其思想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以期对构建系统化的且独具中国特色的说服传播理论体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徐虹 《现代传播》2004,(6):120-122
如今电视业的繁荣更多体现在观众喜闻乐见的影视剧、综艺节目、体育节目、广告以及新闻直播的繁荣上 ,但是作为电视传播重要职责之一的政治传播而言 ,其传播手段、形式和效果却仍旧有待提高。在当前电视界政治传播研究领域中 ,“宣传”和“说服”这两个词 ,已经不太受到青睐了。“宣传”马上引起的联想就是把会议、文件、政策一股脑儿地照搬上电视告诉观众 ;而“说服”也会让人立刻想到被强制着接受某种观点 ,与宣传没什么区别。事实上 ,不仅“宣传”和“说服”行为的本意不是出自于此 ,就连“宣传”与“说服”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者并不…  相似文献   

5.
单艳军 《今传媒》2013,(4):113-114
在播音主持语言传播中,为了让受众能够更准确更全面的接受传者所想要表述的观点,使传播效果达到最好水平,较好的运用说服理论是非常必要的,了解说服理论的特点以及运用好说服理论的技巧,有助于播音员主持人对节目传播效果的整体把握.本文试从广播电视多种节目类型说起,浅析播音主持语言传播中“说服”理论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首档书法美育交互式综艺《妙墨中国心》,由浙江卫视与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袂出品。这档电视艺术节目开中国“书法”专题综艺之先河,围绕“中国墨宝”展开了一场场溯源寻根之旅,借古今艺术的形式跨界与类型融合,彰显出华夏书法技艺历久弥新的人文魅力。《妙墨中国心》打造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书法传播矩阵,联合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等一众专家、青年学子,共建“妙墨赏习屋”,由艺人担任“寻墨团”,以“寻墨”与“解墨”的故事性叙事,为艰深晦涩的书法艺术开辟了大众视角和扩散式传播路径,突显了电视艺术节目“活化”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喻以明理——说服传播的中国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传统文化略加观察,会对人们大量使用譬喻来说理留下深刻印象。且不说思想家、政治家,即使目不识丁的民众,也会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比较西方,亚理斯多德那本专门研究说服的《修辞学》,其中有6处论到比喻,仔细看,他讲的比喻大都是从文学修辞角度,很少从说服传播角度阐明道理。因此比喻在西  相似文献   

8.
孙妮娜 《传媒》2021,(18):后插3-后插4
艺术是全世界通行的语言,是世界各国互通的窗口.纵观艺术传播的历程,可以发现国家发展必然伴随艺术革新,艺术的流动性使国际传播成为可能,各国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碰撞,在相互欣赏中实现借鉴经验、优势互补.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除了在本国范围内的传递与传承外,还离不开对域外各国各民族的传播与交流.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包含了书法、篆刻、国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和园林.从传播学的视域出发来思考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动因、媒介、方式、路径和效果问题,结合古今重要的艺术传播现象和传播事实,对各门类传统造型艺术作综合性的宏观把握,当是研究中国传统造型艺术走向世界的一个崭新视角.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统艺术魅力无穷,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引领时代风尚.为进一步发扬中华传统艺术,拓宽中国艺术的对外传播渠道.由张安华所著的《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研究》一书将着眼点放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上,运用艺术学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传播现象,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导向,就传播者而言是一种主观追求。为达到引导的目的.其基本的方式便是以媒介为主方对公众的说服一改变舆论或者巩固、扩展原有的舆论。“说服”(persuasion)又译为“功服”,不论我国还是西方。说服在古代作为一种交往艺术都相当发达,但是涉及的主要是人际传播。现代大众传播的说服,按照哈员马斯(Habermas,j)的说法.是一种“交往工艺学”,“借助交往工艺学。可以构成一种公众社会,交往行动可以通过专门化的影响,通过媒体如专业上的宗望和价值联系……受到控制。”(哈贝马斯,1994:243)当然。这里的传…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于中国电影产业化语境,参照席勒的审美人类学思想和相关的中外传播理论,从完整传播角度将新世纪以来叫好又叫座的情理结构和谐圆融的中国电影细分为“风”“雅”“颂”三个子系统,并细致探究其情理结构形态所蕴含的美学和商业主因.作者提出,未来的中国电影艺术生产应以“活的形象”与中和型情理结构满足观众的游戏冲动诉求,在“美电影”的完整传播过程中完善人格,陶冶人性,促进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媒体艺术.唐崖土司文化反映出的土司制度,秉承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多民族管理智慧,但其在利用数字媒体艺术进行传播中存在不足,鉴于此本论文从开发数字产品、搭建互动平台和借助虚拟技术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唐崖土司文化传播提供切实可行的传播策略,使其与现代传播技术相融合,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相似文献   

12.
董雷 《传媒》2021,(14)
声乐艺术是一种以人声音调为表现手段,形成的音调与语言相结合的音乐形式.声乐艺术形态作为表现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有机体,在题材、体裁、行腔等方面表现出了瑰丽多姿的艺术内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者.由张帅所著的《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一书在梳理了中国民族音乐悠久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当今世界声乐艺术领域的地位和发展现状,揭示了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与文化环境的关系,探讨了当前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策略及民族化发展路径,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以及民族声乐艺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之时,是华夏说服传播在华夏大地上最为"欣欣向荣"之时。在百家学说中,儒家学派最重"道德"在修辞中所扮演的"春风化雨"的角色,这也影响着几千年来中国人在说服传播行为中的表现。同时,儒家思想中所强调的道德修养与今天中国当代社会也具有高度契合的一面。在本研究中,笔者将以儒家说服注重"道德感化"的特色为出发点,试图为孔子说服传播建立一个以外在修辞与内在道德统一的说服传播模式,并探讨这种说服传播模式所具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告是传播的艺术,又是说服的艺术。作为传播,广告必须能够到达广告受众,并为他们所注意,所感知。作为说服,广告必须能够进入广告受众的心里,获得他们的信任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艺术传播是人类社会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从传统艺术到现代传媒艺术,其肩负的传播使命有了质的不同,但艺术传播的情感性这一古老命题至今并未过时。在大众传媒时代,作为艺术载体的媒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并因此导致了传统艺术传播中情感因素的“异化”。重拾艺术的情感性审美感染力不仅是一个有意义的时代话题,而且也是一种最新的趋势。因此,我们可以在恰当处理艺术的情感趣味与传媒文化相互关系的前提下找到艺术传播的情感还原策略。  相似文献   

16.
抖音凭借功能多样、操作简单等优势,成为当代年轻人自我表达、交流喜好与知识传播的文化平台。近年来,平台上借助短视频探索传播各类传统文化的视频种类繁多,在这之中,兼具审美性、文化性与历史性的中国古典舞短视频备受大众喜爱,得到广泛传播,抖音也被开辟为当下中国舞发展传播的新渠道之一,其内容的生成多依托于模仿复制的形式,与模因论存在诸多相似点。结合以上逻辑,本文将以模因传播为核心问题,围绕抖音平台上的古典舞类短视频展开媒介文本解读,从模因传播的视角,对其在“模因”中的“模因生成”“模因”传播路径以及“反馈”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探索短视频赋能传统舞蹈文化传播的普适性路径,以期其成为“视频社会化”时代文化艺术传播的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7.
黄永礼 《新闻世界》2011,(11):31-32
社会转型期,新闻时评以其快捷、深刻、尖锐等特点,以及贴近性风格,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成为媒体竞争的“利器”。但在其繁荣发展的同时,“同质化”现象趋重,影响了时评的社会传播效果。因此,需要不拘一格提高说服艺术,另辟蹊径走差异化竞争之路,深度挖掘提炼,构建开放时评格局,提高时评的可读性、引导力。  相似文献   

18.
(续上期 )(三 )电视传播艺术的界定电视本身融“非虚构”与“虚构”、“真”与“假”于一体 ,或融“新闻”与“艺术”、“信息”与“娱乐”为一体的独特性质 ,使得我们在对“电视传播艺术”进行界定之时 ,首先要同时考察电视所依托的两个系统———大众传媒系统与艺术系统。从大众传媒系统来看 ,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等媒体各自都有其不同的传播方式、手段 ,也都各有其不同的传媒优势、局限 ,因而也都各自有其独特的传播艺术特征。从大众传媒系统各种传媒“传播艺术”的共性来看 ,都有传媒主体按照既定目标 ,对特定传播内容作“艺术…  相似文献   

19.
杨斌 《编辑之友》2015,(8):69-72
文章以国画艺术微信公众号为样本,通过对其信息推送的相关指标进行数据分析,总结了目前艺术传播领域艺术组织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现状,论述了微信对于传统艺术传播的重要意义,认为传统艺术与社交媒体密切结合,加强形象传播、信息传播和公众沟通三个层面的传播策略,能够有效推动传统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使其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李静  张孟军 《传媒》2018,(9):82-83
中国传统民俗舞蹈是舞蹈艺术的一个分支,是民俗文化的传承,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反映社会生活,深受人们喜爱.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其原有的传播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娱乐和欣赏的需求.为此,利用新媒体传播中国传统民俗舞蹈的艺术魅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