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层面,知识服务是一个公认的方向,国外部分传统出版商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不过经过这些年国家的支持和出版社的探索,目前国内也涌现了一批传统出版社发布的有代表性的知识服务产品,这些知识服务产品都是以整合自身优势的专业出版资源为主,辅助以百科、词典等词条类知识,形成针对专业人士的知识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2.
产品矩阵是不同产品线和产品共同构成的一个产品集群。为了提升竞争力,促进教育出版向教育服务转型,推动出版社高质量发展,地方教育出版社有必要构建科学的产品矩阵。地方教育出版社构建产品矩阵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根据自身在出版人才、教育专业、出版资源、渠道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服务教育为己任,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为例,指出教育类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中应该定位于数字资源服务商,形成“资源建设为本,产品多元扩张”的发展格局,同时以自适应学习为突破口,通过教育和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全新的数字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4.
知识服务是专业出版社转型升级的趋势和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专业领域知识服务的内涵及特征进行分析,梳理对比了当前主流的知识服务模式,从需求、内容、技术和营销四个方面提出了专业出版社实现知识服务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李冰冰 《出版广角》2021,(20):14-17
"双减"给地方教育出版社带来重大影响,不仅使评议类教辅、市场类教辅等传统业务面临萎缩危机,而且对内容增值、数字产品等新业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地方教育出版社唯有加强教育教研,实现内容提升,转变营销思路,加快融合出版转型,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才能有效应对"双减"危机,把握机遇.找准"双减"痛点、难点,实施评议类教辅提升项目,打造区域优质资源共享平台,设立专门研究部门提供智力支持,有助于地方教育出版社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出版转型.  相似文献   

6.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充分发挥建设领域专业出版社的品牌优势,探索适合专业社数字出版的产品形态、服务方式与产品盈利模式,努力实现由传统出版商向现代专业信息服务商转型的探索和实践.建工社数字化转型之路,主要采取了三步走:第一步,建立专业平台服务行业用户;第二步,推进复合出版满足各种需求;第三步,挖掘知识资源探索知识服务.本文将以建筑施工专业知识服务库(“i施工”)的探索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7.
雷鸣  湛冠琼  冯英 《出版广角》2021,(18):39-42,53
文章基于全国大学出版社的抽样问卷调查,从数字产品形态、数字出版渠道和数字出版运营三个方面,分析大学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我国大学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应当在由产品供应向知识服务转化、完善数字出版产业链、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8.
进入2018年,“知识服务”市场越来越火,知乎、分答、得到等互联网“玩家”先后入场,提前布局。实际上,传统出版业一直是最大的“知识服务提供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市场、行业的双重变革,我们应当积极应对,从传统的图书出版向互联网知识服务商进化。近日,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的产品团队在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多款知识服务产品,以及近年来32家传统出版社做知识服务平台的产品情况、产品特点、对象及资源类型之后,向传统出版社提出了知识服务转型时可以参照的“四步走”路线,希望为出版界同仁的“转型”之路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前,知识服务成为数字出版发展新方向,我国的出版社正处在从内容提供商向知识服务商转型的关键时期.文章通过对国内外不同知识服务模式的探析,为我国出版社提供可借鉴的模板,从而助力出版业向知识服务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0.
李弘  李鹏 《出版参考》2017,(11):15-17
我国传统专业图书出版单位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探索过多种路径选择和模式创新.专业出版单位一直在致力于寻找知识产品解决方案以及为专业阅读提供可定制和交互的开放性平台和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知识服务.本文结合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知识服务探索和案例分析,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姜树彪 《中国编辑》2023,(8):51-54+66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以潜能挖掘和创新精神培养为理念的智慧教育模式,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基于此,教育出版社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数字化转型,有效开拓智慧教育市场,做好个性化学习服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教育出版社在智慧教育时代的数字化转型机遇,从构建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做好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数字化教学产品线、优化数字出版产业结构等方面探讨教育出版社数字化转型路径,以期为教育出版社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赵旭辉  王芳  苑丰 《出版广角》2013,(15):74-75
教育出版面对内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寻求产业升级,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型。教育出版向服务转型意味着重新思考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这将是一场从"卖书"到"卖服务"的变革,也是一场从一次性销售收益到贯穿整个产品服务生命周期、长线循环收益的变革,更是教育出版业向知识服务业升级的产业变革。  相似文献   

13.
胡昌恩 《出版广角》2015,(3):100-103
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背景下,众多高校出版社改制成企业后提出了从出版商向教育服务商的战略转型。文章以服务营销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高校出版社向教育服务商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高校出版社的服务营销转型,首先必须转变营销理念,进行服务文化建设。在转型实践中,需要重点进行服务过程管理、服务导向型组织构建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刘畅  刘丹 《出版参考》2023,(10):32-34
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与出版业的创新融合发展是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以科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细胞生物学3D模型与3D动画教学资源库(简称3D Cells)为例,展示了高等教育中学科专业知识的数字化过程。该库是面向高等教育生命科学类、医学类专业师生开发的一套系统数字化教学资源,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微观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过程以3D模型与3D动画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实现了可视化、可交互、可移动学习的沉浸式互联网教育体验,也是出版社面向数字化转型、实现知识服务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互联网迅速发展逐渐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加之行业竞争态势和企业内部问题的反复出现,潜移默化地推动着传统出版社知识服务的转型发展.本文以传统出版社知识服务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商业竞争环境中,总结了出版社的转型背景和挑战,分析了出版社传统产业价值链运作现状和特点;最后提出了“旋转门”模式来应对转型挑战,分析了各角色如何实现无缝对接,归纳了此模式下如何产生网络效应式的价值激增,以促使产业价值链潜在价值的涌现,并克服内、外部时力以求得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出版业的发展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在当前信息爆炸式增长的大数据环境下,越来越多出版社将知识服务作为战略发展方向.文章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为例,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知识服务转型发展上的初步探索情况,并对出版社在知识服务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李云龙 《中国出版》2012,(23):55-57
传播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教育环境、需求的变化,使得传统教育出版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业界普遍认为,调整传统教育出版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以适应数字出版要求,不能只是依赖数字技术的简单移植来实现。数字转型涉及政策扶持、技术研发、国际合作、产品培育、企业打造等诸多方面,其中每个方面都是影响数字转型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业内针对上述因素指出了传统出版数字转型面临的困境:出版社没有电信增值服务运营权,缺少能力进军数字出版领域,数字出版人才缺乏带来困扰,传统出版业网络运  相似文献   

18.
国内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开启了向"知识服务"转型的探索,关于专业知识服务,目前国内外都有一些成功案例,但是目前对这些案例的分析都带有偶然性,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出版社及知识服务的特点,来形成一套可落地且尝试成本较低的知识服务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9.
刘林 《采.写.编》2023,(12):128-130
2012年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2019年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教学在信息化时代的变革和发展,也为教育期刊在信息化时代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教育期刊,作为教育专业类出版物,面对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如何进行数字化出版转型以及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升级,是每个出版社、编辑部乃至编辑所面临的挑战。本文以《江西教育》为例,分析其搭建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平台的实践经验,提供了一种教育类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尝试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何春梅 《编辑学刊》2023,(3):95-100
全媒体时代,大学课堂也发生了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成为主流。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业务亟待转型升级。文章通过对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融合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指出媒介共生视角下教材出版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从顶层设计等六个方面构建教材融合出版共生生态系统,实现从教材出版到教育知识服务的融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