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为此,高校应增强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新模式,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高校与政府、企业联合创建交流互动平台,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一些成效,但也存在培养主体单一,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等问题。因此,高校应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强高校内部不同院系、部门之间的合作、相互补充,也需要学校与政府、企业、相关中介机构等部门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即形成"内外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
教育永无止境,创新也永无止境。高校的教育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离不开对高校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从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出发,很多高校不单单只是注重专业技能知识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使学生在高校的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能够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去开拓一番新的领域和机制。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人才体系相融合的模式正是很多高校正在探讨的策略,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就应该不断地革新教育机制,不断加大高校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训力度。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的模式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教育方面的新革新,能够更好地将高校学生的专业知识融合于实践,鼓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相似文献   

4.
高校作为我国培养一线人才的创新型教育机构,必须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中,满足国家现阶段大量一线创新型应用人才需求.以专业社团为教育载体,构建创业课程实践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考核机制,使学生在专业社团活动中逐渐具备创新创造能力.同时,高校专业社团是高等教育的第二课堂,在高校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高校专业社团为切入点拓展高校学生培养新模式,走出一条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是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可持续稳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高校正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推动创业实践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创新意识和创业理论教育,传统课堂即可完成,但要实现大学生创新思维、创业实践的新突破,还需要更多社会资源的支持,应通过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创办专业经纪公司等方式,加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师资配置和硬件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国内外典型高校创新创业社团发展现状并比较各自发展特点,总结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社团发展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社团发展的方向.在"双创"背景下,应该通过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基础培训机制、完善创业人才"以老带新"制度、举办各类创业竞赛活动、加强校企合作等手段,促进高校创新创业社团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常态下,社会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目前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受到家庭不支持、学校缺少创新创业氛围以及社会创新创业政策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学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受阻。因此,着眼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构建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扎实基本理论知识、参加竞赛与主持项目、参与课题研究、开发实践基地、鼓励创业实践的"一三五"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近年来对创新创业人才短缺的现状,各级政府机关部门、各大高校均出台了一系列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政策文件。在当前,创新创业氛围非常浓郁,为何大学生创新创业仍然很难,同时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基层工作主要群体,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认识误区。在此基础上,高校加强意识教育、能力教育、心理教育三个层面的教育力度为创新创业教育拓展驱动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后危机时代浪潮下,创业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创业和创业教育的需求愈发旺盛,大学生创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大学生也必须认清背后隐藏的诸多风险,加之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造成了大学生创业率低和创业成功率低的现状。高校应借助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推行"互联网+教育"理念,深入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高校联动机制,改善政策环境,牢固树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提升导师教学能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的主要方向,高校人才培养只有立足于实际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不是批量生产"创业者",而应紧紧抓住创新创业中的"新",培育具备战略眼光、团队合作能力的新型人才,在创业过程中以"新"为核心,突破传统商业模式、发现并引导新的市场需求、革新技术、填补市场空白。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作为输送人才的主要渠道,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成为其首要任务。文章主要通过对当今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分析,从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实践育人、加强激励机制以及做好"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入手,结合实际经验,探究当今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大量的创新创业引导政策为我国创新创业活动营造了前所未有的利好环境,但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情况未呈现良好的态势。论文分析发现新时代创新人才应具备跨学科知识结构、自主学习能力、深度思考能力和信息分析及处理能力四个素质特征。基于此,论文从创新课程体系设置、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人才质量控制四方面提出了"互联网+"创新创业背景下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改进的建议,为完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教育偏离实践能力训练,学生科研创业能力缺乏,知识转化能力不强等问题,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将"质、训、研、用"一体化,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创业能力,升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增强高校学生的整体创新创业实践应用能力及社会生存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率。  相似文献   

14.
创新创业人才是商科人才培养的战略方向和必然趋势,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教学对培养商科人才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目前高校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体系不完善、资源不足和师资队伍缺乏等问题,商科实践教学应该从"高度、广度和深度"全方位立体角度进行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15.
当前,随着我国高职院校越发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国内外创业教育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建议旅游管理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应注重学习创业课程,主动参与各项创业实践活动,强化自身整体创新创业水平,旅游管理类高职院校应对创新创业教育加以健全,合理定位青年学生创业,构建学生创客中心,以校企合作为主,引导我国大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创新创业,有效缓解我国高校学生"就业难"这一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环境道德教育,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的一个新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环境道德教育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内容上的互补性和方法上的相通性.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环境道德教育,应该注重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增加环境道德教育内容,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中强化环境道德意识,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提升环境道德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目前还存在人才引进、培养培育、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华南理工大学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从人才管理、创新载体、政策保障等方面构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特区",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高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创新创业活动面临新问题,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地方高校应发挥教育功能,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上发挥作用。基于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提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模型,从而构建基于教育生态学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9.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全国各高校全面启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对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涉及的经费投入、师资队伍、项目所属学科门类、立项数量进行数据分析,提出做好顶层设计、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过程管理、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具体建议,并提出通过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措施,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针对高校学生,需要培育其创新创业的意识、精神与能力。围绕这一目标,需从建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完善保障机制、推进产学研校企合作模式、加强创新创业硬件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地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同时有效深化与推动教学科研工作的改革与前进,通过创新创业活动使毕业生充分就业并提高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