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春贺辞     
鸟语花香的春季总由二月“立春”拉开序幕。“立春”辞旧岁严寒,迎新年阳春。这是大自然呼唤万物复苏的轮回。  相似文献   

2.
陈鑫 《小读者》2013,(4):32-33
考考你,知道立春是哪一天吗?对了,是每年的2月3日至5日中的一天。立春是每年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天到来的标志。古时候,立春这天要举行也春大典,人们用鞭子抽打土做的“春牛”,表示要开始播种耕作了。俗话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所以立春是人们最喜爱的日子,  相似文献   

3.
电视台报告气象的阿姨说,今天是“立春”。立春立春,就是春天来临。可是,现在遍地是雪,冬天还没走,春天怎么会来呢?爷爷说,春天在西湖边就可以找到。  相似文献   

4.
虎年“两头春”1998年和1999年的“立春”都是2月4日,农历戊寅年开始于1998年1月28日(春节),结束于1999年2月15日(除夕)。这样,虎年中就包含了两个“立春”,民间俗称为“一年两头春”。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确定,实际上是阳历...  相似文献   

5.
节气对联     
“端午午时人赏午;立春春日客游春。”这副对联饶有情趣。三“午”与三“春”相对。从内容上看,“端午”和“立春”的气氛与特色也一览无余。“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  相似文献   

6.
设计意图自古以来,立春都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据说从明朝开始,每年立春的前一天,民间百姓就会扮成春官,沿街高喊:“春来喽!春来哩!”将春天来临的消息告诉邻里乡亲,提醒人们该整理耕地、准备农耕了。这样的习俗称为“报春”。  相似文献   

7.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象征着春天的开始。 立春之后,气温逐渐升高,冰雪融化,泥土解冻,农民伯伯也在这个时候开始耕种。  相似文献   

8.
小寒大寒,立春过年。日子过得就是这么快,转眼间又要过年了。 按理说,“年”是一个节日,是一个可以休息和娱乐的假期,其实不然。有人曾经问我过年是什么感觉,我说就是一个字:忙!年味是忙出来的,大家都在忙着过年,越忙年味就越浓。  相似文献   

9.
设计意图鞭春牛,是立春节气的传统风俗之一。立春这一天,人们用泥巴捏泥牛,挥动鞭子抽打泥牛,从而唤醒休眠的老牛,提醒大家春天已经来临,要及时耕地播种。在“鞭春牛”的仪式中,人们祈愿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立春就要来到了,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准备好动手捏春牛了吗?让我们一起迎接美好的春天吧!  相似文献   

10.
春来啦     
孙中华 《作文大王》2014,(3):F0003-F0004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这时气温开始回升,风也特别多,春天从这一天起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
节的联想     
梁衡 《新读写》2009,(7):111-111
中国人习惯,不出正月都算过年,叫过大年。“年”是春节,是一年中最大的节,就特别给它一个月的地盘。于是我就想到年和节有什么不同,比如正月里就还有元宵节,还有更小的立春、雨水等被称为“节气”的节。  相似文献   

12.
佚名 《中学文科》2008,(6):31-31
【考题回放】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不仅与物候、时令准确对应,而且还有着一个个内涵丰富的名字。让我们看看春季的几个节气:“立春”还带着残冬的余寒,但天气变暖,送来了春的气息,是一种转折,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标志;“惊蛰”就像一个故事,一声春雷把万千蛰居沉睡的生命唤醒,就像父亲的棒喝,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意图从魏晋南朝起,人们就有在立春日吃春饼以迎春、庆春的习俗,也称“咬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各种蔬菜发嫩芽。为了尝新,古人用面皮包着时令蔬菜,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饼,寓意五谷丰登、迎春纳福。品味节气独特“味道”也是让幼儿感受立春习俗的一种方式。在家亲子联手制作一份立春时令美食,让迎接春天充满仪式感。  相似文献   

14.
语文大百科     
农历甲子年有两次立春、两次雨水,即第一个“立春”在正月初三(阳历1984年2月4日);第二个“立春”在十二月十五日(阳历1985年2月4日)。第一次“雨水”在正月十八日(阳历1984年2年19日);第二次“雨水”正是甲子年的最后一天,即大年三十(阳历1985年2月19日)。能遇到“双春、双雨”是很难得的。因为甲子年六十年才轮一次,而两次立春、两次雨水要在六个甲子年,即三百六十年中才能有一次。据推算,上次的“双春双雨”的甲子年是在明代天启年间.这是我国旧历历法的人为编排.我国使用的旧历又叫夏历、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它的月份是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来定的一一每隔二十九天半,月亮圆缺一次。为了便于计算,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这样,十二月只有三百五十四天左右。而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圈为  相似文献   

15.
春文化品趣     
春谚 民间流传着许多与春天有关的谚语,如“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春雨贵如油”“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春无三日晴,冬无三日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交春落雨到清明,清明落雨无日晴”“春暖春晴,春寒春雨”“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蒙蒙炙死鬼”“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春时东风双流水,夏时东风旱死鬼”“春风种芍药,到老不开花”“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春风不刮,草芽不发”“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这些与春天有关的谚语通俗易懂,自然生动,深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16.
春来啦     
<正>立春位于二十四节气之首,“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自此,春之序曲奏响,春之序幕拉开,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开启啦!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春天总是赞美不尽,而我对春风情有独钟。春风是信使、是能手、是巧匠,于是有了“春风吹又生”,有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有了“二月春风似剪刀”……风和春立,万物萌发,一派鲜活的景象。  相似文献   

17.
我们用的农历,社会上习惯称它为“阴历”,其实它不是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历”。农历既照顾月亮圆缺的“月”(即农历的月份),又照顾四季变化的“年”(即二十四节气)。农历的一年12个月是354或355天,比四季变化的“年”365天少10天左右,所以从公历上看,每年春节都要提前10天左右。这样经过3年,农历就要比公历提前1个月了,必须在农历中插入一个闰月来保持与公历大致同步,插入闰月后,农历的这一年就变成了383 ̄384天,这当然就会把相隔365天的两个立春都包进来了。一般来说,春节移到公历的1月下旬时,就要插闰月了(当然还有更精确的规则),而立春…  相似文献   

18.
春节的来历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便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相似文献   

19.
先看这样一副描述端午节的对联,联云:端午午时人赏午;立春春日客游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天,民间有包粽子、悬菖蒲、赛龙舟等活动,中午时分,户户过节,家家热闹。上联正道出了民间过端午节的气氛。“立春”以后,春回大地,人们纷纷外出踏青寻春,下联正描述了民间此时游春的情景。同时,上联中的“三午”对下联中的“三春”,可谓严丝合缝,自然流畅,读来兴趣盎然。下面再采撷一些与端午节有关的佳联妙对,与读者共赏。  相似文献   

20.
獭祭鱼 獭祭鱼,原本是个自然界的自然现象,属七十二候中的一个候应。历法上称:每五天为一个“候应”。《礼记·月令》上说:“(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大意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