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高丽敏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3):31-33,52
近代教育改革始于晚清末年,新教育之振兴的目的是维护天朝之国威与皇权之稳;延至民国初年,国家主义的教育宗旨也延续下来,只是教育宗旨中"国家"的内涵在逐渐变化。实用主义和职业教育的兴起便是这种变化的结果之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最可贵之处在于职业教育之兴起虽是国家主义教育理念体现之一,但他的思想着重关注了中西教育理念的差异,并且他一直致力于倡导和发动社会底层民众自觉接受技能教育的意识和行动,以上贡献都将启发今天的职业教育实践:职业教育不应该只是差等生教育,而要面向那些没有太多经济能力但他们需要接受教育的社会大众。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教育的精神应该类似于现今的终身学习理想。  相似文献   

2.
杜威"泛职业教育观"问世后在美国教育发展中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经历了20世纪初期与以斯尼登、普罗瑟为代表的狭义职业教育观的共识与争鸣、20世纪前半期人们对这两种职业教育观的实践与得失以及20世纪后半期人们对职业教育问题的反思与抉择三个阶段。实践证明,杜威"泛职业教育观"代表了当代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势。  相似文献   

3.
《职教论坛》2012,(25):59
张宇在《天津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中撰文分析了20世纪前20年我国教育界从习用"实业教育"到"职业教育"转化及其原因,并对此进行了评价。"职业教育"正式取代"实业教育"是以1922年"壬戌学制"的出台为标志。作者把1901年到1922年的称谓划分为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梁启超通过对德国政治学家伯伦知理的介绍,接受了近代欧洲的国家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的新民思想也受到国家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我们可以从新民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立论依据和主要内容看到这种影响。国家主义思想对于梁启超思想的影响固然是他政治上倒退的重要思想根源,但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产生的新民思想却对中国近代文化启蒙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高职教育提出"双师型"师资建设。文章引用了教育部关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含义,选取了三所高等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进行研究,在对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进行了完善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给予"双师型"教师合理的保障和激励;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的培养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法国以其典型的中央集权制教育管理模式著称于世。法国政府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主导教育立法,以"法"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19世纪前,政府通过立法确立了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使职业教育走上了国家化的轨道;19世纪末至二战结束,政府通过诸多法律法规的实施构建了相对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政府积极落实教育改革法案以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持续推动各项教育立法,以此改善职业教育的品质,增强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教育中的国家主义:回顾与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影响20世纪中国教育的国家主义教育理想直接来源于18-19世纪欧洲现代民族国家在形成时所产生并依赖的国家主义及其教育理想,是欧洲近代日益高涨的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在中国独特社会背景下的进一步发展,并与欧洲各国国家主义教育理想一脉相承,交相辉映.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对20世纪中国教育的支配性影响是全方位、多方面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主义教育理想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内容.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在20世纪中国现代教育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值得关注的学术论争,主要集中在国家主义与国际主义、国家主义与个人主义、国家主义与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与人文主义等几方面.在21世纪,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对于中国大陆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来说依然有其合法性与正当性,同时应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融合世界主义的理念、关怀与责任.  相似文献   

8.
国家主义是一种国家利益至上的政治哲学观。国家主义向职业教育的渗透导致了国家主义职业教育的兴起,具体表现为发展职业教育成为了一种国家理性,而职业教育则要为解决国家的现实问题出力。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中,区域职业教育登上国家舞台,而与产业对接、为城镇化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等则是其重要任务。区域职业教育目前只能是国家主义职业教育的一种区域实践,它既要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又要彰显国家的教育特色。国家主义是区域职业教育最大的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9.
国家主义属于西方政治学的范畴,它传入近代中国时所遭遇的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历史语境,后者既为国家主义的移植提供了土壤,也使之产生了某种理论上的变异。在清末民初民族救亡的历史语境中,国家主义被视作一种由民族危机所激发出来的抵抗性机制,其"合群"的功能被放大。在革命与立宪的历史语境中,国家主义是一种主张国内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的思想方案。中、西国家主义这种相即而又相离的历史现象,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近代中、西思想文化交汇的复杂形态。  相似文献   

10.
<正>李尚群在《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第2期中撰文指出,国家主义向职业教育的渗透带来了国家主义职业教育的兴起,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带来了区域职业教育的兴起,而区域职业教育正代表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当下处境。国家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观,它认为存在一种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且对这种利益的维护具有最大正义性。国家主义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向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起源于19世纪中期,在20世纪80年代被正式纳入国家职业教育系统.经过20多年的发展,高职教育发展日益完善,但也不乏一些让人困惑之处,表现在发展模式、教学设施、社会态度、毕业去向等几个问题,这些困惑的解决将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与“终身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进入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 ,在这个时代的教育是终身教育 ,而终身教育的重点是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3.
杜威认为职业教育是实现民主的手段,职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主张统一的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普洛瑟则认为培养职业技能、满足工业需求是职业教育的目的,职业教育应面向特定群体,职业教育应独立于普通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教师是所教职业领域的技能专家,应具备丰富的工业经验。二者争论中的很多问题仍然是当今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认真思考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法国走上高等教育强国的历程及其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世界科学技术活动中心与世界高等教育活动中心的有关研究,法国走上高等教育强国始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崛起于拿破仑的第一帝国,18世纪下叶至19世纪上叶是其巅峰时期。其发展历程清晰表明法国走上高等教育强国的主要经验有:建立法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系统,坚持高等教育多样化,重视科学教育和研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立适合法国国情的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并以立法形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5.
现象学是20世纪影响巨大的哲学运动,其基本精神是“面向事情本身”,其根本任务是洞察事物的本质。职业教育的现象学是关于职业教育的哲学,其主旨是探究职业教育的本质。职业教育的本质在两个层面上呈现,一个层面是作为“目的论”的职业教育,另一个层面是作为“形式论”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6.
“以美育代宗教”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美育命题之一,对20世纪的中国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命题的形成源于两种资源,即中华传统的审美主义思想和西方现代审美主义,其中,后者主要源自卢梭的美育思想。救亡的时代背景使得这一命题明显带有实用审美主义的倾向,它吸收了卢梭美育把宗教、美育以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情感,把美育的最终目的落实于社会道德的内容,但同时又带有更多的古典形态,忽视了美育对启蒙现代性的批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教育”是20世纪初由日本传入我国的一个全新的教育名词,中国近代社会教育观念的产生与发展是受日本与德国社会教育双重影响的结果,在晚清后10年中,社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种教育思潮,并直接影响了民国教育部社会教育育司的成立和后来的各种社会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重道轻器”的文化传统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道轻器”是我国的文化传统,这一文化传统制约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的手工艺者低人一等,导致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低下。  相似文献   

19.
《斯密斯-休斯法》与美国职业教育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会于1917年颁布的《斯密斯-休斯法》是美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法令。《斯密斯-休斯法》的颁布实施,奠定了美国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法律基础和可靠的资金保障,为美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输送了大批的师资和管理人才,对20世纪美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应借鉴美国利用立法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大力改进我国的职业教育立法工作,不断促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