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以老师的教为本”的教育转向“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育,首先要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其次要课堂让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应该运用激励,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从而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艺术在于善于激励。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措施分两种,即“正激励”和“负激励”,这两种激励相辅相成,继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教育实践证明:正激励远远比负激励更容易起到效果。正激励对于以音乐为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这是因为:与普通中学学生相比,以音乐为专业的学生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千古绝唱道尽了志者追求真理的艰辛与执着,也激励了很多人不屈不挠地奋斗拼搏。教育的长河中何尝不是如此呢?杜威的“学生为主体、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马卡连柯的“创造性教育实践”、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实验”、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实验”、雷沛鸿的“国民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等无一不是教育改革的雄浑乐章,如今的“尝试教学试验”、“愉快教学法”、“成功教育试验”、“情境教学实验”等无一不是学生个性最优化教育探索的例证。  相似文献   

4.
《教育导刊》2006,(11):F0003-F0003
“十五”期间,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街小学承担的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以评促学”试验研究,继承和发展了该校之前开展的《学生个体素质发展综合评价》实验研究,从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以主体教育和发展性评价理论为指导,围绕“小学如何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问题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5.
激励评价与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九五”期间,哈尔滨市动力区教师进修学校开展的“操行评语的素质教育性研究实验”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的“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研究实验。在五年的实验研究过程中,广大教师踊跃参与,拓宽思路,以多种形式、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挖掘学生的内驱力,为培养具有个性特征的心理健康的人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十五”期间我校继续参与该课题的滚动研究,并在评价的内容、功能及产生的心理效应方面进行重点研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尽快发掘自己的潜能,成为具有良好…  相似文献   

6.
海西 《山东教育》2011,(12):61-62
新闻背景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为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这些学生进行佩戴,且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所以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此举是一种教育探索,是为了激励学生上进,并非歧视。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永济市实验小学是省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基地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程——“生本教育体系建构与实践探索试验”科研基地示范校。我校坚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着力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方式,探索课堂改革与实验,初步形成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8.
一、“平视教育”的意义 我们是从2002年5月开始进行“平视教育”的实验研究的。所谓“平视教育”,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从人本主义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平视教育”的提出源于对“师道尊严”的反思与否定,它的目标是:建立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平视”为核心来研究“教”与“学”及其相互关系,并不断指导校园实践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生本教育”是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实验研究,是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研究课题,现为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理念的教育体系。其具体体现就是将提高人的素质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0.
《上海教育》2013,(4):52-53
新光中学创造与探索实验室,与校本课程“创造与探索”一同组成了学校鲜明的特色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实验、制作、创造、探索的平台,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获得科学知识,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造与探索精神。崇明县新光中学是一所地处远郊的普通农村初中,以“小发明、小探宄、小制作”三小活动为抓手,推进创造教育是学校的教育特色,学校是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示范校、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中小学“创造发明重点学校”、市“知识产权试验学校”和县“科技教学特色学校”。2003年开始,学校承担中央教科所“创造教育课程化推进研究和实践”的教科研项目,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实践,在理论上有突破,实践上有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围绕“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一中心目标,该文结合工作实际探讨总结了以“讲练结合”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以实训作品展示的方式激励学生成长、以“多证制”认证为契机引导学生“以考促学”的专业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邢建华 《陕西教育》2004,(11):28-28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笔者始终注意渗透激励教育,并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了几点思考。 一、平等、尊重——激励实施的必备前提 目前新课程所倡导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尊重就是“蹲下来教育”,教师只有真正从心底尊重学生,才能在思想政治课教  相似文献   

13.
激励性教育宗旨是以“情”为主旨,设置教学目标激励法,利用目标的导向功能,制定课节目标,制定期望目标、激励性评语等,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产生良好的心态,以行动为核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朱延东 《考试周刊》2011,(78):218-219
“赏识激励”是以信任、理解、尊重、激励、提醒为思维方式的教育思想方法,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是加速学生成长的“催化剂”。教师在教学中应营造良好的赏识氛围,开展以表现自我、相互赏识为主的系列教育活动,并细心观察、适时恰当地赏识激励。  相似文献   

15.
关于"讨论式教学法试验研究"的策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合新形势下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模式需求的变化 ,从师范院校实际出发 ,开展了“讨论式教学法试验研究” ,以培养“创新思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目标为指导 ,针对传统“授受法” ,课堂教学的弊端 ,采用“对比试验”和“讨论”的策略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试验研究 ,取得了初步成果 ,由此引发了对教育、教学观念变革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思路1990年秋,我区教研室同新沙中学组成了“成功教育”研究课题组,并以该校初一年级的一个并行班为试验对象,开展了为期三年的第一轮“成功教育”的试验研究.“成功教育”是上海市闸北区教育局为提高为数众多的“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业水平以及一定数量的“薄弱初中”的教育质量,在闸北八中经过试验而获得的研究成果.它既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们提供了实践经验.借鉴闸北八中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新沙中学的特点,我们形成了新沙中学“成功教育”的研究思路:从学生现有的基础出发,以转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本校开展的“小学生学校激励性评价”的实验研究,以全体学生为实验对象,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实验目的,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验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实验中,笔者尝试了“快乐成长袋”的评价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原子和原子核”一章以实验为研究基础,以人们认识微观世界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为线索,先认识原子的结构,再深入地研究原子核的组成。全章渗透着对学生物理学史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在复习时,可归纳为“六个实验现象”、“三种原子模型”和“三类计算”。  相似文献   

19.
赏识教育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并为学生的可贵之处大声喝彩,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赏识教育的艺术性要体现在语言、行动上,让学生真切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论丛》2010,(3):F0003-F0003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尚雅双语实验学校是“生本教育研究”实验基地。学校自1999年6月参加“生本”教育实验自今已有十年。对于做课题,参加实验研究,学校目的非常明确,“生本”关注生命,以生为本,体现自然,理念先进,实验不是为做花瓶,而是通过实验,真正关注学生成长,有效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