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豳风.七月》之"七月流火",古今注疏均作大火星西下,天气渐寒。其实细考原文,这种解释未必正确。《豳风.七月》是一首反映周时周地周人农事的诗篇,所以"七月"并非夏历七月,而是周历七月,相当于夏历五月。这个季节正是天气炎热,不当转凉。《诗经》中有以星象表示时间的诗句,如"三星在户"、"月离于毕"等,既以星象表示时间,则不再缀以表时间的词语。而"七月流火"中既有"七月"明确表示时间,"流火"就不可能再是表时间的星象。查《诗经》中所用之"火"均不作星宿解,"流火"并非星象,而是指天气。况且《七月》一诗中,月份后所属者皆是农事、物候、节令和天气,没有属星象者,"七月流火"自不能例外。正如"九月肃霜"指凉爽的天气一样,"七月流火"应视为炎热天气为宜。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内容庞杂,思想丰富,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学术文化思想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诗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本文重在对《诗经》的核心要义进行解读和阐释,以此探求周人天命观的思想演变。周人的天命观上承殷商,视天命为终极性依据,认为政权依德之有无而转移,德必系于民而后显发天命之意义,代表了中国早期人文精神的启蒙,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巍 《文化学刊》2008,(2):163-169
《诗经》中反映的民俗事象是相当丰富的,其中宴饮礼仪习俗是重要内容之一。诗中所描写的欢聚宴饮、热闹祥和的燕飨礼仪场面,不仅是当时非常珍贵的民俗文化资料,也是周人审美活动的再现。  相似文献   

4.
南宋著名学者吕祖谦的《吕氏家塾读诗记》,是宋代集解体《诗经》注疏的代表性著作。《读诗记》对北宋以来学者的训释成果兼收并蓄,形成兼重义理与训诂的《诗经》训释之学,并以其谨严而创新的体例影响及南宋《诗经》集解体注疏的发展,同时也保存了大量丰富的《诗经》学散佚文献,体现着宋代《诗经》学的突出成就,在《诗经》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诗经》行世至屈骚诞生,时间相隔二百余年。出于外交等政治场合的需要,《诗经》一直在各诸侯国之间流播传扬。楚国乃南土大国,与中原文化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作为《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他曾担任楚怀王左徒,在内与楚王图谋国事,在外接应八方诸侯与宾客,他亦曾出使过齐国等地,自然深受《诗经》精神之影响。表现在屈骚中的"怨刺"精神与忧患意识、《诗经》体式及语言等艺术、比兴表现手法等,皆与《诗经》一脉相承。屈原是第一个受益于《诗经》精神的正式署名的中国诗人。由于屈原的努力,屈骚精神与《风》诗精神共同构成了"风骚"精神而光耀万代。唐代诗人崇尚《风》《骚》,化其精神为诗歌之养料,使诗歌呈现出风骨健朗、新鲜活泼的时代风貌,主要体现在精神闳美、性情纯美、人情贞美、语言新美、意境优美五个方面,从而构成了唐诗独特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中国古代传承至今极具价值的经典著作之一。《诗经》的价值体现在后人对《诗经》的理解与运用上,和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价值解读。基于此,笔者主要从《诗经》的文献价值、史学价值,以及其体现在政治、学术、生活中和内在修身养性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婵 《职业圈》2007,(10X):93-93,88
文章通过对《诗经》中拟声词的分析,分析了拟声词在《诗经》中可体现的画面美、音乐美与建筑美。阐述了拟声词的使用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独特魅力也为世界其他民族所喜爱。自18世纪以来,《诗经》英译版本陆续出现,扩大了《诗经》的影响范围。其中,英国翻译家理雅各的《诗经》译本影响广泛、独具特色。在《诗经》英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花费更多的笔墨去诠释与复原原文,才能够使目的语读者理解原作之意。该文以理雅各1871年《诗经》译本为例,以克劳迪显化方式为划分方法,从强制性显化、非强制性显化、语用性显化3个方面,研究显化在译文中的应用,以期对中国典籍英译中的“显化”现象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论语》是儒家经典中最能代表孔子思想的著作,孔子曾多次赞扬《诗经》文艺角度上的美,并从中援引诗教观点。无论从《论语》中《诗经》影子出现的数量还是整体质量上,《诗经》在道德修养和政治理念上都可以作为孔子及孔门思想的佐证,都可以作为一种现象去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一部记录孝道观念的重要典籍,对孝道精神有自己独特的记述。本文立足孝道精神,以《诗经》为考察对象,认为《诗经》中体现了三重孝:奉养父母之孝,传宗接代之孝,祭祖承业之孝。并对其孝道精神的内涵和特点进行梳理和阐释,从而对孝道精神有一个更加全面而深刻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与《圣经》中的诗歌之间具有许多契合点 ,王夫之的诗学观念与基督教圣经学的诗歌理念比较接近 ,因此其间存在着可比性。王夫之重视诗歌的情感侧面 ,对所谓“艳诗”持明确的肯定态度并且加以提倡 ,重视《诗经》中涉及性爱的内容并肯定其价值。王夫之的诗经学说凸现了儒家经典《诗经》歌颂生命主体意识 ,高扬人性 ,肯定性爱 ,赞美爱情的本质。王夫之的诗经学研究成就丰硕 ,这得益于他的整个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说诗晬语》是沈德潜总结自己早期诗学思想的诗话类著作。从接受的角度审视沈德潜对《诗经》的阅读,可以揭示出他对于《诗经》具有双重维度的接受,即在儒家传统思想上对"温柔敦厚"的诗教观的接受,以及从诗歌文学角度对《诗经》审美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发现,重申《诗经》的源流意识,并以之作为诗歌批评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在社会发展、政治制度、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诗经》中的婚姻爱情是它的"精华",所占篇幅多,其描绘的婚姻爱情包括婚姻观、爱情观和价值观等文化内容,也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本文将对《诗经》所处时代的婚姻制度和爱情观念进行介绍,从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角度分析和探讨婚姻爱情诗,从而准确地了解和把握《诗经》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李婵 《职业圈》2007,(20):93
文章通过对《诗经》中拟声词的分析,分析了拟声词在《诗经》中可体现的画面美、音乐美与建筑美.阐述了拟声词的使用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田畯”一词,《诗》凡三见,曰《七月》、《甫田》、《大田》。三诗皆述农事,有套语“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毛传:“田畯,田大夫也。”郑笺:“……耕者之妇子,俱以晻来,至于南亩之中,其见田大夫,又为设酒食焉。”朱熹《诗集传》:“田畯,田大夫,劝农之官也。”清儒说《诗》者如姚际恒《诗经通论》、陈启源《毛诗稽古篇》、崔述《读风偶识》、胡承珙《毛诗后笺》、马瑞良《毛诗传笺通释》、陈奂《毛诗传疏》等,皆祖述毛传郑笺,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6.
《诗经》305篇中,究竟涉及多少种乐器,迄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其原因在于有些词,如“南”、“雅”、“颂”、“檠”、“击”等是否乐器,“庸”是否即“镛”,尚无定论。但是,自1964年杨荫浏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由音乐出版社出版后,人们多信从其提出的“见于后来的《诗经》的,有二十九种”①之说,即“见于《诗经》的击乐器有鼓、、贲鼓、应、田、县鼓、鼍鼓、、钟、镛、南、钲、磐、缶、雅、枧、圄、和、鸾、铃、簧等21种,吹奏乐器有箫、管、、埙、、笙等6种,弹弦乐器有琴、瑟等2种”②。其说并经常被一些学术专著和论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古人婚恋使用的交通工具着眼,对《诗经》中含有舟、车意象的婚恋诗进行了文化考察与审美关照,从而阐述如下问题:舟是联系未婚男女的媒介,而车却是男女通往婚姻彼岸的桥梁。由于舟、车在古人婚恋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诗经》中"驾舟"与"乘车"两类婚恋诗反映的内容与呈现出的艺术风貌也不一样。本文意在描绘《诗经》中这两种不同的民俗文化景观与风貌各异的艺术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8.
从《诗经》婚恋诗看女性的爱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佳 《文化学刊》2015,(4):79-8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多个层次的歌颂,婚恋就是歌颂的对象之一。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诗经》中的婚恋诗进行简单的阐述,将纯真与质朴的感情展示出来,表达古代女性对幸福生活和自由恋爱的渴望,映射出当时社会女性的爱情观以及对现代女性在爱情观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宋源 《生态文化》2001,(4):18-19
《绿水集》的作诗人赵洪银,是我国林业战线上的一名领导干部,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大山的儿子。所以,诗集中的大多数作品,国事农事,辛酸甘甜,带着花香的韵,浸着汗味的风,无所不包;修路造桥,改土改灶,电站发电,果园坐果,尽皆人诗。“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赵洪银正是以他诗人的眼睛,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了美,发现了诗。  相似文献   

20.
《诗经》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反映了各方面的生活,但在其中一些诗篇中,为反映世道由盛变衰,国家政教纲纪崩坏,把政变与仿佛带有预言性质的天道相联系,天不循常道甚至逐渐深入为下层民间"怨天尤人"的借口,周王室的没落,在《诗经》的部分诗篇中通过天人合一的角度表达,周代历史在这些诗篇中不再是一味的赞扬与歌颂,而是带有批评和讽刺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