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亲职教育"的概念及问题的提出"亲职教育"一词是由英文Parents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亲职教育"是从"家长教育"演变而来的新概念,指协助为人父母或将为人父母者,了解自己的职责,提供有关儿童发展的知识及正确的教育态度,以使其扮演称职父母的教育过程。"亲职教育"这一称谓为西方诸国20世纪30年代所大力倡导,这种教育在德国称为"双亲教育"(),台湾学者译为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教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极富哲理,父母对孩子有言传身教的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一名年轻的农村小学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农村家庭教育存在很多不足,甚至是缺点。下面是我根据这几年工作经验提出的一点浅见:一、中国农村教育最大的悲剧是对教育价值观的认识问题。中国农村家长普遍把读书受教育当成跳出"农门"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近些年来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因外出打工,无法履行父母教育监护权而出现的社会现象。本文分析了当前"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对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做了积极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父母的全心投入。这一方面源于父母的职责;另一方面,父母如果希望收获孩子健康成长这枚果实,就必须像勤劳的农民照料自己的庄稼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投入到孩子的生活中,投入到孩子的成长中。全心投入孩子的成长就是要强化父母的教育意识,意识到家庭教育在每时每地都在进行着。本期"焦点"探讨的是厨房中可以进行的教育。这也是生活教育的一种。生活中的教育需要的是父母有抓住一切生活中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意识。这是家庭教育的特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一名初三女生突然失踪,望女成凤的父母经过一番艰难的寻找,终于在某娱乐场所领回了这个"混混"。父母视女儿为掌上明珠,但女儿认为父母"太土",她所在的学校在她的眼中就是个"自由茶馆"。本文试图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就这一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和思考,以期达到探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说到底就是父母教育,或曰教育父母。孩子无辜,父母有责。中国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三字经》要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教,父之过",还有"上梁不正下梁歪"。在学校教育被应试牢牢盘踞、社会教育沦落为课外补习或特长训练的今天,我们做父母的能够拯救孩子的就只有家庭教育或者说教育自己了。事情明摆着——前两者都不是我们所  相似文献   

7.
做个称职的父母,这是很多父母的努力目标。如何做到这一点,却令父母们困惑。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施教者,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这一点很多父母都知道,但是做起来却不容易。 其实父母们有一条捷径可以走,那就是在解决孩子的问题的时候,让我们回到童年。  相似文献   

8.
父母要自我觉醒和认知,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手段影响孩子,教育子女,父母要时时关注自己的言行,不能有丝毫的懈息,要经常反躬自问,修正自己的行为,这是父母与孩子及家庭保持和谐、健康成长的前提.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教育至关重要.父母与孩子除了亲子关系以外还是指导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家长要具备老师的素质和应负的责任.父母更重要的是牵着孩子的手,与孩子一起慢慢成长.而不是生硬的"管教"和"必须"式的命令,或一味的溺爱,这样都会伤害孩子.  相似文献   

9.
"听话教育"在我国已成为一种传统的理想化教育,教育的最佳目标似乎就是培养听话的下一代.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接受的就是"听话教育":天上的云一定是白色的,朵朵的必然要像棉花糖,如果你硬说像黄瓜,那就是一个"×",还狡辩?"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作文的格式必然是三段,否则分数就会少;学生的任务只能是学习再学习,否则就是三心二意……中国的家庭教育追求的也是培养听话的子女,父母之间交流得最多的是"你的孩子听话吗?",父母们羡慕别人的孩子也是因为"你家孩子真听话!",父母找老师了解得最多的是"我的孩子在学校听话吗?",孩子出门时,必然叮嘱"上学要听老师的话!"  相似文献   

10.
孙介法 《现代家教》2002,(12):16-17
家庭中对独生子女的教育,父母承担着主要责任。要出色地完成这一义不容辞的教育任务,父母必须步调一致地教育独生子女。否则,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那么,父母应怎样步调一致地教育独生子女呢?笔者认为,要实现“三个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家长教育倡行者郑委在答《家庭》杂志记者问时说过:"如果父母把孩子的教育推给老人,这叫渎职。老人可以帮着养,育的事一定要靠父母自己。"他还说:"中国家长太爱孩子了,但也太不会爱孩子了。会爱才是真正的爱,真爱需要学习……"郑委先生真切地道出了笔者急切想对年轻父母们说的话:"学会真正爱孩子吧"。一、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小时候不管我,现在管我有什么  相似文献   

12.
正每年都有寒暑假,我们可以结合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利用寒暑假给学生补一补"课"。一、补一补"孝敬课""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必须加强教育和引导。放假了,可以在家好好孝敬父母。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更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艰辛。如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经常地有意识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让孩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教育是一种公共事业,政府是教育的主要管理者。但是,对儿童的教育也是其父母的权利,只有参与教育的管理,才能保证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儿童的父母的期望和要求。教育的民主化管理,要求赋予儿童父母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但这也可能带来教育民主管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尊长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但是,令大多数父母感到头痛的是: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孩子却总不以为然,还常常会视父母的谆谆教导为没有意义的唠叨,甚至拒绝与父母交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有做父母的权利,但并不见得每个人都有做父母的资格,资格只有通过争取才能得来。父母做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其是否成功地赢得了这一资格,而父母资格的合格性与其说是由父母的身份、地位等决定的,毋宁说由父母自身的素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所决定。因此,要想成为合格的父母,就要对自己的资格进行审视。什么是父母的资格?父母的资格问题实质上就是探讨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合理性或正义性问题,这里所涉及的不是“你”是不是,而是说“你”配不配充当父母这一角色的问题。这一问题之根本,就在于对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6.
薛涌 《课外阅读》2011,(14):54-58
2010年夏,《南方周末》报道了豆瓣网上一个叫"父母皆祸害"的网络讨论小组。该小组的成员主要是"八十年代后"。他们在一起批评"五十年代后"的父母,甚至发泄自己的愤怒。他们的父母多为小学老师,最爱看CCTV、春晚。在子女眼中,他们是一群"僵化的国家教育机器的最末端执行者","家是世界上最没法谅解的地方"。但另一方面,这代人的父母为了他们的成长作出了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受教育质量。但就现在的情况看,城镇的家庭教育并没有适应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镇家庭中部分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盲目的现象,甚至出现责任的缺失,这造成了当前城镇家庭教育的不完整性。该文围绕城镇父母教育责任的缺失这一现象展开研究,分析了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及父母教育责任的缺失对孩子身心的影响和造成的严重后果,旨在呼吁家长强化孩子教育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8.
春节过后,宝宝一般都会积攒一笔压岁钱,这正是一次难得的"财商教育"契机。父母不妨根据如下的"授课"计划,一步步引领宝宝走进理财教育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宝宝一起帮压岁钱做"运动",学习理财的技巧,体会理财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领域中有两类难题一直困扰着学者和父母,一个是施教角色哪个重要的问题,比如,母亲重要还是父亲重要?父母重要还是老师重要?另一个是诸多接近对立的教育理念哪个正确的问题,比如,孩子圈养还是散养?好孩子是称赞出来的还是打骂出来的?这不仅让父母在选择上不知所措,无法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而且还不断引起学者之间的争论。当我们尝试借鉴营养学"分解"这一哲学方法,把家庭教育角色和理念背后的家庭教育要素分离出来之后,上述两类难题便迎刃而解了——针对前者,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孩子是否获得了成长必需的教育要素而不是谁在教育孩子,针对后者,我们要看到的是那些看似对立的教育理念所代表的两个教育要素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吕丽妮 《小读者》2012,(12):7-7
教孝的方法很多,其中有一种是"以身作则"。这也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上施下效。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呢?学习《弟子规》,学习《孝经》,一条一条做好,落实到生活当中。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还要养父母之智,让父母也学圣学贤,这是我们为人子女要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