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育教师自身的人文关怀特质在德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德育教师的人文关怀特质是从学生角度来看的,是指德育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有利于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品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特殊素质。  相似文献   

2.
赖春晓 《考试周刊》2014,(63):183-183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鼓励和支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渐渐得到发展和进步,为社会提供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了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但最近几年,职业教育中中职学生的德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更多高知识、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更需要高素质、高修养和高品德的人才。中职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努力,班主任应该以人为本,高举人文关怀的旗帜,弘扬中职德育的人文光辉。  相似文献   

3.
王荣仙 《教师》2014,(33):10-10
众所周知,"关怀人"的根本要求就是人文关怀,而人文关怀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培养学生品德、提高学生素质的主阵地,在关注青年一代的成长,培养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情操以及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人文关怀作为一种文化底蕴亟须渗透到思想品德教育中。本文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例,具体阐述思想品德教育中所渗透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4.
刘李平 《广西教育》2010,(22):50-51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其立足点是通过教育塑造学生,使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德育+心育”双肩挑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心理层面的品德指导,使品德课更具人文关怀,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与生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德育存在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要实现高校德育的人文关怀取向,就必须以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作为主要价值目标,以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为德育内容,把尊重学生主体性作为德育实施的有效方法,以实践教学作为实现德育人文关怀的关键环节,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用人文关怀精神指导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德育创新要把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关注人格教育,切忌把德育对象“物化”和德育形式“单一化”。要积极倡导德育关怀,开启学生心灵,坚持德育实践,培养优秀品德,不断转变德育观念,创新德育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智力的培养,还要肩负起提升学生德育的重任。德育教育对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品德、法制观念、文明行为习惯,以及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德育的涵义德育指通过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并把这些内在的思想外化为实际的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个人素质。换言之,德育就  相似文献   

8.
加强人文关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放在首位,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自尊、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解决缺失人文关怀的问题,使人文关怀在整个高校的理念中进行贯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个性与德育相统一。  相似文献   

9.
中考研究初中政治2006年河南省中招考试思想政治试卷贯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联系学生实际,关注学生成长,是一份既继承传统又不断创新的好试卷,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试卷强调能力立意,渗透人文关怀,强化德育功能,对今后的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促进作用。一、关注学生成长,体现人文关怀学生是考试的主人,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试卷体现“回归生活,回归品德”的要求,贯彻了“考试即生活”的命题理念。试卷的命制,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  相似文献   

10.
德育首先应该是一种道德关怀。德育中的人文关怀要求教师以生动的情感、丰富的生命去触发学生的情感、润泽学生的生命。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班主任正是以关怀为核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育人为主要内容,采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关怀伦理视野下的德育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以及师生的共同成长。当前,中学德育应该在克服情与理、公共与私人、公平与偏心等矛盾的基础上,将学会关心作为德育的重要主题和主要途径,发展德育中的人文关怀,促进德育实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王守智 《学苑教育》2012,(23):10-10
思想品德课程的人文性特征,既包括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又包括教学目标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共同探究,合作讨论,以此推动课堂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品德的和谐生成。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促进人的良性社会化的活动,其本身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关怀内涵。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主体性更加突出、自我需要不断得到满足、情感交流逐渐增强,人文关怀总体上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从根本上讲是顺应人的本性诉求,也是遵循教育规律、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尊重主体地位,塑造独立人格;全面关注学生,注重心理疏导;培养高尚品德,构筑精神家园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职学生的品德认识是德育内化运行过程的基础,为了顺利运行德育内化过程,要求教育者要掌握学生的品德基础,传递德育信息;健全教师集体,提高教师集体的品德认识;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实现品德认识的升华,更好地促进德育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张志伟 《天津教育》2020,(7):173-174
德育是公民教育的永恒主题。作为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更需要结合实际持续地融爱国主义等教育内容于教学之中,使德育渗透得到应有的效果,可以从阅读文本、阅读日常行为、阅读价值评价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15.
生命是一切活动的起点,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卫生高职校护理专业的德育课程应当以润泽生命、人文关怀为己任,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并丰富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将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使护生在关怀病患生命价值的同时学会珍惜自己,创造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在职业实践中不断培养人际调适能力和道德良心,以乐观进取的态度面对人生。  相似文献   

16.
秦晓俊 《考试周刊》2010,(25):41-41
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要重视人文关怀。初中语文教材中载道之文比比皆是,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从三个方面实施人文关怀:一是把握学生特征.寻找最佳切点;二是创新教学理念,探索人文关怀途径;三是充分利用课堂,嵌入文关怀于其中。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赋予德育更多的人文关怀;重视关怀,赋予德育更为广博的视角。让学生分享关怀,在享受关怀中快乐成长;让学生学会关怀,在关怀他人中幸福成长。关怀德育的开展丰富了德育的内涵,推进了学校德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梁琴 《新疆教育》2012,(22):94-94
陶行知先生曾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抓好学生智育的同时,抓好学生的德育,所谓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当一个人把一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意识并表现在言行中,就成了个人的品德。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比较薄弱,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是德育与时俱进的创新,以学生需要为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做为工作的着力点,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使人文关怀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20.
高飞  李丽红 《考试周刊》2012,(46):176-177
传统品德评价脱离了学生现实生活,缺乏对学生品德自我发展的关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德育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本文从分析品德评价与生活割裂的原因入手,将动机纳入评价体系,建构品德评价的生态环境,积极倡导品德评价向学生生活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