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为了服务于知识文化和政治经济等多个目的,高等学校在知识普遍性的内在动力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外在动力的推动下,其内部国际性特质通过各要素的活动显现出来的过程。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的作用。转变观念、建立机制、进入过程和改善条件是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面向东南亚国际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向东南亚国际交往正逐渐从政治经济层面深入到教育文化层面,云南面向东南亚实践高等教育"走出去"战略已发展成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的突破口,而国际化人才培养正是突破的关键.在科学界定国际化人才内涵的基础上,针对云南师范大学面向东南亚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实践经验开展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阐述面向东南亚国际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特色要素与应用效益,以期一方面推动云南高等教育"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和提升中国-东盟全方位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另一方面也为像贵州、广西等西南边疆社会经济和教育文化多重欠发达地区开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一体化和国际化是推动欧洲博士教育博洛尼亚进程的两大动力。欧洲博士教育以欧洲高教区和欧洲研究区为连接纽带,通过组织结构、职业规划、协作机制、国际化策略、基金资助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推动欧洲博洛尼亚进程向知识社会转型,是迈向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国际化研究人才以及发展创新经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经济、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途径和措施,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周佼佼  朱飞  黄彬 《文教资料》2012,(12):144-145
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国际化素质已经成为现代高级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生是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的生力军,是高等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国际化素质对研究生而言尤为重要。国际化素质的集中体现便是国际化视野。本文在对"国际化视野"的内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明确"国际化视野"的素质内涵,并结合研究生的特点提出了培养研究生"国际化视野"素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化是高等教育与生俱来的秉性,当今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凸现了此种特性。从学术、宗教、科学、政治、经济等维度都能探寻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高等教育国际化不能完全遵从西方的模式,而要形成具有"民族性"的发展模式。在全球政治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今天,民族国家决不能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引退。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智力资源为第一生产要素的经济,创新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知识经济赋以高等教育新的内涵、性质和形式,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人力资本投资是西部地区参与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实现区域经济国际化、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诉求。在这些的拉力作用下,政府提供向导、高校加强管理、企业提供支持和个人明确目标形成"四位一体"的推力,构成"推力+拉力"模型。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渐进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其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文化发展的水平直接取决于教育质量的高低。故发展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高等教育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阵地,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先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和动力,建构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引进与输出相统一的教育,其目标是通过对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最终在全球建立一种"和平文化"。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国际化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而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正是实现此目标的重要培养途径之一。中国东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与日本冈山理科大学研究所采用视频会议系统和社会性软件为中日两国学生提供了实时交流和非实时交流的远程协作平台,历时5年的项目研究表明,中方学生在知识视野、认知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国际理解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和机构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强调开放式学习的理念,创新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强化国际理解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稳定的国际交流体系。  相似文献   

11.
胡刘坤 《海外英语》2012,(13):23-26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becomes important increasingly.It has special effects on cultivat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It also means that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have to improve language ability urgently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As a productive skill,writing is indispensable to communication.Key strateg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uncovered how to make this communication more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2.
高职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创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从更新教育思想着手,着力塑造校园人文精神、提升校园行为文化、促进校园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不断提高,积极建设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思想品德、思维和心理素质,实现培养"三创"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文化视阈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坚持以文化人,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文化本性的必然要求。培养创新人才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设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提高本土文化创新因子含量;需要建设社会创新文化,优化大学文化育人环境;需要建设大学创新文化,培植适宜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重点建设崇尚创新的精神文化、自觉创新的行为文化、保障创新的制度文化、鼓励创新的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目标中,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立足点,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源泉,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了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同时对研究生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探索有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教育创新推动创新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热点。本文以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为例,提出了地方综合性大学要结合地方优势资源创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地方优势资源在设计培养目标、优化培养内容、探索培养途径等方面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层价值。创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坚持地方支持、学科支撑、学生主体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改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在人才需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称为战略发展的核心任务。文章进行了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的思考,对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一定研究,并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本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基于职业本位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强调根据行业对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需求设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考核体系。建立科学的多层面立体式的教学评估体系,建设高技能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论创新型精英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与精英教育并举,培养创新型精英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该文提出本科生创新型精英人才培养的4项基本措施,并针对精英教育如何与现行机制接轨等焦点问题加以探讨,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目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保障。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着力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而,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探寻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教师,开展创新型实践活动,建设创新型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对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现代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需要满足的条件很多,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过程中的作用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