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于英语中的两个音/l/音和/n/音,本文就英语/l/的发音及其与汉语/l/音的比较、英语/n/的发音及其与汉语/n/音的比较,以及汉语/l/音与/n/音的混淆及其对英语发音的影响三方面进行阐述比较,希望对英语语音教学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缩略语是人们对已有语言的再创造、再加工,因此它应该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和自然的节律属性。汉语中,双音节是韵律模型中的最佳单位,因此,人们在构造缩略语时,不管原式有几个音步,总是倾向于构造双音节音步,即使需要舍弃一些信息。单音节和三音节的出现条件是有限制的:单音节缩略语必须“组双”后才能出现,三音节缩略语则是在双音节不能满足表意要求下才出现,且有双音化的趋势;四音节构成复合韵律词,但不符合经济性原则,因此用例也较少。五音节以上为超复合韵律词,与四音节类似,也有悖经济性原则,用例较少。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种语言本身的"素质"不同,形成诗节奏的方法也不相同,但其共通之处是:节奏是由同一类基本单位的不断重复、反复回旋形成的,这一基本单位即诗的基本节奏单元.汉语诗的节奏是顿歇节奏而非音步节奏,其基本节奏单元是音顿.由不同音顿向外发展构成音顿节奏体系、意顿节奏体系和行顿节奏体系.汉诗音顿节奏的特征是:其节奏点是音组间的顿歇,顿歇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和音义双重性,顿歇显示了汉语语音的优越性.汉诗音顿节奏植基于汉语语音特征,确立汉诗是音顿节奏的观念,就能揭示古今汉诗音律的本质特征,新诗诸多复杂的音律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4.
鉴于部分格律体新诗作品节奏美并不强的现实,本文追溯了西方音顿体系节奏和音步体系节奏的本源,发现汉语诗歌是典型的音顿体系节奏而不是音步体系节奏,而我国新诗格律的"顿数整齐论"和"音步对称论"是受西方音步理论影响而形成的,因而导致了部分作品节奏美不强;汉语诗歌必须回归音顿体系的正轨,才能完备地实现汉语诗歌节奏美。汉语音顿体系诗歌在创作中形成了具体形式法度,可供创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5.
描写与阐释--20世纪近代汉语北音学研究方法例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个20世纪的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中,围绕<中原音韵>一系反映北方语音韵书研究所形成的北音学,研究者创造了不少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如归纳研究法,比勘互证法,内部分析法,系境数量比较法,透视分离法.这些方法不仅对近代汉语北音学研究有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汉语音韵学研究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音韵学方法论上形成了很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群经音辨》(以下简称《音辨》)收录了1124个异读字,是我国第一部多音多义词典。这些多音多义字,发展到现代汉语,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将《音辨》与《现代汉语词典》进行比较,发现中古音发展到现代汉语异读字的变化原因主要有:1.入声韵尾与入声的消亡;2.韵的合并;3.全浊声母的清化;4.浊上变去;5.旧的语法作用的消失;6.旧词义的消失。《音辨》对汉语单字音变构词的研究作了相对完备的疏理工作,通过与《现代汉语词典》的对比研究,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音变构词现象从中古发展到现代汉语演变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音乐性是诗歌语言的重要属性,而汉语诗歌的音乐性表现在平仄、音步、节奏、押韵等方面。用汉语写诗不能不讲究平仄、音步、节奏、押韵。当代诗人用汉语写诗不必死记硬背古代的诗律、词谱、曲谱,但必须依据所表现的内容,去选择平仄、音步、节奏、韵脚,每个诗人应该形成自己的特殊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8.
汉语的三音词从先秦到现代一直稳步发展,明显增加。推测在数百年之后,三音词的数量将超过双音词。汉语词长的历史发展趋势是:单音词为主一双音词为主一三音词为主。以三音词为主的阶段将会到来的理由:当代三音词发展迅速,比例剧增;现有的三音词中,名词和偏正式的比例最大,这正是汉语词汇增长的强项,从不同方面表现了三音词的优势;词根语词形的多音化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多音化的主要原因是认识的复杂化精细化要求语言的基本单位与之相适应,社会发展的影响较小,语音简化之说缺乏意义。  相似文献   

9.
汉语诗歌节奏是对汉语自然节奏单位节拍群的分解,而节拍群主要是由音顿划分出来的。汉语诗歌节奏主要体现在顿和韵上,它与西方诗歌节奏既有共性又有独特性。汉语诗歌节奏在情感的表达上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字正腔圆、表情达意的节律朗读,是读的语流音律和作的意象心律相碰撞的产物,也是语音链和语意、语用的表里合一。章列举了汉语节律特征的表意功能,分析了导致朗读产生误码的各种因素,指出节律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字中有音,音中无字”。  相似文献   

11.
王佐良先生翻译的培根名作《谈读书》体现了汉语音韵节奏单双音节合理搭配,四字格词组大量运用,排比对仗,平仄相间等特点。通过对其分析可知在英译汉过程中,译者应该重视汉语的音韵节奏,充分发挥汉语音节计时语言的优势,注重语言的音乐美,才能成功地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节奏就是语音的徐疾、高低、长短、轻重及音色的异同等对立因素,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地交替、往复回环的周期性组合方式。由于汉语节奏周期的长短不一,组合的对立因素又不相同,就形成了汉语节奏的不同类型:声韵律、平仄律、扬抑律、音顿律、长短律、快慢律、重轻律等。为寻求语音美的汉语修辞方式必需具备汉语所特有的节奏形式,汉语节奏的主旋律是语音修辞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13.
排舞是一项时尚的群体性健身项目,习练者的节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节奏能力分为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节奏能力两个方面,因此,应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去培养排舞节奏能力,在音乐感知能力方面需从音乐旋律、节奏与节拍、对乐曲的领悟三个内容入手;在动作节奏能力方面需从音乐与动作配合、舞步动作方向内容入手,同时,要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舞者的排舞节奏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作为诗歌内在质素之一的节奏,自晚清"诗界革命"时被松动,在现代诗歌发展过程中表现为新的探索与发展路径:胡适等早期白话诗人主张"自然的音节";郭沫若等创建并实践了以情绪主宰的内在律;格律诗派则试图借助谨严的外在形式来实现节奏的齐整。而现代诗歌对不同节奏形式的探索正是其生命力旺盛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语音教学最薄弱的环节是节律,教材不是没有提及就是内容单薄,无法使人们对现代汉语的节律有充分的认识。一般来说,语调、轻重音、节奏等是构成节律必不可少的成分。节律基本特征是:句末语调与句子语气的关系并不像一般教材所说的那么简单;轻重音格式除了“重 重”和“重 轻”外,还有“重 中”的模式;节奏的知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本文的结论对于“现代汉语”课程节律部分的内容是一种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韵律一词通常用于诗歌与音乐中,但在翻译过程中,和谐的韵律美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俄语翻译在保持翻译基本原则,追求翻译标准的同时,力求语言的韵律美。文章拟从语气、结构及语篇来具体分析影响俄语翻译中韵律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音乐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河淌水》借景抒情 ,表达思念情郎的美好情感。歌曲旋律是民族五声的羽调式 ,节奏自由舒缓 ,具有回环起伏的特点。自由延长音的灵活运用 ,丰富了歌曲的节奏变化。在旋律发展上 ,以一个基本音阶形成复乐段结构 ,刻画出非常鲜明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18.
英汉广告语的语体与修辞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广告事业的发展,广告的语言也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广告语以其凝练、通俗、生动、形象和音韵和谐的特点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以及普通人的关注.广告语集宣传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身,是各个民族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在结构形式、修辞方法、语体特色,音韵和谐和语用功能方面,英汉广告语都有其突出的特点.我们从中可以更好地了解二者的关系,以及二者间的文化差异和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9.
英汉发音有两大明显的差别:由于英文元音在发音时要运用鼻腔辅助力量,所以较汉语同音位的元音要响亮;相对于“实在”的汉语辅音发音,英文的辅音常被弱化或省略。同时,汉英讲话节拍各不相同,同汉语相比,英文体现了“重音节拍”这一特点。比较英汉发音及节奏差异,可以有效地克服汉语的负迁移效应,提高英文听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节奏是指言语的时间组织模式,可以依据节奏特征对语言做出类型划分。第二语言的节奏习得研究最近几年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汉语和英语具有不同的节奏特征,这会给美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的节奏带来很大困难。我们的研究发现中级水平的美国留学生还没有完全习得汉语的节奏特征,而这又是造成感知他们“外语口音”的重要因素。在对外汉语的语音教学中,包括节奏在内的韵律特征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和训练,以便从总体上提高留学生的语音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