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国霞 《甘肃教育》2006,(8B):23-2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选入了《边城》一文。同时.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下册选入了《受戒》一文。通过阅读,我发现,两文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我们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归纳。  相似文献   

2.
美国科普作家卡尔·萨根的《日本平家蟹》与郭治的《秃鹰之死》,是选入初中《语文》第四册的两篇说明范文(以下简称《蟹》文和《鹰》文)。两文无论是结构特点还是写作方法都有不少异曲同工之处。比较阅读两文,不仅可以加深对说明性文章的学习理解,而且有助于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犹谓新教材馈赠给现代初中生的两盘佳肴。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安排了两篇短文《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文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启示。两文一正一反,一实一虚,写法明显不同,若进行比较阅读,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可以使文章的特点更明确。  相似文献   

4.
关于郑愁予先生的短诗《错误》,《语文学习》2005年第一期发了一组文章,2006年第一期又发了一组文章,且郑先生本人也参与了讨论,我们再来插嘴,似乎有赶热闹之嫌。好在本文只是聚焦于起头的两句,一如文题“另说”,窃以为嫌疑应该可以少去几分。关于字体我无缘见到郑先生《错误》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过于注重字词句的疏通与人物形象的分析,导致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意识严重不足,本文把《氓》与《孔雀东南飞》两文合在一起,做了一次探究性学习的尝试,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在探究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散文诗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入理解文章意象是课文鉴赏的关键一环。笔者在讲授高尔基的《海燕》一文时,就联系了鲁迅的《秋夜》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从中窥到极具文学天才与时代责任感的两位伟人在散文诗意象艺术方面的灼灼才华。  相似文献   

7.
赵文建 《学语文》2023,(2):69-72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和选择性必修中册分别收录了李斯的《谏逐客书》和贾谊的《过秦论》。这两篇经典名作历史影响极大,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称《过秦论》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两文思想内容都是论述秦的过失,又都辩丽横恣,有战国纵横家的气度。两文成文时间有先后,从贾谊的学术思想与创作渊源、《谏逐客书》的写作背景与实际影响、文章的论证思路与手法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可以看出两文之间的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8.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和选择性必修中册分别收录了李斯的《谏逐客书》和贾谊的《过秦论》。这两篇经典名作历史影响极大,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称《过秦论》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两文思想内容都是论述秦的过失,又都辩丽横恣,有战国纵横家的气度。两文成文时间有先后,从贾谊的学术思想与创作渊源、《谏逐客书》的写作背景与实际影响、文章的论证思路与手法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可以看出两文之间的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广玉兰》《夹竹桃》是典型的"状物文"。凭借这样的范本,可以教学生学习如何更好地"状物"。  相似文献   

10.
1、课堂教学扩读课堂教学扩读主要是根据课内教学课文,补充、配合教科书而使用的课外文章。是为了增加语文阅读的容量,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寻找的相关课外内容。是从读本中选取对教学课文有直接显示作用的课外美文,课文赏析性材料等。所以要求学生对读本中所选文章内容要进行研究阅读,去搜集信息,扩展相关知识。这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将这些方法用于研读、比较分析课文、理解主题、丰富教学内容,会有一种特别的收获。例如学习《咬文嚼字》一文,可让学生读《语文读本》中《不求甚解》一文,思考其观点并让学生对比形成自己…  相似文献   

11.
《尔雅》与《说文》是中国传统"小学"中的两部重要典籍。《尔雅》先成,《说文》后出,《尔雅》对《说文》的成书有一定的影响。《说文》明引《尔雅》凡31处,其中15处所引《尔雅》与今本《尔雅》相同,其余则在用字、释义及语言表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文》明引《尔雅》虽然数量不多,但具有宝贵的文献价值,从中既可以窥见古本《尔雅》的内容,亦可以发现《说文》有误或《尔雅》有误。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通变》篇认为《楚辞》是文章"从质及讹"的转折点,希望通过"宗经诰"与"变乎骚",达到文章"通"与"变"的平衡。在这一大背景下,刘勰将《楚辞》列入"文之枢纽",并在《辨骚》篇中提出了"倚经驭骚,酌奇存真,玩华保实"的写作原则,把"文"之变纳入可以指导的范围内,《辨骚》篇的宗旨就是指导人们如何"驱辞力"和"穷文致"的。这一写作原则与"正言体要,恶乎异端"的思想密切相关。《风骨》篇与《定势》篇还从不同角度对《辨骚》篇的写作原则进行了补充和丰富。实际上,刘勰就是借《楚辞》来述其运辞之道,这是他解《楚辞》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选入了《边城》一文。同时,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下册选入了《受戒》一文。通过阅读,我发现,两文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我们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归纳。第一,体裁相同、题材相同,背景相似《边城》《受戒》都是小说,且都有怀旧的意味,都以爱情为题材,以自己故乡为写作背景。《边城》是对过去甜美生活的痛苦回忆。作家沈从文用优美的抒…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文选》李各注所引《说文》的被释字入手,将之与今存大徐本《说文)进行比较,且加以分析,最后归纳出李注《文选》在注释词语时的一些特点及其对今本《说文》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以下简称《拿》文)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也是高中语文的传统重点篇目。《拿》文以其结构严谨,思想深邃.语言精粹为显著特征,通常被作为教引学生从总体上领悟议论文写作的范例,因而展示《拿》文的结构提纲是帮助学生理解《拿》文的有效教法。  相似文献   

16.
李智   《广西教育》2013,(42):56-57
一篇文章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法。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及其特征的说明文,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该课文,容易使学生觉得毫无趣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融入课文当中去学习。对此,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7.
巧用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达到增进智慧的作用。这样的语文课不再枯燥,不再一潭死水,而是妙趣横生;绿意浓浓,在这里我们以《阿房宫赋》一文为例,谈一下趣味教学。  相似文献   

18.
《宋定伯捉鬼》选自干宝《搜神记》,《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教材认为两文都在表现人的机智.然而细读起来觉得两文主题大异。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节三年级的语文课,师生在学习《荷花》一文。当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教师启发学生说:“面对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你想说什么?”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关键词教学法展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教学,可以将指示代词、称谓、品质作为三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层次,归纳内容要点,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并学习马克思的优秀品质,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