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身体写作"成为部分女性作家创作的一种姿态和策略.她们把身体当作写作的对象和手段,因此而引起文化艺术界一场沸沸扬扬又难辨是非的争论,并形成中国文坛世纪之交一道独特的风景.客观地讲,"身体写作"的理论与实践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滥觞不无关系,更与中国改革开放后商业化、多元化语境的形成密不可分."身体写作"隐含着女性主义挑战男权文化的精神内核,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又不可避免地落入欲望化、商品化的陷阱之中.  相似文献   

2.
艺术史哲学是具有普遍规律的哲学和具有特殊性的艺术史的统一,是对艺术史这一学科的相关概念、方法以及研究倾向的反思性理论体系。加强艺术史哲学的认识深度,有助于我们从更为理性的视角研究和看待艺术史。对于艺术的发展历程,单靠研究历史或是哲学都是不够的,经验与理性必须相结合,史料的学问必须与哲学批判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罗兰·巴特在<写作的零度>中建构了"零度写作"的概念,即零度、透明、中性、非感情性的写作,以此来挽救写作受社会、政治或意识形态的观念控制的危机,从而张扬语言、语言结构的自由."零度写作"在实际写作中具有难以实现性,"零度"语言只是对语言本体建构的一种理想描述,但巴特提出"零度写作"并非毫无意义,"零度写作"可以达到文学语言和写作主体的自由,同时对于中国当代作家创作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方言写作"是一种无法摆脱且备受青睐的写作。但其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却存在着极不平衡的现象,因此它也是一种呼唤理论引导和规范的写作。当前"方言写作"亟需处理好"方言写作"与普遍话的关系,与作品叙述语调的关系,与语言的粗鄙化关系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指性写作是先锋诗歌"语言论转向"诗学探索中产生的必然现象.在这种写作中,词语及文本的意义不是指向一个"外在于"语言的对象,而是指向词语能指、文本形式及写作过程本身.通过这种自指,原来蔽而不显的"语言自身"得到了强调,这就产生了"诗".自指性写作对于新诗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也带来了一些内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法国历史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尽管近年来法国史学研究呈现出"萧条"和"平淡"的状况,但在档案的开放和研究视野的开阔方面仍取得了不少进步和成就.我国学术界对法国历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若干误读至今还在束缚着我们,比如左翼史学遭到了"个人化"而忽视其对大革命的批评、对于档案与社会调查等的认识不足、未能汲取国际学术界已经澄清的史实的成果等等.我国学术界应不断加强对法国史的研究,多利用法国原始档案和调查资料,加强原文名著的翻译,努力避免对法国历史的误读.  相似文献   

7.
周国平 《高教论坛》2002,2(6):30-32
"人的需要"形成人的行为动机和行为目标,写作活动是满足"人的需要"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写作教学中应用有关的"人的需要"理论对扭转目前写作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高耗低效"局面和消除学生写作活动中的"热情缺失"以及"失语"等消极现象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明伟 《家教指南》2005,(1):108-111
2004年4月,由北京三联出版社出版、姜伯勤著<中国袄教艺术史>,是粟特史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本文着重评价了袄教艺术史研究对粟特历史文化及丝绸之路研究的贡献,介绍了姜伯勤先生在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上的继承与创新.同时,高度评价了姜伯勤先生的学术道德.  相似文献   

9.
"80后"小说写作存在的瓶颈可以分为"内忧"和"外患"两大部分."内忧"主要表现为"80后"小说写作在题材上的狭窄、技巧上的缺陷、低龄化写作的不稳定性等."外患"则主要指市场的追捧和文学批评的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写作中,"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怎么写"是写作方法问题,"写什么"是写作素材问题.不能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就没有写作素材.教育写作的素材是非常丰富的,对一线教师而言,如何在常规的教育活动及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细节中找到写作素材,挖掘"细节"背后的教育原理,把一个个"细节"写成一篇篇文章,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提升教育能力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