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蓝荟彬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1]这不仅仅是《共产党宣言》中简单的一段话,更是为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者吹响了革命的号角。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下,俄国率先举起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公正思想内涵丰富,有许多关于公正协调利益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统治者在利益上是绝对对立的;必须使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处于一种公正关系中,"必须使人的私人利益符合于人类的利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马克思在呼吁世界工人为实现共同利益而联合起来的时候,也呼吁工人要把自己的利益当作社会利益提出来。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关心中国人民的命运和前途,而且对侨居海外的广大华侨的悲惨遭遇寄予无限同情,对华侨问题作过许多精湛的论述。兹略作概述,祈望史家教正。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丛无产阶级革命必须解放全人类这一基本点出发关注中国人民和华侨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阐明了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的真理。因此,他们对当时受苦受难最深的契约华工格外关切。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讲的人权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的人权;资产阶级讲的人权则是占人口极少数的剥削阶级的人权。“一般的人权”是不存在的。资产阶级将人权冠之以“天赋的”字样,其用意不是别的,正是要标榜人权的超阶级性,借以掩盖其阶级实质。与之相反,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人始终是阶级的人,人权也只能是阶级的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宣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伦理道德观,指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无产阶级道德的基础。无产阶级道德原则跟资产阶级利己主义、拜金主义道德原则是截然不同的。只有真正将《共产党宣言》中的道德价值追求合理把握,才能详细解读马克思主义理想,明确《共产党宣言》的本质内涵,推进共产党人的道德价值培育。基于此,本文对《共产党宣言》中的道德价值诉求进行探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为人民服务的历史渊源 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史上,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早就使用了“为人民服务”、“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口号,而且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还使用了“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的提法。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也说,党的文学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思想,在1942年所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1944年他在中央警  相似文献   

8.
1958年,我国教育革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确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方针,在学校中普遍进行了学习讨论,绝大多数师生是热烈拥护的,少数怀疑和反对的人,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事突的面前,低头认输,逐步有了转变。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宣言》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斗争思想,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的斗争原则,即坚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根本立场,坚持把无产阶级作为实现斗争胜利的根本依靠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斗争中的领导权。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然属于马克思主义所讲的无产阶级自我解放斗争范畴。因此,重温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之作《共产党宣言》并从中汲取斗争智慧,对于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谁给我的利益和快乐较少,谁与我必较远,我对谁的爱必较少,我必较少地为了谁谋利益;谁给我的利益和快乐较多,谁与我必较近,我对谁的爱必较多,我必较多地为了谁谋利益。于是,说到底,我对我自己的爱必最多,我为了我自己谋利益必最多,亦即自爱必多于爱人、为己必多于为人,说到底,每个人必定恒久为自己,而只能偶尔为他人:恒久者,多数之谓也,超过一半之谓也;偶尔者,少数之谓也,不及一半之谓也。这就是“爱有差等”之人性定律。  相似文献   

11.
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规律,是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同无产阶级革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列宁一贯坚持在制定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时,要阐明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基本观点。他说:“我们全世界的共产党人,维护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利益……决不能借口少数工人……挣钱很多,就放弃共产主义”。(《列宁全集》第29卷第11——12页)当前,正确看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的“三好生”评比制度,已经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它的弊端:学生只有在德智体等方面都表现突出,才有可能被评为“三好生”;现实中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只能是少数人.三个方面都能同时表现突出的更是少数中的少数。因此,“三好生”的评选,实际上成了学习精英的评选,全才的评选。所以,现在的“三好生”评选只能是班级里极少数人的竞争。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12·9”运动五十周年,连云港市电大工民建一班团支部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他们围绕信仰、理想、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学校工作等方面列出十个专题,让学生敞开思想、各抒己见。从调查的结果看,目前在校生的政治素质是好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有崇高的理想和较高的政治觉悟。调查的结果说明,目前社会上少数人认为电大学生不关心政治,只是埋头读书“混文凭”的说法只是一种偏见。  相似文献   

14.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有七百多名学生,绝大多数是贫下中农子女,少数是国家干部、城镇居民子女。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运动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我校师生思想面貌焕然一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正在茁壮成长,“智育第一”、“读书做官”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流毒不断受到批判和抵制,“读书为农”、“读书务农”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逐步在学生中确立起来。这种可喜的变化,是我们在县委和公社党委领导下,坚持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积极开展教育革命,用大寨精神育人,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所取得的成果。 我们是怎样坚持“教育要革命”的方向,用大寨精神育人呢?这里只谈谈我们搬掉石头山,造出大寨田,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的一场斗争。  相似文献   

15.
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势在必行应试教育是一种追求少数人或单方面素质优秀为目的的教育。它是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特征 ,以应付升学考试为惟一任务的一种办学倾向。近十几年来 ,“应试教育”思想一直是阻碍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一种社会思潮。把培养少数“尖子”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 ,忽视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使学校教育偏离了社会主义学校的培养目标 ,偏离了基础教育的出发点。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是一种淘汰式的选拔教育 ,它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来选拔少数“尖子” ;它不顾及儿童的身心健康而…  相似文献   

16.
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神圣职责。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作为公朴,就应该听从主人人的召唤,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7.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城市中学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一直标榜和高等院校对口,为大学“输送合格的人材”,实质是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宝塔”服务。经过文化大革命,摧毁了教育战线的修正主义黑线统治,为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特别是经过批林批孔运动,更加深入地推动了教育战线的斗、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走出了一条极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整体上看,中国道路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塑团结有力的内聚性共同体;二是打造负责任的有效政府,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三是注重中国特色,坚持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四是突出人民主体性,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五是强调独立自主,又积极融入世界发展潮流;六是利用“试点”实践,走渐进式的改革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喻老师今年六十一岁了,从事教育工作近四十年。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历次政治运动,世界观逐步得到改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又进一步提高了三大革命觉悟。在林彪和王张江姚“四人帮”干扰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践踏党的知识分了政策,乱云翻滚的日予里,喻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批驳了“四人帮”对人民教师的种种诬蔑,证实了毛主席的英明论断:知识分子中,“绝大多数人都是爱国的,爱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愿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的国家服务。”  相似文献   

20.
研究近代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史涉及到一个理论问题,即所谓革命运动的“中心”及其转移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过去史学界多囿于苏联一些史学家的传统观点,认为从近代无产阶级独立进行革命斗争时起,就出现了革命运动的“中心”;革命运动的“中心”不会长期地固定在一个国家,而是随着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由这个国家转移到那一个国家。处在革命运动“中心”的国家中的工人阶级,也就成为当时国际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苏联史学家有的认为国际革命运动的“中心”开始是在宪章时代的英国,后来转移到法国,到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