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东芝公司生产了一种会说话的电视机,机内安装了微型电脑和人工语言合成器,它可以在早上对主人说:“早安!”若主人离电视屏幕太近,它会要他坐远一点,或者是建议他把音量开小一点;在晚上电视广播结束时,它会说:“晚安,”并自动关  相似文献   

2.
“你准有点浪漫才会喜欢历史,”十二年级学生彼得·库尔帕议论道,“人们都在讲世界发展得这么快,学历史有啥用!”他在多伦多帕克代尔学院附中的同班同学都非常赞同他的观点。该校一千名学生中只有他们三十五人选修欧洲史。但在十五年前却有五倍于这个数字的学生选读  相似文献   

3.
威廉·布莱克有一颗天真的童心,他的内心世界充满神奇色彩;他头脑中美妙的奇思异梦比他周围世界里的任何东西更为真实。廉·布莱克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之一。他在孩提时代就开始唱歌,直至他临死时仍在用笔歌唱。这倒并非说命运特别厚待他。如果说他必须适应哪一个时代或哪一个国度的话,那他绝对不适合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英国。  相似文献   

4.
爱沙尼亚塔尔图市副教授片特·努尔梅孔德通晓欧洲语言,主要的古代语言和东方语言,一些非洲语言和地区的拉丁美洲语言。他会说会读共约100种语言。片特上小学时就有一个突出的罕见的嗜好——对不懂的词语都感兴趣。他村里有一个人会讲一点汉语,于是他迅速地把这个人所知道的全都学到手。片特·努尔梅孔德开始系统学习语言,是在进了大学之后。他专门学习日耳曼和罗曼语文学和印欧语言学。片特·努尔梅孔德经常外出旅行。他在所到之处研究当地语  相似文献   

5.
最近,职业小说家兼教育顾问梅格·霍奇金·利伯特和她的父亲在纽约城召开了一次叫做“家庭间流传的往事”座谈会。为数不多的成年与会者大多互不相识。她说:“在收集家庭传闻时最简单易行的是从你自己开始。”她让与会者传阅了一张写有各种问题的单子,并让他们两人一组互相交谈。屋子里的人们立刻活跃起来,讲着有关他们的姓氏、姨姥姥玛吉、爷爷的怀表等故事。最后,利伯特让大家静一静。“有人自愿讲点儿他记得的事吗?”她问道。有一个瘦小的中年妇女站起来,有点忸怩不安地开讲了。“我出生在爱沙尼亚,”她说,“这件  相似文献   

6.
老鞋匠     
做好一件工作的自豪感是最大的满足他是巴黎历史上有名的马雷地区一家小店铺的一个老鞋匠。当我把鞋递给他时,他起初回绝我说:“我没有空。你把鞋送到大街上另一个伙计那儿去吧,他当时就会给你修好的。”但是我已在他的铺子里瞅了老半天,光看他工作台上堆满了工具和碎皮子,就知道他是个技术高超的手艺人。“不,”我回答说,“那个家伙准得  相似文献   

7.
弗兰克·鲍姆和他的“Oz国”何建芬编译孩子们对平常的游戏感到乏味。有人讲:“我了解孩子们,让鲍姆先生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孩子们立刻表示赞成。这下子他们可有了靠山,弗兰克·鲍姆先生可以为他们讲好听的故事啦。在鲍姆一个儿子的带动下,大家齐声说:“给我们讲...  相似文献   

8.
蒙培元 《寻根》2003,(6):16-20
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先生说过:“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见《中华读书报》2003年4月16日,胡祖尧文)这真是一个远见卓识。这不是因为他说了孔子的好话,能激发中国人的“自尊心”,而是因为,他看到当前人类的问题所在,从文化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但是,究竟怎样理解孔子的智慧?这倒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从根源上说,由孔子所开创的中国文化的智慧,不是别的,就是“究天人之际”的问题,其基本的思维模式则是“天人合一”。这样一种独特的智慧,正是从孔子开始的,并且形成了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孙炜 《寻根》2006,(6):4-7
在世界文化史上,“圣化”是一种常见而独特的文化现象。说其常见,是因为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圣人;说其独特,是因为每一种文化造就圣人的原因和途径各不相同。在中国历史上,“圣人”最初是用来称颂那些聪明睿智、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圣人本质上也是普通人中的一个,虽然他有优秀的一面,但也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其人格逐渐被升华,人们不仅尊敬他,而且开始膜拜祭祀,希望能得到他的保佑。这时,圣人实际上已经被神格化,有了神的特点和秉性。开漳圣王陈元光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他的形象实际上经历了人—王…  相似文献   

10.
刘伟 《世界文化》2006,(10):44-45
乔治五世“:最卓越的集邮家”1910年至1936年在位的英国国王乔治五世,被公认为世界集邮史上的第三号“邮坛巨星”,在邮品的收藏上仅次于两位集邮大王费拉里和塔普林。但更多的集邮文献认为他是世界“最卓越的集邮家”,因为他不但在邮集存世方面胜于费拉里,而且在积极参与和领导集邮活动方面也胜于塔普林,他还有重要的邮学著述,藏品也曾在国际邮展上获奖。这些都是其他“巨星”无法比拟的。英国皇室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即开始有了集邮的传统,其藏品之丰富闻名天下,尤其是那部“皇家邮集”令世人向往。维多利亚女王的次子威廉·欧内斯特·艾伯…  相似文献   

11.
毕加索需要一件特别式样和尺寸的红木衣柜以装饰他在埃克斯昂普罗旺斯附近的别墅的大房间。他来到当地一家木器家具店,为了使设计表达得更准确,他顺手抓起一张纸,铺在干活的长凳上开始确切地画出他心里想要的衣柜草图。当他画完后,问这件家具要多少钱。“什么也不要,先生,”这位手艺人说, “只要请您在草图上签个名。”  相似文献   

12.
皮埃尔告诉妻子,他已邀请公司经理到家里吃晚饭,并让妻子准备晚餐主菜——烤羊腿。妻子说:“亲爱的,你应该知道,我们现在手头拮据,没钱买羊腿。”皮埃尔很尴尬,但很快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对妻子讲:“当我们入席后,你在厨房里故意打翻一只不锈钢的盘子。我就说,‘糟了,我想这是烤羊腿掉在地上了……幸好,还有土豆泥。’老板肯定会体谅我们的。于是,我们就可以用土泥请他了。”请客那天,刚刚喝完开胃酒,厨房里就发出了一个很大的响声。皮埃尔赶紧说:“糟糕,这一定是我太太把烤羊腿弄翻在地上了……幸好我们还有土豆泥。”就在…  相似文献   

13.
谢泳 《东方文化》2001,(6):29-35
我在《百年潮》杂志(2000年5期56页)上看到龚育之先生的一篇章《毛泽东说:可叫胡适当个图书馆长》。章说,1947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一次中央会议上(也就是讨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那次会议上)曾说过:“可叫胡适当个图书馆馆长。革命到了南京、上海,你还捉他干什么?”据龚先生讲,这个材料是他根据陈毅的一个记录和传达而来的。他后来还就此事  相似文献   

14.
王灿 《中华文化论坛》2009,2(2):102-108
孟子和汤因比的历史思想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孟子的“忧患”说近于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说;都强调少数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都具有思辨和神秘色彩;都希望建立“世界政府”;都在某种意义上认为历史会“重演”;都强调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二者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另外,对孟子的历史思想也应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5.
王世欣 《世界文化》2012,(12):48-49
从广义上讲,Pidgin(汉语翻译成“洋泾浜”)一词指的是不同语种的混杂语,从狭义上讲,Pidgin指的是PidginEnglish,即英语与其它语种的混杂语,也称“洋泾浜英语”。如果在近代中外关系史的背景下考察这个词的话,中国人说的洋泾浜英语又有“广东英语”、“上海英语”和“唐人街英语”之分。19世纪中叶,当华工涌入美国的加州之后,讲的就是所谓“唐人街英语”。  相似文献   

16.
《诸天讲》是近人康有为的哲学著作。据康有为所说,此书写于1886年。这是作者在长期学习和研究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写成的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政治意义的学术著作。康有为依据西方近代科学,在该书中提出了不同于中国古人的宇宙观。其用意在“尽破藩篱而司彻诸天”。(《康南海自编年谱》)康有为早年即对西方近代科学和一些著名科学家有浓厚兴趣,尤其是对大科学家哥白尼和牛顿十分敬慕。他说自己“最敬哥、奈(即牛顿)二子”。(《诸天讲》卷二)在这部书中,他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和牛顿的“万有引…  相似文献   

17.
幽默的魅力     
萧伯纳从嘲笑自己开始有一条不成文的法则 ,这就是会嘲笑自己的人才有权利开别人的玩笑。美国人认为肯尼迪总统在遇刺30多年后还长久地活在人们记忆中 ,其奥秘或许来自他幽默的魅力。肯尼迪在竞选时资历很浅 ,但他却大胆地对自己的年轻开玩笑。他曾对别人讲了这么一个笑话 :“我初进参议院参加辩论时 ,不知不觉我的位置移到了前排 ,我发现自己正坐在参议院老前辈卡尔·海登旁边 ,他在40年前就是国会议员了。我问海登这40年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他说 :‘那时候 ,新议员不说话!’”自我嘲笑 ,一方面表明对自己的缺点有清楚的认识 ;另一方…  相似文献   

18.
大仲马曾经说过:“我最得意的作品是我的儿子。”这话当然不错。比起《三个火枪手》、《基度山恩仇记》等闻名世界且经久不衰的作品,小仲马更为辉煌有力,因为他是双重作品,即能生产作品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迟到     
冬季的一天早上 ,某公司一位职员迟到了50分钟。他向老板解释说 :“路上结冰太难走。我每向前迈一步 ,就要向后滑两步……”老板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 ,说 :“你讲的是真的吗 ?如果是这样 ,你又怎么能够来公司上班 ?”“噢 !”职员回答说 ,“后来我打了退堂鼓 ,决定转身往家走 ,结果却来到了这里。”迟到@正华  相似文献   

20.
王钰 《世界文化》2002,(6):14-16
法国作家安东·德·圣艾修伯里所写的《小王子》一书,创造了一个令人无比神往的梦幻情景。它既非童话也非寓言,准确的说,是一个给大人看的童话。书中的主要故事是“我”飞机失落在沙漠里遇到一个永远长不大的、来自一个虚构的星球上的“小王于”,小王子以十足孩子气的口吻转述了他的旅行和他的十分稚气的追寻探问——那种孩于气的简单,让人明知是非现实的,但读过后任何一个读者也要深深地为之感动。因为小王子的那个世界离我们太远了,但又是我们心中无时不在企盼着的。也许我们在为日常性的事务奔波(“我”忙于修我的飞机)的同时,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无时不在渴望着小王子的那个世界——虽然它虚幻,但恰囚虚幻而无比美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