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这是艺术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古典的艺术观是以美学为出发点,要求绘画达到真、善、美这三个境界。绘画,如一面镜子对实体与自然的反映。这里主要是以自然美与艺术美作为艺术的美学范畴。在黑格尔看来,艺术美是高于自然美的。艺术美由心灵产生,是出自心灵的活动与自然的创作,是再生的美,高于自然的美。黑格尔认为,只有心灵的美才是真实的。在这里,黑格尔就脱离了亚里斯多德所主张的“形”与“质”不分的一体概念,引入主观主义的艺术界定。现代主义的艺术,源于这种主观的艺术界定,用创作迫使观众从“…  相似文献   

2.
刘洁 《华夏文化》2008,(3):26-28
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劝善思想贯穿于自身的哲学理论中,并与中国儒家文化和佛教外来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善”、“恶”观,影响着儒释道三教在善恶伦理观方面的发展。但道教的“善”、“恶”观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伦理观念,道教已经将“善”、“恶”提升到了哲学思辨的高度去思考。《道德经》第二十章就提出“善之与恶,相去若何”的问题。《太上感应篇》作为现存最早的劝善书,其中也包含了深刻的道教劝善思想,将深邃的哲学思想变成通俗易懂的文字,以便在民间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3.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茶有性俭、自然、中正、平和等特质,茶艺中表现出的超然空灵,默会于心,“静待”品赏过程,这些都与崇尚虚静自然的道教有着内在的沟通和契合。茶道自然地成为这种学说的理想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4.
民居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审美思想、民风民俗的固态反映,四川作为道教发源地,道教独特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以宗教文化形态影响着四川民居建筑的营建思想和审美理念,使得四川民居建筑在与自然相互融合中呈现出自然、灵动、朴实、飘逸的独特个性和表达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化持中贵和、以和为美的思想,一直左右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理想。古代戏曲导演艺术严格遵循“中和”的审美法则,以“中和之美”所界定的和谐统一原则,来揭示艺术形象整体美的内涵,实现演剧与观剧的完美融合。古代戏曲导演理论锲而不舍地追寻着“中和之美”的艺术境界,致力寻求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回味无穷的神韵意味。而情感与理性完美统一的具象要求,则是对“以和为美”思想的准确阐释和生动演绎。  相似文献   

6.
乐平古戏台     
头两年便听说江西赣东北腹地的乐平乡间盛行修筑戏台,并且遗留了一大批明清古戏台。修台一为农民自演自娱,二为宗法氏族攀比。几百年光阴荏苒,一个小小的乐平县至今竟然保存了二百多座戏台建筑,若把它们一个个排列起来,其“古”、“多”、“美”可同徽州的功德牌坊媲美,形成了一道华夏民族传统艺术的人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隋唐以来道教成仙观念和修炼方式的发展变化情况,以为元代净明道之出现乃是宋元道教入世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作者还考察了元代净明道团对传统道教成仙信仰的改造情况,并从中得出了一些有关道教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展进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埃塞俄比亚是东非地区有着3000多年明史的大国,那里拥有丰厚的历史化遗产。迄今埃塞已有7处自然和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以北部阿克苏姆的方尖塔碑和拉里贝拉的石凿教堂建筑群的物和艺术价值最高,是堪称世界一绝的巨型石雕建筑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9.
儒学的和谐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儒学的意义已经有许多学者对它进行了研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说明儒学的现代意义,但是有一个重要的观念也许值得我们重视,这就是儒家的“太和”观念。对“太和”观念,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普遍和谐”观念。我认为,“普遍和谐”观念至少应包含几个层面才可以被称为“普遍和谐”观念;而在儒家思想中“太和”观念恰恰包含着: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即社会生活的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等四个方面,这样大体上构成了“普遍和谐”的观念。“太和”见于《周易·乾卦·象辞):“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  相似文献   

10.
成仙信仰是道教思想的重要内容。所谓成仙,一是指人生命的久长乃至不死,二是指人能力的广大甚至无限,如《太平经》说成仙者能“寿若西王母,比若四时周反始”,《净明忠孝全书》卷六又言成仙者能“神灵变化,隐显莫测”。这种信仰的产生,与中国古人渴求生命存在的愿望有关,也与中国古代宗教多神共存的观念有关,更与中国古代哲学对事物存在及运动的认识有关。下面,笔者仅对中国哲学中阴阳五行观念对道教成仙信仰产生的影响作一扼要说明。中国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发现:事物皆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他们将之称为朋…  相似文献   

11.
赵克仁 《世界文化》2007,(12):30-31
阿尔罕布拉宫是西班牙现存最完好的阿拉伯式宫殿。这座宫殿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省北部的格拉纳达,处在格拉纳达城东南山地外围一个丘陵起伏的台地上。“阿尔罕布拉”在阿拉伯语中是“红色”的意思。它表明了该宫殿所在地的山体颜色,而宫殿的外墙也是由红色的细砂和泥土烧制的砖块砌筑,所以人们又称其为“红宫”。这个集城堡、住所、王城于一身的独特建筑综合体中,伊斯兰建筑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顶点,堪称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精品。目前学术界对这座宫殿的介绍多于分析,有鉴于此,笔者拟于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文化蕴涵等视角对这座千年古堡进行解读,发掘它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美”,在科学家与艺术家眼里,往往是大相径庭的。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的美”与“科学的美”会继续是“井水河水不相犯”吗?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又该如何真正地互动与互补?  相似文献   

13.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茶有性俭、自然、中正、平和等特质,茶艺中表现出的超然空灵,默会于心,“静待”品赏过程,这些都与崇尚虚静自然的道教有着内在的沟通和契合。茶道自然地成为这种学说的理想载体之一。魏晋时期,士大夫崇尚老子思想和讲究饮食清淡。此时,饮茶之风盛行,  相似文献   

14.
关于艺术一词,《辞海》中对其内涵的解释冗长而抽象,简单地概括则是“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而关于艺术一词外延的界定,则因较为形象而使人具体可感:“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语言艺术(学),综合艺术(戏剧、影视)。根据表演的时空性质,又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空间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和时空并列艺术(学、戏剧、影视)。”  相似文献   

15.
道教“仙葫”与彝族“葫芦”崇拜李世康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崇拜的神灵对象很多,例如,道教中就有对"仙葫"的崇拜。在道教徒看来,"仙葫"是道教的标志之一。四川青城山道教宫观刻印《太上老子道德经》附有"老氏圣纪图",上画老君骑牛,牛前一道童肩扛老子...  相似文献   

16.
亦仙亦凡:唐传奇小说女性形象审美特征的道教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传奇小说中亦仙亦凡的女性形象的底蕴是道教,超凡脱俗、精妙绝伦的美貌与道教的尊崇女性、神仙观念相联系,识见卓越的女性反映出道教对女性才华与作用的重视,道教诡谲的奇行异术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唐传奇小说中女性形象与正统的道德伦理相符合的色彩,则显示出道教的立足现实、重视感性生活的宗教特质。  相似文献   

17.
罗布林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华  张峰  赵凯 《寻根》2003,(2):72-79
夏宫的营建罗布林卡,汉语意为“宝贝园林”,位于拉萨市布达拉宫西侧三里许的拉萨河畔,占地36公顷,是一座郁郁葱葱、花团锦簇的高原园林。罗布林卡始建于18世纪40年代七世达赖喇嘛时期,从此为历代达赖喇嘛专用的夏宫。历200余年,其建筑、生态环境依然基本完好,集中体现了藏民族园林、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汉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鲜明影响,是一处独特的建筑艺术、宗教艺术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西藏艺术的杰作。建园之前,罗布林卡一带柳棘丛生,野兽出没,人称“拉瓦采”,拉萨河故道从中穿过,形成了许多水塘,…  相似文献   

18.
天坛,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是中国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的神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至今已有570多年的历史。规模浩大,气势雄伟,祭天设施完备,被誉为人类建筑艺术的瑰宝。3000多株古柏遍布其间,古朴苍劲,郁郁森森,更为古坛平添了独有的神韵。北京天坛面积广阔,占地273公顷,约等于故宫的2倍,北海的4倍,是中国现存庙坛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四周宽厚的围四,北图南方;中间一条南北纵贯的神路串起两大主体建筑群──祭天坛和祈谷坛。特色鲜明而又富含象征意义。中国古人对“天”的观念,诸如“天为阳,地为阴”、…  相似文献   

19.
华夷之有别,当始于有夏之世。四千多年来,随着民族的冲突和融合,“华”和“夷”的内涵和外延发生频繁变化。天朝正统的华夷观念支配着清王朝,成为清延处理对外事务,即所谓“夷务”的指导思想。林则徐出于“筹夷务必先知夷情,知夷情必先知夷形”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转变观念,用新的经世致用思想处理中外关系,逐步突破“华夷之防”的桎梏。但林则徐身为清王朝的封疆大吏、钦差大臣,在封建环境中土生土长,对“天朝上国”、唯我独尊的华夷观念耳濡目染,因此不可能不受到传统华夷观念的影响,其思想自然也脱不出传统华夷观念的窠臼。  相似文献   

20.
浅谈商业广告的审美艺术金谢谢尚晓莉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是一种纯“精神”的、高雅的经典性艺术活动,它被定义为狭义地审辩和创造、欣赏美。因而审美是孤立的,具有自身独特的思维和逻辑,并且不可避免地远离了政治、商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这一局面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