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华莱士·史蒂文斯的一些诗歌中的"无"与中国的禅宗思想有相通之处,诗中的"无"表现了人与自然、内心与外界的合一,"无"是万物的本源,"无"衍生出了有,"无"是一种矛盾运动变化,类似于中国哲学中的"气",史蒂文斯的诗歌与王维的诗歌都体现了禅宗思想。  相似文献   

2.
"诗佛"王维是一位精通禅理的佛教徒,人生经历的复杂、坎坷使他更能够领悟禅宗的妙谛,禅宗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使他的诗歌表现出随缘适性、色空一如、物我相忘、超然物外的禅机禅趣,成为中国诗学园苑中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3.
王维的诗歌中不仅呈现出诗情与画面的完美协调,往往还包含着无限的哲理与韵味,即王维的人生之“道”——禅宗思想。文章从佛教“空”与“有”的关系、“胜事”的三重审美境界以及诗中蕴含的人生妙悟出发,围绕画面与人生哲理对王维禅宗诗展开深层次解读,为教师完整而有意味地呈现课堂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华 《培训与研究》2008,25(3):55-57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由于其诗中颇具禅宗之意境而被誉为“诗佛”。但是由于唐代“三教并重”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士人的文化积淀及其特殊的人生经历,老庄道家思想对其诗歌风格与意境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王维的诗歌中若隐若现,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美学风格和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5.
秦思 《中学生英语》2023,(4):95-107
20世纪70年代迄今,美国出版多部中国禅诗英译选集及禅宗隐逸诗僧诗作单行本,英译中国禅宗诗歌逐渐形成中国古典诗词在美译介一个醒目的翻译诗学特征与诗歌翻译次场域。禅诗翻译既是翻译文学,也是诗歌文学和宗教文学。本文试图从禅诗英译发生时美国的宗教、文学、以及诗歌翻译三个方面回溯与梳理禅诗英译次场域形成的历史脉络,再现禅诗英译在美的滥觞与发展。归根结底,禅诗翻译的形成与建立,源自宗教、文学与翻译场域的历史互动与对话融合。  相似文献   

6.
高慎涛 《天中学刊》2006,21(4):95-98
王维是文人与佛教关系密切的一个代表性人物。20世纪尤其是近20年的王维与佛禅研究尤显兴盛,主要集中在王维佛禅思想、王诗的禅意、诗与禅宗关系、禅诗中美学思想、画禅关系、僧人交往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作为盛唐的三大诗人之一的王维与佛教禅宗有着不解之缘。由于母亲的影响、仕途坎坷及亲人的离世,王维不可避免的受到佛教禅宗愈来愈深的影响。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王维素有"诗佛"之称,他的诗歌创作中的佛光禅影就是受到佛教禅宗影响的表现。这些渗透着佛光禅影的诗歌阐述了佛教禅理和王维的禅居生活并营造出了禅境,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之所以受到佛教禅宗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王维的艺术思维与佛教禅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王维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幼年的教育、官场的失意以及情感的失落,使他的一生都与佛教,尤其是其重要流派禅宗关系甚密。王维诗风清新自然,有一种空明之趣与空静之美,而他在诗歌中所表现出的心境与诗境,由于受到禅宗思想的浸染,具有深厚的禅宗底蕴,从而呈现出与他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诗佛”王维是一位精通禅理的佛教徒,人生经历的复杂、坎坷使他更能够领悟禅宗的妙谛。禅宗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使他的诗歌表现出随缘适性、色空一如、物我相忘、超然物外的禅机禅趣,成为中国诗学园苑中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10.
王维晚期生活深受禅宗“空”、“寂”思想的影响 ,他将诗悟与禅悟融为一体 ,将禅心与诗境合二为一 ,其诗呈现出“空灵”、“寂灭”的色彩。他从禅宗的“明心见性”的观念出发 ,只关照自性之修习 ,视现实生活为幻象 ,其态度是消极的、淡漠的 ,这多少影响了王维晚期诗的思想价值 ,但如白璧微瑕 ,仍不能掩其光芒。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禅宗凝聚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灵感与智慧。对于禅学造诣颇深的王维来说,佛教与他有着不解之缘,他的生活情趣、艺术思维及审美观照方式无不与禅宗存在着密切联系。由于王维常乐于禅,其诗往往能流露出一种禅悦的清新与空灵,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实践让禅与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之在中国古代诗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王维是盛唐时代的杰出诗人.受禅宗思想的影响,王维对自然景物和人生保持着一种任运自在的恬淡心境,并把这种心境融入自己的山水田园诗的创造中,因而他的山水田园诗,描写的对象,始终是能够表现他内心平静以及能够给他内心带来平静的事物.在意境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善于描写闲适无我的境界,善于营造空寂清妙的氛围,表现了他对空寂清妙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董其昌画学兼融了禅宗和心学思想,这是那个时代思想面貌在他的绘画思想中的反映。董其昌画学和禅宗的关系受到学界的注意,但他的思想所烙上的深深心学印迹,学界却少有人论及,实际上,董其昌在心学思想的影响下建立了一套具有完整体系的画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函可是明末清初著名诗僧,他著有大量咏千山的诗歌。函可咏千山诗歌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写千山自然景物之美,抒山居林泉之乐;二是记游千山旧址古迹,抒怀古之幽情。三是禅趣禅意的写照。其诗歌艺术特点是自然生动,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15.
佛家为传法布道、教化度脱,以“智巧”、“方便”参借、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故事作喻,同时又创造、发明了许多成语、辞汇,使经籍中的文学性因素大为增强。这些因子有不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转化为文学创作语言的源泉。辽金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佛经禅典移植而来的话语。这一现象突出地反映了佛禅对当时中国北方文学的影响。系统考察、研究辽金文学作品中的佛禅话语的使用和表现,可从特定的侧面揭示本时期佛禅浸润文学之状况及其深度,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6.
禅宗文化为古诗词中语言文字功力难及的神韵增光添彩,这种增光添彩的影响可以从禅境与意境的渊源与关联方面来讨论。在古诗词英译中,必须把握禅境与意境的共同根基:诗歌情感与禅宗真理都属于超思维语言,诗情佛法皆心灵之悟。这决定了译者必须置于作者灵魂深处,临境生情,以情译诗。  相似文献   

17.
王绩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以妻子为描写对象,即最早从事婚姻诗创作的诗人.王绩在其婚姻诗中,不仅以"野人"与"野客"等自称,而且还戏称其妻为"野妻"与"野妇".由于这些"野"字的存在,使得王绩的婚姻均充满了"野"味、"野"性与"野"趣,因而极具审美特点.王绩于婚姻诗的创作,不仅拓展了唐诗的题材领域,而且也影响了时人与后人,而使婚姻诗成为了可与山水诗、送别诗等媲美的一种诗歌品类.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毕生奉佛,受禅宗思想影响很深。禅宗思想所揭示的四种人生境界:在家出家、自甘浅陋凡庸的家常境界;破除二执、反对向外寻求的闲适境界;摆脱烦恼、超越生死祸福的旷达境界与人境俱夺、追求恬淡自然的审美境界,都对白居易后期思想与闲适诗创作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南少林"研究的检讨和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南少林”的研究取得一些成果,同时也存在不少疑惑,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关于“南少林”的确定标准并不科学,证据也缺乏说服力。本文从阐述少林寺以及佛教禅宗的发展的历史,以及少林寺在佛教禅宗发展中的地位入手,说明历史上所谓的“南少林”问题的提出可能是由于禅林中自我标榜领袖地位的产物。在没有新的证据出现之前,可以断定历史上福建地区确实没有“少林寺”的存在。在检讨了这一研究过程之后,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中出现地方利益的错误诱导和狭隘的地方情结给予批判,使之回归实事求是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王维早年被贬济州的诗歌创作进行解读,目的在于还原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超越对王维“山水田园诗人”的定性理解,显现其诗作的生动性、丰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