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狗尾续貂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深受我国广大读者的喜爱,很早就被选入了中学语文课本。《项链》故事构思巧妙,情节发展波澜起伏,结局充满戏剧色彩,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编者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布置学生为《项链》作续,下面列举几例风格迥异的续尾,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美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与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项链》的主要内容、选材等,从选材相似,剪裁不同;巧合铺垫,异中有同;"偶然"必然,殊途同归三个方面,分析两篇作品巧妙的情节构思,精心安排结尾的写作特点。由此总结出:小说中的偶然,只有反映事物的必然性,才是成功的小说。《警察和赞美诗》、《项链》这两篇作品,正是属于这样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3.
莫泊桑的《项链》是世界文学短篇小说的精品,其“欧亨利式结尾”的精巧构思历来为人称道,其主题更耐人寻味,值得思考探讨。传统看法普遍认为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这表明很多人是戴着深浅不同的阶级局限和社会差异的“有色眼镜”来看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的。  相似文献   

4.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以其精巧的构思、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读来总是让人惊叹不已。令人困惑的是,对小说主题的解读,总让我们在教学双边探究活动中遭遇尴尬。这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揣摩莫泊桑写作《项链》的初始动机。然而,多才的莫泊桑早已离我们而去,直接相关的材料又没有留下,自然他的想法我们已无从得知。用逻辑语义学的语言来说,作品的“所指”与“能指”是有所不同的。如果说“所指”是莫泊桑的初衷,我们自是无从探究,然而,莫泊桑《项链》的“能指”我们还是可以依据作品本身及相关背景材料作理性的推断。一、微讽的笔调是显而易见的之所…  相似文献   

5.
外国文学鉴赏中,小说的鉴赏是关键的部分,而小说的三要素中情节尤其需要巧妙安排。莫泊桑的《项链》是经典短篇小说,其故事情节波澜起伏,铺垫伏笔暗藏,尤其是结尾出人意料,悬念顿生,余味无穷,引发读者节节赞叹。  相似文献   

6.
莫泊桑在《项链》里刻划了路瓦栽夫人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她为追求享乐、爱慕虚荣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篇小说情节曲折,布局巧妙,历来为人称道,尤其它的结尾,更是显得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7.
莫泊桑是19世纪后期法国最负盛名的中短篇小说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发表于1884年的短篇小说《项链》,是他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项链》,原题为《首饰》。它讲述了令人发笑又让人同情的故事:小职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了参加一个舞会丢失了借来的项链。为了赔项链,含辛茹苦地过了十年艰苦生活。最后才发现借的项链是假的,整个故事构思精巧,独具匠心,情节发展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尤其是小说最后出人意料的结尾,更让人拍案叫绝。小说的后半部分写路瓦栽夫妇为了偿还买项链的债务,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小阁楼。路瓦栽夫人每天像一个  相似文献   

8.
《项链》的结尾向来为人所喝彩,但是,人们在赞美之余却很少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莫泊桑为什么使用了这样一个结尾?这需要从人物形象入手来思考。《项链》的情节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过程。这种从故事情节入手的分析,对帮助读者理清小说的思路有很大的益处。但是,这种思路也有不完善之处,那就是容易使读者忽略人物形象。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射到人物身上,我们就会发现,玛蒂尔德的人生显然有两个阶段,形象也截然不同。一个是一位有闲无聊的家庭美少妇,一个是一位勇敢地承担起偿还巨额债务的劳动妇女。这两…  相似文献   

9.
薛锁英 《语文天地》2014,(29):58-59
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结尾不仅脱俗,而且耐人寻味。别出心裁的结尾更能令读者掩卷长思,久久沉醉其中。一、常见的小说结尾类型1.欲哭无泪的小说结尾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小说家莫泊桑,其小说《项链》的结尾是这样的:佛来思节夫人听闻玛蒂尔德用十年的时间偿还项链的遭遇,十分惊愕,她告诉玛蒂尔德,她原先借给她的那一挂项链是假的,顶多值五百法郎。玛蒂尔德借来朋友的一挂项链出席了那一  相似文献   

10.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精品《项链》,以精巧的艺术构思、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出色的心里描写,塑造出外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富有个性魅力的女性形象——玛蒂尔德。然而,自从《项链》  相似文献   

11.
莫泊桑《项链》的情节收煞,新颖别致.它“把女主人公遭遇的悲剧性推到了新的高潮.”(人教版《教参》)小说第二部分,路瓦栽夫人在舞会上,戴着借来的项链,艳压群芳,大出风头,丢失项链后,突然从感情的沸点降到冰点,是故事的高潮。怎么在结尾又涌现“新的高潮”呢?而且这新的高潮又究竟是如何推上去的呢?其实,这新的高潮是一个“倒高潮”.“倒高潮”,“从戏剧创作手法中的‘倒高潮’一词引申而来.指剧作者故意使表面激昂慷慨的剧情最后归结为出人意料的平淡无奇或荒诞可笑的结尾,而收到讽刺幽默的效果.”(《肖伯纳传》)玛蒂尔德丢了项链,赔了五万六千法郎的巨款,便“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小  相似文献   

12.
对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情节高潮部分的划分,应把小说女主人公路瓦栽夫人性格的极度虚荣和丢失项链的尖锐矛盾冲突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对小说结尾部分的争议,应该从学欣赏和艺术的“再创造”角度分析,应用“实”的情节高潮,而不应用“虚”的小说情节高潮。读想象的“虚”的高潮,不应纳入小说情节结构划分。  相似文献   

13.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其精巧的构思,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项链》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却很少有人提及。在此,笔者不揣浅陋试作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从教十数载,《项链》教过数遍,遍遍力图出新意,但免不了出力不讨好。再一次遇到这篇小说,思路上有了些新的设想,教学甚感轻松愉悦,并从学生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莫泊桑的传世之作《项链》以其震撼心灵的思想内容、精巧别致的艺术构思、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为世人所称道。此三者,哪个作为教学重点呢?笔者认为应在构思的精巧。其一,《项链》构思的精巧为世界短篇小说所罕见,也是其称雄世界短篇小说之林的首要原因。其二,虽说教无定法,但有针对性的训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中学生编故事的作文中,天马行空乱写一通的不在少数,那态势是:大笔在我手…  相似文献   

15.
王永青 《文教资料》2012,(13):17-18
莫泊桑的《项链》描绘了一场虚荣人生的悲剧,从思想内容上讲,它有着深刻的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可以把它当做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幅风俗画来欣赏,可以把它当做一面历史的镜子来看待,特别是主人公的那条可悲的、图慕虚荣的人生歧路的教训足可让世人深思,引为鉴戒;从艺术价值上讲,它艺术构思巧妙而新颖,剪裁精细得体,细节描写出色,结尾诱发想象。它深刻地警示读者,只有靠艰苦奋斗,不慕虚荣,才能实现幸福理想,开创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6.
《项链》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也是这位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代表作。作品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和心理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作为语文老师,在教授这一课时,我抛弃了以往重视给文章划分层次,归纳段落大意,  相似文献   

17.
欧·亨利式结尾是美国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发明和经常运用的。他写短篇小说,往往先采用委婉曲折的铺垫和渲染的手法,在故事的情节行将结束的时候,笔锋一转,让故事的情节或主人公的命运陡起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变化,从而得出一个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发人深思。这就是欧·亨利式结尾。这种结尾,以他的名著《警察和赞美诗》最为典型。 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精品《项链》也是运用欧·亨利式结尾比较典型的一篇。 《项链》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小资产阶  相似文献   

18.
庆淑梅 《学子》2004,(6):47-47
《项链》是莫泊桑的代表作,同学们几乎都读过。《项链》的主题一般认为是讽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我认为,《项链》的主题除了讽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思想外,还是一曲诚实守信的颂歌。  相似文献   

19.
《项链》是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小说以“项链”为线索,组织了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的基本情节。它深刻而又辛辣地嘲讽了路瓦栽夫人爱慕虚荣的性格。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多种版本的中专语文教材都选用了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其结尾给笔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结尾处,作者点明路瓦栽夫人所借的项链是假的,可谓匠心别具,画龙点睛,讽刺意味深长。它突出地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升华了主题。这种结尾,既合乎逻辑,又顺理成章:①富贵人家的太太不会随便把十分贵重的真项链借给穷苦人家的妇女的,虽然她们曾经是朋友;②路瓦栽夫人还项链时,佛莱思节夫人没打开盒盖,也不为怪,因阔太太项链很多,借给人家时,随手翻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