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今又有幸聆听学习了低年级《吹泡泡》活动写话指导课,这使我想起了以前听的一节课。同样的内容,却有不同的感受。案例一(片段摘录)师:老师看到同学们吹泡泡多有意思啊!老师也想吹泡泡,可又不会吹,谁愿意告诉我怎么吹泡泡吗?  相似文献   

2.
一、活动准备学生每人一瓶七彩液 ;有照相机的同学从家里带照相机。二、活动程序(一)谈话入题同学们喜欢吹七彩泡泡吗?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吹 ,好不好?(二)活动过程1 自由活动(吹泡泡)当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时 ,我趁机说 :“同学们喜欢怎样吹?”这时学生一定会说出许多种吹法 ,等学生说完后 ,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吹法尽情地吹。通过活动 ,使学生充分参与 ,初步发现七彩泡泡的美。2 集体活动师 :刚才老师看见吹得方法有很多 ,下面我们就按照轻轻吹、用力吹、齐吹的顺序一起来吹好吗?①轻轻吹师 :轻轻吹出的七彩泡泡会是什么样呢?…  相似文献   

3.
<正>"吹泡泡"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游戏。而要把吹泡泡游戏设计成科学活动,并体现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就需要科学教师关注儿童的已有经验,并通过具体的、有预设的吹泡泡科学活动,让儿童积累科学经验。而不是传递"静态的科学知识"。【案例一】教师用吸管演示吹泡泡,引发学生的兴趣。师:你们想玩吹泡泡游戏吗?那么,我们一起先来制作一杯吹泡液吧!师:做吹泡液需要用什么材料呢?  相似文献   

4.
(为了让学生掌握探测水的压力教具的用法,设计了吹泡泡和用手压出泡泡两项教学活动,过程略。) 一、用水吹泡泡。 师:下面我们再换一种吹泡泡的方法,不用嘴,也不用手吹,用水来吹泡泡,怎么吹呢? (师动作提示,学生实验) [评:这个实验有一定难度,教师只用动作提示,放手让学生实验,对不会作的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师:为什么用水也能吹出泡泡? 生:橡皮膜受到了水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要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兴趣 ,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就应该不断改进生物教学的方法 ,以适应生物科学的发展。下面是我尝试改革、优化生物课堂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悬念设问 ,引入新课  上课时 ,根据课本的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 ,给学生造成悬念 ,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我在讲授“生物进化的历程”一节内容时 ,设计了下列问题 :1.生命是怎样起源的 ,它的条件是什么 ?2 .生物是怎样进化的 ?3.人类是怎样进化来的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 ,从而牵动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带着问题…  相似文献   

6.
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如写作文《吹泡泡》时,我采取先搞活动,再写作文的做法。先让孩子们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看谁吹的泡泡大,看谁吹的泡泡多。接着,让他们说一说。我问:“大家想想,泡泡像什么?”孩子们说,泡泡像汽球,像月亮,像水晶球……我又问:“要是把泡泡当作人来写,大家想想,可以出哪些作文题目?”大家抢着说,《泡泡历险记》、《小泡泡真调皮》、《泡泡旅行记》……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让每人动笔画一画,设计一位卡通“泡泡娃娃”,再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可爱的小娃娃会干些什么呢?”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课也是这样,导入新课这一步非常关键,教师在教学时可结合教材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抓住“好奇”,引起兴趣。 “好奇”是小学生共有的心理特征,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注意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用做演示、设悬念、看实物、提问题等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黄河象》一文时,我先让学生看书中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几只大象?两只大象有什么不同?然后问:这古代黄河象活着时,将有多大呢?”又问:“那么,这样大的  相似文献   

8.
张红梅 《科学教育》2007,13(4):41-42
学习生物进化这一章时,有学生说:为什么还要保护大熊猫这些濒危生物?它们由于生存能力太差,才要灭绝的,这正符合自然选择。这不禁使我深思,技术时代我们人类究竟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发展?我们到底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发展?首先我们要认清人与  相似文献   

9.
最近参加教学研究,我们听了这样一节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 这是首师大版科学教材"生活中的水"的一节内容,主题是"吹泡泡",是在学生学习"水的溶解"内容的基础上,运用肥皂、洗涤灵等自制泡泡液体来进行吹泡泡的一堂扩展活动课.教师事先让学生自带了各种材料和相关用具.  相似文献   

10.
自然教师应该怎样驾驭教材 ,如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知识 ,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呢 ?我认为 :1 以情激趣 ,以趣促学“兴趣是一位最好的老师” ,在自然教学中 ,只要学生对自然产生了兴趣 ,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会迎刃而解。例如《毛细现象》一课 ,教师拿出预先准备的白色吸水纸 ,对同学们说 :“谁能和‘变脸’一样 ,给这张吸水纸变个脸呢 ?”问题一出 ,同学们表现了很高的积极性 ,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用彩笔涂 ,有的补充说用毛笔快一些 ,还有的说给…  相似文献   

11.
《认识整千数》这一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个认数内容,一开始,我觉得这样的内容实在太简单了,不就是认识1000、2000、3000……9000、10000这几个数吗?这样的内容怎么上才有新意呢?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怎样才能让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掌握好这个新知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仔细钻研了教材,结合自己的实际想法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再创造,实践下来,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2.
最近参加教学研究,我们听了这样一节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 这是首师大版科学教材“生活中的水”的一节内容,主题是“吹泡泡”,是在学生学习“水的溶解”内容的基础上,运用肥皂、洗涤灵等自制泡泡液体来进行吹泡泡的一堂扩展活动课。教师事先让学生自带了各种材料和相关用具。  相似文献   

13.
正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方法论中指出:"要强调预习,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实践证明,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对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性,从而使实现课堂的高效学习。怎样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呢?我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兴趣引领,有效指导为使学生的学习在课前预习就进入到有效的学习氛围中,我们在备课时所设置的课前预习内容就必须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预习这一课前准备环节来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4.
“旧教材”中的部分例题,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形式单一,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材又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为此,我们从开发教学资源的效益考虑,开放教材例题,使例题更富于课改气息,更富于挑战性,以此来用活教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开放例题形式例题形式单一、陈旧,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参与。开放例题的形式,特别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呈现,学生就会感到兴趣盎然而踊跃参与。如教学“解比例”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①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你是怎样判断的?6∶3和8∶5生:……师:说得非常好,那么你能从6∶3和8∶5这两个比中换…  相似文献   

15.
现行教育体制,小学开设历史常识课,把一些既生动又具体的故事、情节性极强的典型事例,作为教材,可以说学生是熟透了。这又给中学历史教师出了难题。怎样既顾及旧知识而尽量不重复学生已有的知识内容,又能使课上得不枯燥、不腻烦,刺激学习的兴趣、热情?  相似文献   

16.
吹出大泡泡     
小时候,一群小伙伴常常在一起吹泡泡,看谁吹得最大。每次,都是一个名叫胖娃的小男孩胜出。一次,我问胖娃吹泡泡有什么诀窍。他说,要吹出大泡泡,吹气一定要均匀,不能太用力,不能太过急,不要想着一下子吹出大泡泡,否则,吹起来的泡泡会胀破。要有耐心,要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把泡泡吹大。我按着胖娃教的方法去吹,果然吹出了大泡泡。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如果把学语文局限于学一本教材 ,势必造成学生视野狭窄 ,知识贫乏 ,积累甚浅 ,就不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更谈不上让他们打下比较深厚的语文功底。教师就要利用教材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让他们自己走出教材 ,寻找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下面 ,我就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的教学为例 ,谈谈我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走出教材 ,开发他们的潜能 ,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的。我首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然后问 :“你们觉得诗中哪一联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怀 ?体现了作者什么样…  相似文献   

18.
曾兰 《云南教育》2001,(6):36-37
自然学科内容丰富、生动、涉及面广,它的认识对象是各种自然事物,观察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之一,在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笔者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尝试。   一、把握儿童心理特点,正确激发、引导观察兴趣   一方面,小学生都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新事物都觉得新鲜、有趣,都有可能引起他们强烈的观察兴趣。但是他们的兴趣往往不持久,容易转移。因此,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观察兴趣,是教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应首先解决好的问题。   九年义务教育自然教材第一课是《美丽的大自然》。这一课实际上是小学自然课的绪论课,…  相似文献   

19.
“吹泡泡”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绪论课《哪里有科学》一课的一部分内容 ,在平时科技活动课的积累和实践中 ,我们发现可以将其独立作为一个教学内容来进行 ,因此我设计了《吹泡泡》这一课。设计旨在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为载体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吹泡泡”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游戏活动 ,三年级学生也不例外 ,他们思维活跃 ,大胆好动 ,表现欲较强 ,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究需求。如果能够引导他们对某一现象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 ,能够引导他们的思维由…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感到除了教好语文知识外,结合语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妙,学好自然科学常识也至关重要,为达此目的,首先必须提高少年儿童研究自然的兴趣。那么,我是怎样结合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呢? 一、在讲授新课时,利用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结合课文内容,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知识的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