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建国至今,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四次大的变革,每一次变革都促进了经济飞跃发展。探究收入分配制度演变历程,我们发现收入分配制度变革呈现螺旋上升态势。在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的制度变迁路径。国家是制度变迁的主体。不同历史时期,收入分配制度的价值取向侧重点不同,呈现"公平—效率—公平"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不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将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公平观,提出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建国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进轨迹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借鉴和运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路径依赖的理论,认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及其进一步演进,受路径依赖的强烈影响,曾陷“体制锁定”的状态之中。因此必须跳出路径依赖,全面创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建国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进轨迹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借鉴和运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路径依赖的理论,认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及其进一步演进,受路径依赖的强烈影响,曾陷“体制锁定“的状态之中.因此必须跳出路径依赖,全面创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一是马克思分配理论与中国实践的初步结合阶段;二是收入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阶段;三是收入分配制度的创新实践阶段;四是新时代收入分配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百年历史进程的演进逻辑可以从理论根基、主体力量、逻辑主线、动力机制和表现形式、价值旨归等五个层面进行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收入分配制度发展的经验启示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始终坚持增长与共享并重,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以和谐社会理念为基础,认真分析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及其现状,指出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城乡收入差距、区域间收入差距、高收入阶层和寻租行为带来的收入差距等问题。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平衡;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四项完善收入分配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两种类型.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割析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高校内部改革制度变迁的过程,在分析整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后,指出在目前阶段高校内部改革制度创新路径应当转向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而不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以认识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高校内部改革,制度变迁的主体是高校和高校师生.为避免制度变迁低效率,甚至失败,应加强政府与高校的沟通与互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教师社会保障为视角,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针对我国高校历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教师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相结合的客观事实,进行了利弊分析和可行性探讨,提出新一轮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充分考虑社会保障因素,注重当期分配和长期保障相结合,设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符合高校自身特点的、体现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和劳动特质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9.
王欣玮 《职教通讯》2015,(29):44-47
从企业与高校收入分配制度的对比入手,阐述企业与高校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及在收入分配中的特点和重点,由此引出企业办学模式下,高校收入分配制度的创新途径。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一条兼顾企业特点的高校收入分配特色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论述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更加成熟。这种分配制度在分配原则和模式、分配机制、分配效果和分配媒体上与马克思所设想的丰富和复杂得多。而且在正确处理分配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政策上也充分体现了杜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者收入,防止两极分化。这种分配制度无论从政治角度还是从经济、杜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角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迅速扩展。而与此同时,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开始逐年拉大。梳理经济增长、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三者关系并讨论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变化规律,可以更好地制定收入分配政策。通过对两个"倒U"假说的实证检验发现: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存在着"倒U"关系,中国的收入差距总体上是逐年扩大的,但2002年以来出现了一些缓解的趋势;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的"倒U"关系没有得到充分验证,尽管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平均受教育年限平方的估计系数是一正一负的,但在统计上不显著。相关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教育扩展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二者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也是相似的,这可以为两个"倒U"假设的一致性提供解释。目前我国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处于"倒U"曲线的拐点附近,对政府而言,继续关注民生问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将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有效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2.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是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之一。当前,我国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低下,内需不足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发生的瓶颈之一。因此,如何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扩大内需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居民收入与经济总量能否协调增长一直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近十年来陕西省的城镇居民收入和经济总量未能协调发展,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大水平低、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比和水平都偏低、收入分配制度不够完善都影响了陕西省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改革现有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各类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全省城镇居民收入和经济同步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及生活水平的关键。其动力主要源于:农村土地的承载容量不足、农业报酬率过低等内部推动作用和城乡之间利益差距及城市化发展对农村的外部拉动作用。而我国目前存在的城乡户籍壁垒、城市化进程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及农村非农产业,全面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才能保障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也越来越多,由此促进了商务英语的发展。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基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导致商务英语的翻译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此,本文针对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6.
如何切实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尤其是解决好当前社会各阶层间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把改革成果公正惠及人民群众,不仅需要国民解放思想,从已往纯粹就收入分配来解决分配不公的思路中解脱出来,摆脱单方面追求GDP数据增长的思维,致力于改善GDP增长与社会福利的差距,财政支出多方位倾斜于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不公的格局,扭转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下降的势头,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劳动报酬,打破垄断企业的特权,创造更多机会公平。文章着重探讨当前社会公正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收入差距的缘起,并探究具有可行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个人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变化,逐步出现了一种全面的、多层次的扩大态势,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40个收入差距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的国家和地区之一。这种情况既不利于经济发展,又不利于社会进步。对此必须采取以下对策:进一步改革个人所得税并加强征收管理,开征财富转让税,用税收手段调节高收入群体的过高收入;切实保障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防止贫困问题加剧;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低收入问题;鼓励守法致富,严惩经济犯罪,避免不义之财扩大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年扩大,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那么,从再分配角度分析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功能弱化,财政转移支付调节收入分配功能微弱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鉴于此,对如何在再分配领域优化税制结构强化税收自动稳定功能、推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等方面提出了对策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其深层次原因是在于政府制定的制度和政策。因此,问题的解决也应当从制度层面入手,通过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健全法制;完善税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着力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收入分配是涉及每个人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实践是富有成效的,打破平均主义,调动了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日益扩大,具体表现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差距.本文试从国家政策角度去探讨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并提出调整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