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拔河小史     
拔河,古称“拖钩”、“牵钩”,《荆楚岁时记》、《隋书·地理志》等都有记载。到了唐朝随着民间习惯改称为“拔河”,一直沿用至今。“牵钩”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据说当时水军舟师有一种水战工具叫“钩拒”,其作用是“退则钩之,进则拒之”。“牵钩”就是“退则钩之”的动作。后流传至民间,才得以普及和发展。据载,在襄阳(今南阳)一带,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常常举行正式的拔河比赛。拔河所用的器材历来都很简单。据《封氏闻见记》载,最初用的是篾缆,后来改用大麻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兵器有长、短、直、弯、环等状,型制多样,无奇不有。古人又把兵器一端或两端做成尖、锥、锯、棘刺和钩形,使兵器攻击时更具杀伤力。“钩”就是古代一种末端尖锐似剑的兵器,一般有长钩、短钩。又有单钩和双钩之分。 “钩”即钩引之用。《释名》说:“钩镶两头曰钩,中央曰镶。”又见《汉书·韩延寿传》颜师古注:“钩,亦兵器也,似剑而曲,所以钩杀人也。”可见,钩这种兵器使用时,是用其似剑的弯曲部位来钩伤人体的。 从一些历史记载来看,“钩”这种兵器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帝的蚩尤时代。例如《东观汉记》记载:“诏令  相似文献   

3.
“刀”是我国较早出现的兵器之一。《释名》说:“黄帝来首阳山之金始铸为刀?”可见,刀是上古时期的青铜兵器,其历史十分久远。刀在中华武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甲骨文中,刀字写为“1”样图形,看上去,刀是一面刃,刀锋有后钩,背托以木,显然这种兵器利于斩杀。所以《释名》说刀“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地。”《说文》释“刀,兵也。”无疑,刀在冷兵器时代是重要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4.
笋子  张铨 《钓鱼》2006,(17):14-14
双调目调钓法(见《钓鱼》2006年2期),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显露其优点和缺点。曾经介绍过的使用“有钩饵调目”和“无钩饵调目”两种调目。主要优点是钓目、子线钩饵状态、钓组灵钝状态相关性很强.钓目能够比较精确反映水下子线、钩饵状态。换句话说.看到钓目就能够知道水下子线、钩饵状态。这对于精确调钓和理论探讨。很有好处;主要缺点是操作比较麻烦,要把双子线、双钩饵挂上、取下。不符合平常的操作习惯。平常保存线组时。子线和主线、连接环是连接好了的。  相似文献   

5.
严实 《钓鱼》2010,(7):14-15
钓鱼六物,竿也,纶也,浮也,沉也,钩也,饵也。其中“浮”是浮子,成书春秋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说:“譬之若钓者,鱼有大小,饵有适宜,羽有动静”,羽就是用羽毛制成的浮子,以动和静反应鱼讯。宋代庄秀裕《鸡肋篇》说得更详细:“钓丝之半系以荻梗,谓之浮子,视其没则知鱼之中钩也”,把浮子的位置、状态,反应形式都交代清楚了。  相似文献   

6.
郅辽 《钓鱼》2005,(18):43-43
其实.早在我们认识日本袖钩之前.国产铁锚牌鱼钩就有了“袖钩”雏形,即所谓3字头.从大到小有9个规格。它的特点是强度高.钩柄长.钩弯平打.适合穿蚯蚓.在钓鲫时能兼顾鲤鱼。因钓组差异导致提竿技术的不同.在底钓用蚯蚓做钓饵时,我们注重了提竿发力.用深剌穿透来防止脱钩跑鱼.故而对钩条的要求是强度而不是细.对钩尖的锐利也只是一般性的要求。日本制造的袖钩有平打和不平打两种.平打的钩条比较硬.适合搓饵钓底:不平打的钩颈细.阻碍小.穿刺力强。随着拉饵速钓术的出现,细钩条白袖流行了.这与它的钩颈短而细.容易拉出饵球是一致的.但搓饵钓底也用未经平打袖钩就暴露出缺点来了。  相似文献   

7.
王长工 《钓鱼》2004,(12):35-35
许多钓者在钓鱼活动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浮标反映了钩子上有鱼,频频提竿都是空钩;手感钩子上挂了鱼,正欲使力将其钓上,突然手头一轻,鱼脱钩而去:浮标频频颤动,鱼就是不肯吞钩,换了几种饵都是这样.扬竿中了大鱼,与其搏斗一二个回合,突然脱钩而去,拿回钩线一看,有的是钩子被拉直了,有的是钩子被拉断了,有的是鱼线被钩柄尾的边缘切断了如此种种,都是钩子的质量或钩形、钩子大小的问题。古人云:“工若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钓鱼之事不“善”在于器不“利”也。器者,钩子等钓具之称也。  相似文献   

8.
赵涵 《中国钓鱼》2006,(10):57-58
《中国钓鱼》杂志中,有不少关于爆炸钩如何防挂的文章。从整体上看,这些文章结构紧凑、技法合理,无论从技术角度上讲还是从钓具结构改革的新意上看,的确不失为好文章、好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可行性。这给初学垂钓和处在因地域性限制(不太适合使用爆炸钩的水域)的新老钓友们解决爆炸钩防挂问题起了良好的指导作用。笔者以为,虽然这些钓组的变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爆炸钩如何防挂”这一问题的深意上讲,说句笑谈的话,似乎有“被动”之感、“治标”之嫌。  相似文献   

9.
邹卫平 《钓鱼》2006,(14):37-37
商城钓友因为多为野钓.搓饵与拉饵用得较少,最普遍用的是包饵。原因是野钓环境中,水面积大,鱼的密度小,守钓为诱鱼中的一个明显特点。以高频率的扬竿来养窝的方法。在野钓的环境下可能多数是无意义的.甚至适得其反——容易招引杂鱼。同时也容易惊扰大鱼。因此。每一钩入水.保持“钩上有饵”与“钩在饵中”这两种状态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有时真的需要鱼不咬饵,我不动钩。另一方面,野钓的对象鱼多数情况下是不确定的,可大可小,有鲫有草。饵的大小与状态也要尽量以一当十。大小兼顾。这对于专为池钓设计的商品鱼饵的使用.带来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这是奥尼尔第二次荣登“本月最佳着装”。这一次奥尼尔的穿衣风格与上一次完全不同;这一次,那个硕大的“超人”标志抢尽了所有人的风头。在电影《超人归来》的首映式上,奥尼尔身穿黑色T恤出现在首映式上。众所周知“大鲨鱼”是“超人”的超级大粉丝,更自诩自己就是超人灵魂附体。与之相比,他怀中的导演辛格和演员彼特是如此的“袖珍”。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钓鱼》杂志1998年第四期刊登了董毓柏先生《海竿炸弹钩面饵制作新法》的文章,我有不同的看法,愿与董先生切磋。1.炸弹钩与面饵不能混为一谈用锦纶软线拴就的组钩(有的称钩组或钓组),可以使用软、硬糟各种不同性质的钓饵,钓友们通常的说法是用什么样的钓饵装钩就叫什么钩,如用松散原料装就的炸弹钩,其实指的是饵不是钩。炸弹钩的特点就是“炸”,这是一个特定的名称,如果不炸,就不应叫炸弹钩。董文所说的原料用一半面粉,还加糯米粉、粘米粉,这完全是面饵,而且还是一种耐水浸泡的粘面饵,与炸弹钩不搭界,不应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2.
任志新 《钓鱼》2004,(12):36-36
《钓鱼》今年第9期发表了《浅水钓鱼“五要”》,说的是浅滩垂钓大鱼的注意事项。笔者二十多年的野钓,也常遇大鱼咬钩,失利多于成功,确需要认真总结。这里既有竿、线、钩等钓具质量好坏及其搭配是否合理的因素,也有操作是否合理正确的因素,《浅》文作者提出的“五要”,某些观点笔者都有不同的看法,现与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3.
朝阳 《钓鱼》2006,(2):19-19
这是一个歪招。冬钓本应用细线小钩。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因为此时鱼的活动量小,吃口轻。而我却在近日的几次冬钓中.一反常规.用粗线大钩重坠大标。成全了自己的意愿.获得成功。不过,得坦白诚实地说一句.这并非是我的发明、首创.我是“偷来”的,在这里我仅仅是个“二道贩子”。  相似文献   

14.
吴芜 《钓鱼》2007,(8X):9-11
这张“鲫鱼双饵钓法图”让人困惑,主要有两处:1.上钩子线长30厘米,下钩35厘米,两钩相差5厘米;2.上钩用3-6号钩搓雾化饵,下钩小,1-3号,是不是用与上钩相同的饵没有说明。说困惑是与我们已经接受的台钓钓组不同,  相似文献   

15.
百变女郎     
《体育博览》2013,(12):20-20
(Glamour)是英国高端女性时尚周刊,以其独特的编辑理念与视角报道时装、美容、名流及跟女性生活息息相尖的一切。每一期的杂志都与潮流息息相尖.也介绍穿衣风尚的,也尖于明星娱乐的,也有一些化妆保养的.内容丰富。并且每一期都有本土明星排行榜.刊登由网友投票评选出来的明星穿衣榜样,以及穿衣打扮大失败的一些艺人。同时,每一期有明星的专访.以及号称”街拍,明星.时尚”为一体的本周街拍他(她)最潮,对流行的事物做评价还有“潮流捕手“.“编辑精选”等。(Glamour)近年来发展根快.前不久还出了男士增刊。  相似文献   

16.
王大禄 《钓鱼》2005,(10):16-16
罗泽武先生说,他读了笔者的《让我们走出“标准池”》后,“深有同感”,才写了《给钓鱼大师们的一封信》。《信》的问题尖锐,措辞激烈,引发了一场讨论。从这场讨论中,可以看出当前钓界确有一些令人十分困惑又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正在引起广泛关注。笔者当时写《让我们走出”标准池”》也是有感而发,仅仅从“世锦赛的警示”这一角度,提出对钓界当前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关注。罗钓友《信》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虽然“切八角度”不一定那么妥贴,措辞也有过份激烈和过头之嫌,但是,《信》确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钓界存在的问题,我们的钓鱼运动应当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相似文献   

17.
怎样钓滑鱼     
辽宁钓友张康问:现在开放的钓鱼池,鱼都被钓滑了,请问如何对付这种“滑鱼”。关于“滑鱼”,这在我们垂钓活动中以及和钓友的侃谈中,是经常遇到和谈到的问题。如何认识和钓取滑鱼,我有以下一些看法。钩下逃生的鱼还会咬钩吗?有的人有这样的看法:他们认为鱼经过贪吃挨钩的经历,它们会接受教训,对钓饵产生警惕.甚至不咬带钩的饵。我觉得就一般可钓的淡水鱼而言,它们无此智力(假如经过特殊训练,是否会产生记忆,不得而知),它们总是见食不见钩,即使是脱钩逃生的鱼,下次还是照吃不误。不少钓友都有这样的经历:那边跑的鱼,在这…  相似文献   

18.
谚语说:“九月九鱼封口”,这句谚语很不确切。冬季气温、水温低了,鱼的活动量减少,觅食也大大减少,这才是实情。只要气温、水温合适,它们还是要活动的。只要有活动,就要补充食物。所以,冬季还是能钓到鱼的。随着季节和鱼情的变化,冬季在大水域钓鱼(如水库、湖泊)也要随机应变。根据本人多年来冬钓的实践,认为应该有五变:一变“随意出钓”为“选风和日丽的天气出钓”;二变“浅水钓鱼”为“选较深水处钓鱼”;三变“短手竿钓鱼”为“长手竿或矶竿(手海两用竿)施钓”;四变“单钩或双钩钓鱼”为“用串钩或带漂组合串钩钓鱼”;五变“用面食钓鱼”…  相似文献   

19.
胡文惇 《集邮博览》2001,(11):31-31
碑,《说》注解“竖石也。从石,卑声。”王筠句读:“古碑有三用:宫中之碑,识日景也;庙中之碑,以丽牲也;墓所之碑,以下棺也。秦之说功德也,曰立石,曰刻石;其言碑,汉以后之语也。”也就是说“碑”字出现于汉代。秦始建时喜好刻石论功,遂成碑,并大开立碑之风气。东汉以后,其用途越来越广泛,有碑颂、碑记,还有墓碑,用以纪事颂德。碑的形制也有了一定的规格。  相似文献   

20.
提笔为文时.我刻意在案桌旁搁着两本《乒乓世界》一本是2000年的第七期,上面有一篇专访“小鱼儿”的特别报道,主角在文章的末尾提到了在下和“三分的乒乓球”网站。“小鱼儿”的两位站长是我在1998年于网络相识的乒迷.交往下来彼此惺惺相惜。所以.既然三人小名同时在这一期的《乒乓世界》中出现.我就特别保留下来.除了纪念也做个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