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雨课堂”作为紧跟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必将成为现行各类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试金石。文章就动物营养学课程在传统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与作者通过“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发现“雨课堂”能够弥补传统单一授课模式存在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线下教学模式在“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开展中所存在的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教学进度不一致及单一教材难以满足多元化的教学需求等问题,结合“雨课堂”应用于教学中的优势,该文探讨了一种基于“雨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在“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模式,并将该模式引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对教学效果进行多维度的分析。研究表明,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引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景鹏 《亚太教育》2019,(11):71-72
本文对“雨课堂”在交通运输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基于“雨课堂”的主要功能和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阐述了“雨课堂”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上的具体应用。“雨课堂”成功地将影响教学质量的手机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工具,教学效果十分显著,为教育教学转型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效率,文章首先简述了OBE与雨课堂的内涵,然后说明了“OBE+雨课堂”在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接着阐述了“OBE+雨课堂”在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关键点,之后论述了“OBE+雨课堂”在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流程,最后对“OBE+雨课堂”在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应用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5.
作为"从雨到诗"艺术建构旅程中的符号,"雨"意象在其原型意义的基础上,经由喜雨模式、苦雨模式、雅雨模式在唐宋诗词中实现了表现模式的多样化与审美内涵的丰厚,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契合.  相似文献   

6.
这里提供的不是具体的写法,而是一种审题、选材、构思的思路。[审题]涉及两个对象,一是“雨”,二是“水”,它们有共性,都是液体,都能滋润万物;但也有个性,“雨”是空中之物,“水”是陆地之物,“水”是由“雨”而来,在天为“雨”,太地为“水”。“对话”是说明方式,要用拟人手法,“雨”与“水”成了两个能说会道的人,它们相遇之后,对话就自然产生。对话的中心,大致在三个方面,一是围绕各自的特点来说明,包括它们的动态特点、静态特点、产生过程等;二是围绕各自作用,从正面说,雨与水的作用是有明显区别的,至少作用过…  相似文献   

7.
行龙司雨,自秦汉以降,多见诸文人墨迹与画卷之中。世人以为,龙自夏商产生以后,便独具司雨之功能。今吾人所见之文献,无过于殷商甲骨者。本文利用大量卜辞之“龙”、“雨”辞条,排比考鉴,发现此二字基本不在同一龟版中出现,故作出“商龙不曾司雨”之结论。有商一代,主雨者乃全能之“帝”。商人祈雨,卜问的对象是帝。帝可令“雨”,亦可令“不雨”。亦有焚巫尪以祈雨者?疚目疾炝私醪反?仅发现五条“龙”、“雨”并现者。然其中四条读作“宠”,一条系地名“龙田”,均与司雨无涉。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长恨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巨大而长远:一是给戏曲、小说、诗歌的创作,在故事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艺术表现技巧等方面提供了借鉴和发挥的空间;二是一些诗句被化用,尤其是“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之句,启发文人创造出“梨花”与“杨妃”互喻的表达范式,成为吟咏梨花诗词中的常用典故.“梨花一枝春带雨”也被词人用来抒发离情别绪,有“梨花雨”、“梨花枝上雨”、“梨花春雨”、“梨花泪”等形态.  相似文献   

9.
从在线课程建设和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入手,分析了雨课堂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对“雨课堂+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将在线资源和雨课堂等教学软件有机结合,采用“课前—课中—课后”的授课模式,课前阶段主要以发布教学任务为目的,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和路径;课中阶段以针对性教学、师生互动、分组讨论的翻转课堂为关键;课后阶段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旨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平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度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断更新,“信息化教学”必然成为中职教育教学手段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了“雨课堂”在中职英语听说课堂中的应用,运用“雨课堂”的各种功能,充分发挥“雨课堂”在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和课后拓展中的优势,使枯燥乏味的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为学生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同时,文末也讨论了中职英语课堂运用“雨课堂”亟须解决的问题和“雨课堂”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故事一:感谢那天的雨上课铃声响过三分钟了,尽管我在讲台上再三地喊“:已经上课了,我们大家不要被窗外的雨所吸引……可同学们还是无动于衷,仍是看外边的雨。我思索片刻,来了灵感……我走下讲台,和同学们一起看雨,我突然问:“大家都看到了什么?”有的同学说“:看见雨了。”我追问“:雨中有什么呢?”同学们七嘴八舌“:雨中有操场、有树木……有几个老师在走路……”我提出新的问题:“我仿佛看见操场、树木……在幸福地笑着。谁能说说它们为什么笑呢?”同学们又七嘴八舌“:雨滋润了它们……洗净了它们……”我加重语气表示肯定,又提出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水波 《考试周刊》2009,(13):15-16
叶维廉先生作为一位诗人,其诗歌中的意象成为诗歌的一大特色,“窗”和“雨”就是其中鲜明的两大意象。他的许多诗中都有这两个意象的呈现,它们倾注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现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叶维廉的诗中,它们是“郁结”与“突围”这两个主题的集中体现,诗人的特殊在于他透过“窗”观察了“雨”景,又在“雨”中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13.
胡海鹏 《学语文》2003,(4):36-36
戴望舒的《雨巷》中有三个主要的意象:我、姑娘、雨巷。一致的看法是:“姑娘”象征理想。而“我”、“雨巷”是否有象征意义,各人的理解不尽相同。笔者以为,“我”、“雨巷”不仅有象征意味,而且与“姑娘”这一意象一样,有更深层的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14.
1.(山西太原市)请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写一句话。情谊是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高适送别董大时真诚的劝慰;。2.(北京市课标A卷)阅读下面的语段,将其补充完整,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连贯。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久雨不晴,人们管它叫“霉雨”;久旱而雨,人们管它叫“甘霖”。它或为丝丝小雨,温柔连绵;或为滂沱大雨,快疾迅猛。“两三点雨山前”,勾勒了雨的零落稀疏;“天街小雨润如酥”,描绘了雨的温柔润泽;“清明时节雨纷纷”,⑴;“白雨跳珠乱入船”,表现了雨的欢快活泼;“夜阑卧听风吹雨”,⑵;身世浮沉雨打萍”,慨叹了雨的…  相似文献   

15.
进入智能计算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智慧教学工具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混合式教学在智慧教学工具的帮助下实现了多平台、多终端的应用与拓展。文章依托“雨课堂”“课堂派”等智慧教学工具,构建了“互联网+课堂+移动终端”的新型汉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然后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对该模式进行了满意度检验,并进一步探讨了未来汉语混合式教学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6.
雨韵     
雨,在古今诗文中是个不可或缺的意象。雨,不只是给我们带来凄冷,也意味着一种情调与一种力量。下面两位作家就借助于优美的文字抒发了对于“雨”的理解与深情。从维熙先生的《雨韵》写出了雨的灵性,洗涤肉体的污秽,安抚伤痛的灵魂,给人以向往、满足、欢乐。以“雨”喻人生,给读者深刻的人生感悟。《听雨的奢侈》用如“雨”般的诗意描绘了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听雨感受,给人独特而全面的听雨感知,暗示了生命成熟的过程——既要保持青年人的热情、激情,又要有一份平和的心态,生命才能走向圆满。(田野)  相似文献   

17.
唐宋,是古典诗词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在唐宋纷繁的诗词意象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态的“雨”意象群。打开唐宋诗词作品,到处听得到沙沙雨声。杜甫诗中“雨”意象出现了246次;李商隐也是写雨高手,诗中有关“雨”的意象出现了73次;柳永也对雨有所偏爱,作品中通过雨的意象运用,从而营造出万千情愁的手法不下15处。真可谓雨意信手拈来,秀外慧中、以柔为美的民族个性被融贯在纤柔的境界之中。本文试将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分为喜悦之雨、愁苦之雨、清雅之雨、禅理之雨四类,并就其各自蕴含的人生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一、喜悦之雨在喜雨诗中…  相似文献   

18.
“雨课堂”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联合研发的易学、易用的一款教学工具.基于“雨课堂”,教师能够将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环节连接到一起,构建良好师生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弊端,在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与兴趣得以提高的同时,实现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瞧!下雨了,雨中的花儿是那么娇艳,雨中的小草是那么精神,雨中的树叶是那么清爽,雨中的大树神采飞扬。听!雨在唱歌,春天的雨“沙沙沙”,夏天的雨“哗哗哗”,秋天的雨“刷刷刷”,冬天的雨“浙浙浙”。看!雨是有颜色的,春天的雨是嫩绿色的,夏天的雨是翠绿色的,秋天的雨是金黄色的,冬天的雨是洁白色的。雨在说悄悄话,她走到花儿旁,告诉花儿是多么美丽;她走到小草旁,告诉小草是多么快乐;她走到小树旁,告诉小树快快长大;她走到小朋友身旁,告诉小朋友茁壮成长。雨给人们带来了希望,雨给大地带来了生机。雨是生命的源泉,雨是万物生长的根本。雨@王梦…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9,(3):F0002-F0002
一人好酒,坐房太久,其仆欲令其去,周见天阴,说你:“天将雨了。”其人说:“将雨怎么去的?”稍间下雨,许久雨住,仆又说:“雨住了”。其人说:“雨住了还怕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