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武当太极掌     
郭兆凤  李银泉 《武当》2004,(10):20-21
武当太极掌依循大自然规律,根据人体工程学和生命科学原理,精心研发,采用多功能结构,综合了气功、中医经络学、张三丰调息论、太极十三势法、武当赵堡太极拳、华佗“五禽戏”,吸取形意、八卦和太极拳各家精华,结合生物细胞生长方式,集先哲中华武术之精髓.遵易经洗髓二经之义,取周子太极图之形,  相似文献   

2.
张子英 《武当》2014,(9):28-29
赵堡太极拳之“承架”,本意为继承了张三丰太极拳的原风原貌,原汁原味,故名“承架”。无论是拳架、推手、散手和擒拿,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武术抗敌御侮的高水平,特别是体现了武当内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阴阳对立统一的上乘境界。故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自张三丰传授以来,从武当山到河南温县赵堡镇,以承架为旨规,继承太极正宗功夫而代代流传下来。我有幸于二十世纪70年代拜赵堡太极拳大师刘瑞为师,学练赵堡承架太极拳,  相似文献   

3.
王玮 《武当》2005,(9):13-14
一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源于元明时期武当道家张三丰真人的太极内丹养生修持文化体系,后流传河南温县赵堡,经过四百余年,历代热爱太极拳知识的赵堡传人身练体悟,不断实践与总结,继承发展到今天,形成一套地道传统的,能动、能行、能用的,具有卫生、养生作用并可防身的内外兼修功法。武当赵堡太极拳契合传统天人合一的太极思想,历代修炼者从认识阴阳契入修炼本质,以现实的  相似文献   

4.
王玮  吴忍堂 《武当》2004,(9):17-19
武当赵堡太极拳源于张三丰的太极内丹学炼养思想,是张三丰在上阳子陈致虚、扶摇子陈抟的内丹修炼体系上的继承和发扬。修炼士王宗岳传河南省温县赵堡镇人蒋发。从蒋发到今天,武当赵堡太极拳在赵堡镇已相传400余年,是十几代人以身证司可行能行的大法。太极拳不是某个张三李四发明的,故不应姓张也不应姓李。  相似文献   

5.
李万斌 《武当》2010,(12):34-36
(21)《武当》1987年第一期载有刘会峙先生《武当赵堡太极拳的源流及特点》一文,其中述及赵堡太极一支传递关系是,张三丰——王宗岳——蒋发——邢喜怀——张初臣——陈敬伯——张宗禹——张彦——张应昌——张汶——张金梅——张敬之——侯春秀——刘会峙等,至此共为十四代。  相似文献   

6.
柯超  大江 《武当》2005,(12):3-5
金秋武当,景色宜人。10月18日,期待已久的“首届武当赵堡太极拳联谊大会”在武当内家拳法的策源地武当山隆重举行,来自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8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18个省市自治区的26个代表队近800余名武当赵堡太极传人汇聚武当山,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功法演练、功理探讨、太极散手等武事活  相似文献   

7.
关宝君 《武当》2011,(2):40
2010年10月,受美国北德州太极功夫学院、北德州达拉斯地区华人协会的邀请,中国著名赵堡太极拳名家,武当赵堡太极拳悟清拳法研究会会长、总教练吴忍堂先生,携弟子关星赴美进行中美太极文化交流。此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国武当经典太极功夫,揭示武当赵堡太极拳真谛。10月的达拉斯地区阳光明媚,景色怡人。吴忍堂大师亲临北德州达拉斯地区进行太极文化交  相似文献   

8.
《武当》2010,(6):I0002-I0002
孟夏五月,西安赵堡太极拳研究会秘书长王玮率领西安赵堡太极拳研究会拳友一行36人,来到了道教对地武当山,拜谒武当主神真武大帝和武当拳法创始人、开山祖师张三丰。  相似文献   

9.
《武当》2000,(4):66-67
李派太极拳是较赵堡、陈、杨等太极拳晚生的一个拳种。但它仰宗祖师张三丰,根脉连武当,所以文化源流久长而古老。李派太极拳直源北派之一的杨露禅先师和南派甘淡然(甘凤池先师后代)先师,乃南北合流融汇而成,时称“武清派太极拳”。而门中代代相传李派太极拳更属张三丰祖师弟子金蟾子(俗名李道宗)一脉,故称“武当悟休金蟾派太极功”。今著名“钓蟾功”仍在本派流传。据传,李瑞东老先生功至高能而达神奇且独领风骚,有赖此功。  相似文献   

10.
侯战国 《武当》2006,(2):17-18
中国太极拳流派虽然很多,各具特色,但归根结底,都是张三丰祖师所传授的。武当太极拳的发展变化,追根溯源,都是武当太极的不同表现形式。而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则较完整和系统地保留了张三丰祖师所传授的原始太极拳术,因而最具武当传统特色。在理论上,它有张三丰、王宗岳以及历代太极宗师们的拳经、拳论、秘诀、歌诀、拳谱;在技法上,它有完整的二十四法,即上、中、下各八法,特别是下盘秘腿法,是传统的武当正宗绝技;在健体上,有内外五行理论和内外修炼法。其上乘功法要求哼哈二气凌空劲的无形弹放,做到以静制动,使犯者应手即仆。它的特点表现在: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含而不露,上下相随,以慢胜快,随曲就伸,动急则急  相似文献   

11.
《武当》2011,(2):2
武当赵堡太极拳名家吴忍堂及弟子关宝君。吴忍堂先生,1949年11月生于西安。自幼随父学习道家内功及中医之术。1961年拜父亲挚友——赵堡太极拳第十代宗师郑悟清先生门下学艺,深得恩师喜爱和器重,精心严教,悉得太极真谛,为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正宗传人。吴忍堂先生现为西安市武协常委,武当赵堡太极拳悟清拳法研究会会长、总教练,中国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并担任多个社会团体、武警部队的武术顾问和教练。入编《中华太极人物志》、《中华传统武术精英》、《中华传统武  相似文献   

12.
张天绪 《武当》2008,(8):36-36
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刘瑞先生,自1964年师从太极拳一代宗师郑悟清老先生修炼武当赵堡太极拳以来,四十余载如一日,太极功夫已臻炉火纯青之境。 刘瑞先生谨记先师发扬光大太极拳之师训,在自己修炼的同时,以弘扬武当拳法为己任,全身心投入太极拳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3.
郭兆凤 《武当》2006,(2):13-13
武当赵堡太极拳源传自道家,由来于武当,由老子的传人张三丰先生所创。三丰先生,号称游道人,二传明朝王宗岳(字林桢),王宗岳传高徒蒋发,蒋发(出生于明代万历二年)于1605年传于河南温县赵堡镇邢喜怀先生,邢以地域名冠名的赵堡太极拳派由此而兴起。  相似文献   

14.
《武当》2005,(5):63-63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武当内家拳派的重要拳系,是武当北派太极拳的重要源头,上承张三丰、王宗岳,中兴于河南古怀庆府(今温县) 赵堡镇,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她嫡传正脉,古朴自然,内涵精妙,不仅养生,尤长于技击。农耕时代的数百年间,她以温县赵堡为基点, 承上启下于晋、豫、陕、鲁等地,世事沧桑,薪火不断,本真常在,高手辈出。今海内外泛波荡漾,颇具欣欣向荣之势。为了在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上,整体推进武当赵堡太极拳的发展,现应赵堡太极拳广大传人的热  相似文献   

15.
王修雨 《武当》2009,(2):22-23
笔者经仔细研究发现,武当张三丰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理论,虽都同用“太极”一词,但二者区别较大,在陈式太极拳理论中可寻找出“经络”、“易经”“兵法”等痕迹,拳架与拳理互相渗透,密不可分。武当三丰太极拳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等,太极两仪之理是张拳应用之本。  相似文献   

16.
《武当》2005,(6):65-65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武当内家拳派的重要拳系,是武当北派太极拳的重要源头,上承张三丰、王宗岳,中兴于河南古怀庆府(今温县)赵堡镇,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她嫡传正脉,古朴自然,内涵精妙,不仅养生,尤长于技击。农耕时代的数百年间,她以温县赵堡为基点,承上启下于晋、豫、陕、鲁等地,世事沧桑,薪火不断,本真常在,高手辈出。今海内外泛波荡漾,颇具欣欣向荣之势。为了在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上,整体推进武当赵堡太极拳的发  相似文献   

17.
李光富 《武当》2006,(3):13-14
作为中华武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武当赵堡太极拳,从创立发展到现在已有四百年的历史了。这是一个以道教教理为指导,以武当道教张三丰祖师为宗师,以武当山内家养生功夫理论为行为规范的武术流派。元末明初的高道张三丰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张三丰,又名张邋  相似文献   

18.
《武当》2005,(4):63-63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武当内家拳派的重要拳系,是武当北派太极拳的重要源头,上承张三丰、王宗岳,中兴于河南古怀庆府(今温县)赵堡镇,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她嫡传正脉,古朴自然,内涵精妙,不仅养生,尤长于技击。农耕时代的数百年间,她以温县赵堡为基点,承上启下于晋、豫、陕、鲁等地,世事沧桑,薪火不断,本真常在,高手辈出。今海内外泛波荡漾,颇具欣欣向荣之势。  相似文献   

19.
十三妹 《武当》2009,(6):14-15
“继中二十一式养生太极拳”者是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王继中先生创编。继中先生出身于太极世家,自幼随父修炼太极拳,后师从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国际太极拳特级大师宋蕴华,至今已近六十个春秋。先生是天津市河东区体育局太极拳主教练,真诚为中老年朋友授拳,深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被中老年朋友誉为“搭建健康平台的人”。  相似文献   

20.
卢信友 《武当》2015,(2):18-21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大名拳,同属太极拳六大派。因历史的原因,赵堡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工作起步较晚,科学化、规范化推广更是远远落后于其他太极门派。截止目前,赵堡太极拳还缺乏一套标准的初级套路,这非常不利于赵堡太极拳评段、竞赛等推广活动的开展。鉴于此,浙江台州的卢信友老师在师父王海洲及各位同门师兄的支持下,依据赵堡太极练法旨要,结合竞赛要求,创编了"赵堡太极拳初级套路(讨论稿)",以期抛砖引玉,诚邀更多赵堡太极名家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搞好修订,最终形成赵堡太极拳初、中、高级标准架,以利于赵堡太极拳更好的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