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研究和红色文化育人工作,4月21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办的"学习党史传承红色文化研讨会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图书...  相似文献   

2.
2013年6月,教育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决定联合设立8个"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纳入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嘉兴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是其中之一。研究中心成立近两年来,在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和直接指导下,认真做好顶层设计,分年度落实研究计划,努力打造研究高地和育人园地。  相似文献   

3.
<正>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5周年,推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教育宣传,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5月7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与赣南师范大学教育部基地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高校党史教育论坛"在赣南师范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4.
<正>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5周年,推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宣传教育,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2016年5月7-8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与赣南师范大学主办,教育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承办"第二届高校党史教育论坛"在赣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  相似文献   

5.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和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6月11日,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在复旦大学举办"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与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讨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  相似文献   

6.
<正>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党史研究,全面挖掘琼崖红色文化资源、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2021年6月5日,由中国史学会指导,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南省史学会与琼台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觉醒时代的琼崖:琼台与海南党组织的诞生"学术研讨会在海口召开。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琼台与海南党组织的诞生"主题,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正>各高等学校:为推动中共党史、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教育宣传,充分发挥中共党史资政育人作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赣南师范学院拟于2016年4月  相似文献   

8.
曾耀荣简介     
<正>曾耀荣,男,1969年11月生,湖南省邵东人.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贛南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历史学教授。贛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专门史硕士生导师,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委党史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櫰《红色文化学刊》是201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的专业学术期刊(刊櫰櫰号:CN36-1345/D),国内外公开发行,由赣南师范大学主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櫰櫰櫰櫰地"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承办,是国内外红色文化研櫰櫰究者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櫰櫰。櫰櫰《红色文化学刊》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櫰櫰櫰櫰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聚焦红色文化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跨学科创新研究,櫰櫰深化学术探讨,开展国际对话,反映国内外红色文化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创新成果,打造红櫰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办的"苏区精神: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2月20-21日在赣南师范学院举行。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着"苏区精神: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的主题,分别探讨了苏区精神与民族复兴、苏区时代价值、苏区精神的传承、苏区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中央苏区反"围剿"等问题,拉开了教育部基地学术年会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红船精神和铁军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出我党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爱民宗旨,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优秀的政治品质。探究两者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更好地传承红色资源和红色基因,为当代中国建设寻找精神支撑,推进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1月15日是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的纪念日。为深入研究、宣传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传承伟大的遵义会议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遵义师范学院联合举办了"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座谈会"。2014年12月13日,座谈会在遵义召开,来自国内相关领域的97名专家参加了会议。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  相似文献   

13.
湘赣边区红军标语是革命先辈们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思想智慧、斗争艺术的结晶,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牺牲、奋勇向前、与时俱进的伟大精神品格,承载着极为丰富的党史文化,是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极为重要的历史素材。高校应充分挖掘、提炼红军标语的红色文化意蕴,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会实践等角度,切实提升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一贯有重史且尤重近现代史的传统.从革命时期与全面建设时期的党史和革命史教育,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史和近现代史教育,再到新时代提出加强"四史"教育,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研究和教育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把握历史发展主流、注重现实关怀的重要特征.这两个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重史传统中的重要精神基因,也是开展"四史"教育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5.
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深入研究和诠释革命精神对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发挥资政育人具有重要意义。红旗渠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革命文化的精神标识。在新时代,如何诠释红旗渠精神,就要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家国情怀,从社会主义伟大飞跃的历史进程,从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基本任务的要求进行现代性诠释,进而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对任何政党而言,牢记党史,在党史中汲取养分、获取信心,不但能警醒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初心、奋力前进,还能在前行道路上修正方向、提升政治能力,以实现更远大的目标.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文化灵魂所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体现中华优秀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文化.因此,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意蕴进行挖掘弘扬,对制度建设的演化历程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深化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推动党内政治文化从"文化中轴"向"制度中轴"演变.这对坚持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为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谱系。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深刻诠释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内涵。为了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下去,黑龙江省大庆市依据《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要求,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探索基于地域文化基因推动党史教育进课堂的路径,让学生在课程建设中切实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  相似文献   

18.
国外对中国共产党的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革命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后,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呈现出了关注现实和从党史中寻求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研究路向。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功,国外出现中国共产党研究热潮。国外学者研究中国共产党,既有客观评价,也有文化误读。我们应对国外研究进行批判性阅读,加强中外学界交流,建立中国学术走出国门的长效机制,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为构建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国际形象而努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孕育的思想观念和伟大精神,对于新时代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和高尚人格具有鲜明的指引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充分发挥党史的育人功能,积极探索党史学习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融合路径,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提炼时代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涵养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20.
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坐标,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精神引领、精神支撑、精神滋养的重要功能,是开展大学生党史教育的红旗帜、活素材、营养剂,实现长征精神与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时代之需。在推进二者融合的进程中,出现了教材建设不完善、教学设计不精准、网络载体利用不充足和校园文化建设不充分等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坚持教材育人、课程育人、网络育人和文化育人相统一。融入高校教材建设,深入挖掘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积极运用长征精神;融入网络载体建设,广泛宣传长征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自觉践行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