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艺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活动中去,从而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并使他们的听觉和身体协调得到良好发展,就要充分利用舞蹈的作用。一、在课堂上运用“体态律动法”“体态律动法”是由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斯(1865—1960)首创的,这一概念目前我们理解为,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假定的动作,以加强对音乐的注意和记忆,促进学习者自我表现的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达到音、舞不分家。律动可以单一动作重复练习,也可将几个关联的动作连接组合成律动组合练习。在课堂中,可以做形象动作…  相似文献   

2.
律动是学习舞蹈和音乐游戏的基础。如果幼儿对律动的基本动作掌握得好,学习舞蹈和音乐游戏就比较容易。但幼儿学习律动不可能一次完成,如果反复机械地练习,又显得枯燥乏味,这个问题在小班幼儿中尤其突出。对此教学难题,我尝试着在随机教学中解决。这天,我正带着孩子在花坛边观察花卉。一只美丽的花蝴蝶翩翩飞来,孩子们见了立刻兴奋起来。我立即说:“我们都来学花蝴蝶飞好吗?”没等我说完,孩子们就“飞”了起来。但我发现大多数孩子没有把蝴蝶飞的动作与鸟飞的动作区别开来,于是我就边讲边示范:“花蝴蝶飞起来翅膀是在头顶相碰后再分开的。”  相似文献   

3.
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为基础的表现性的艺术活动,非常符合青少年活泼热情、好动好奇、模仿性强等生理心理特点。自古以来,舞蹈与音乐就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是形体美与音乐美的交融,它在音乐课中有律动、歌表演,舞蹈表演等表现形式.在不同课型教学环节中,尝试融入舞蹈和体态律动,会有不错的效果。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乐曲中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有助于启迪、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美的能力。舞蹈使音乐课堂充满了快乐和活力,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4.
一、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观念与操作误区1.合作学习形式化。目前课堂上教师们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中有“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在操作中尚存在着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学生“合作学习”是只“作”不“合”,学生大多“各自为政”,有的搞“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思状;有的你争我抢,谁也不听谁,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有“形”无“质”的合作,其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5.
以往,小学音乐大纲明确规定:低年级设“唱游”课,中年级设唱歌课,高年级设音乐课.后来,都改为唱歌课了.现在,又有将低年级的唱歌课改为“唱游”课的趋势.对于中年级可否上“唱游”课,似乎尚无人论及.我从事多年中、高年级唱歌教学,想借此篇幅浅谈一点认识.一、什么是“唱游”“唱”即教学过程中的音乐活动,“游”是对“唱”的演绎和加强.如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拍掌、跺脚、捻指、演奏、舞蹈都含有“游”的因素.它与音乐、语言、舞蹈、演奏紧密地联系,而以音乐为核心,具有丰富的“唱游”内涵.日内瓦音乐学院教授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而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为此,他创造了“体态律动学”.通过节奏的因素,把音乐、语言、舞蹈和表演紧密结合,学生逐渐掌握音乐和表演的即兴性,并带有自己的创造性.这种“律动”就包含“游”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浅谈律动     
律动具有游戏性和表演性,是孩子们所喜爱的一种活动,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增强孩子的节奏感,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一般来说,律动的节奏都很鲜明,孩子经过训练,能按照老师弹琴的节奏来完成基本动作。在律动活动中,孩子们的节奏感会明显地得到锻炼和提高。律动的内容都是由儿童舞蹈的基本动作构成的。孩子们做律动时,往往把自己置身于动作的情境中,尤其是做那些模仿性的动作,他们的表情作常丰富,而且模仿得十分逼真。如幼儿做打枪的律动时,老师只要求做动作,可孩子们不仅有动作,而且还发出打枪的声音,做出打枪的表情。由此可见,律动能使幼  相似文献   

7.
教学年级:初一教学目标: 一、在交流和表演活动中认识新同学,建立新友谊。二、有兴趣地学唱歌曲《希望与你同行》,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表达情感,加深对友谊的理解。能在歌曲《大家一起来》的乐声中有节奏地律动,能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体会参与的乐趣,感受愉悦的集体氛围。  相似文献   

8.
音乐课中的唱游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一、律动教学是培养学生表现歌曲情感的重要环节。律动是身体随着音乐而进行的各种有节奏的动作。律动还能借助儿童的身体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律”是音乐的弦律,“动”是动作。它可分为:“体态律动”“节奏律动”和“模仿律动”。不论是哪一种律动,在教学中首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专心听音乐,然后要求他们把歌曲唱准、唱好,再配合少量的动作。动作设计力求简单易学,活动范围不要过大,要有音乐性。如第二册教材中《小宝宝睡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舞蹈作为幼儿的一种自我表现方式、娱乐方式,在幼儿园生活中为许多幼儿所喜爱.然而,放眼现今的幼儿园舞蹈,大体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娱性的游戏舞蹈,全体幼儿必须参加,其内容为儿歌组合、形体律动、表演说唱等且附属于音乐;另一种则是幼儿园开设的部分幼儿参加的舞蹈班,学习一些基本动作元素和简单的成晶舞蹈,以备参加各种活动.这人为地将幼儿舞蹈这门原本属于孩子们的艺术蒙上了灰色的阴影.  相似文献   

10.
一、多变以前上音乐课教室布局是“秧田”式课桌椅布置,教师高高在上,也不利于学生做律动或舞蹈表演。我尝试着把桌子拉到一边,让学生坐凳子,有时围成圆形,老师在中间讲,或围成“V”型、“U”型等,教室里留出较大活动空间,让学生活动。有时干脆师生都坐在地上,我和学生融为一体,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二、多听以前的教法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把歌曲分解得支离破碎,不能给学生留下完整印象。我想,一首流行歌曲,老师没教,家长也没教,但学生却会唱。这说明学生是听会的。于是,我就在课堂上尝试着让学生多听,让他们在聆听中去感受音乐,体…  相似文献   

11.
“律动”一词是由希腊语“Ryhmos”变化发展而来的,英语称“Rhythmic”,是节奏的意思.对于正常儿童,他们可以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然而,聋哑儿童由于听力障碍感知音乐十分困难,在传统的律动课教学中,我们通常看到教师一般都是凭借自己的动作示范来教学生,靠脚踏鼓的强音刺激和地板的振动传导以及手打拍子时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的训练结果虽然能使聋童感受到一定的节奏和音乐旋律,但是忽略了利用其它教学手段,例如,聋校的律动教室普遍设黑板、投影仪等设施,而教学中很少使用配画套色的画片或板书等,学生对舞蹈动作所表现的意义理解不深,因而动作的表现力不强,缺乏明快的节奏感、韵律感和灵气,情感的表达也不准确、不丰富.“体态律动学”的创始人达尔克洛兹对人们感受音乐时情态的描述是“对音乐的感受不仅反映在心理上,同时也反映在身体上,当人们听到好的音乐时,会自然而然地、情不自禁地摇头晁脑,甚至手舞足蹈”然而这一情景是很难在聋校律动课堂上出现的.所以“使聋童感受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音乐旋律”是聋校律动课  相似文献   

12.
秋叶(中班)     
目标:1.学习演唱歌曲,尝试用强弱变化的歌声表现歌曲中“转”的上扬和“摇”的下落。2.能创造性地表现秋天的树叶飞舞、旋转、飘落等姿态,充分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准备:1.观察树叶在秋风中飘舞的形态。2.录音机,律动音乐磁带,歌曲《秋叶》磁带,歌曲图谱,树叶。过程:一、热身律动1.播放一段轻音乐《大地为你歌唱》,在清脆的鸟叫声中,教师导入:一天,一群美丽的小鸟飞到一片山坡前,把种子播撒在山坡上,期待种子长成一棵棵大树。让我们来学学种子们怎样发芽,长大吧!2.幼儿边听音乐边尝试用形体动作表演:种子在泥土里睡觉→发芽→渐渐长高→成为…  相似文献   

13.
笔者因工作关系常去幼儿园看孩子们上课、活动。上课时,常见少数幼儿一再举手要求发言或表演,教师总是有求必应,有意给他们多次发言或表演的机会,而多数幼儿则习惯于坐着“洗耳恭听”。无疑,这些经常发言或表演的孩子大多聪明伶俐,他们的发言或表演往往十分有趣。如一堂听乐曲自编舞蹈动作的音乐课,一位小姑娘被老师四次请到讲台前作示范表演,而大多数孩子却没有挨到一次表演的机会。这种情形在观摩课中更为常见。表面看,课中教与学  相似文献   

14.
唱游教学是学与玩的教学。它用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用协调的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它的主要内容有律动、音乐游戏、儿童舞蹈及其基本步法、歌表演及小打击乐等。目的是让孩子喜欢音乐,乐于学习音乐,在音乐活动中激发情趣,培养乐感并掌握浅显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唱游教学是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及对音乐的可接受程度来进行,使儿童在唱唱、跳跳、画画、学学、玩玩活动中受到熏陶,丰富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并在感知音乐过程中体会音乐的美感,产生愉悦的心情。 学生在教师设计好的程序中活动,创造力受到限制,一旦导演(教师)不指导,他们便无所适从;即兴表演动作被动、单调、死板、不自然。如何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热情主  相似文献   

15.
郝璞 《华章》2011,(27)
“颤膝”是藏族舞蹈中最具特色的动律特征,也是藏族舞蹈的风格性标志.在藏族舞蹈中无论是踢踏、弦子、锅庄舞都离不开“颤膝”.“颤膝”动律贯穿于藏舞的动作始终,“颤膝”训练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我们对藏舞学习及表演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习藏舞应把“颤膝”的训练作为藏舞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和重点训练内容,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藏舞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内容分析 律动活动是启智教学音乐训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中学生随乐曲学习兔跳、兔蹦的基本动作,并创编木偶兔子的动作等几个环节,作一些基础的律动练习,使学生在身体协调等方面得到锻炼,通过参加音乐游戏发展学生的表演能力、发掘他们的节奏智力,为学生创设人性化、弹性化的自主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三、律动、舞蹈参与程序举例动作参与音乐感知的方法历来被公认为是幼儿理解、享受音乐的最自然、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动作参与在这里主要是指用有一定艺术性的形体韵律动作,跟随被欣赏的音乐进行创造性表演的一种欣赏音乐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能使幼儿对所欣赏的音乐产生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而且能使幼儿逐步认识音乐与动作的内在联系。律动、舞蹈参与的常用指导程序有如下三种: (一)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程序这种程序用于作品较难、幼儿水平较低且缺乏足够创编经验的情况下。一般步骤表面上非常类似于传统的律动、舞蹈教学。但事实上,该程序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韵律动作的教学使幼儿熟悉被欣赏的音乐,了解其性质、结构和享受参与快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强调音乐,强调动作与音乐在性质、结构方面的联系,同时还必须  相似文献   

18.
在幼儿园,由于教师存在这样的想法:男孩不会跳舞,跳舞是女孩子的事;男孩对舞蹈动作的接受能力差、反应慢,跳起来也不好看,因而舞蹈课上,老师把重点放在辅导女孩子身上,到台前表演也很少有男孩的份。节日来临或幼儿园要开展活动需要排练舞蹈,女孩子更是成了宝贝疙瘩,男孩却常被撇在一边。这种现象对男孩的成长是不利的。第一,舞蹈是人在大脑支配下,用形体动作、神态表情等来表现音乐所描绘形象的一种全身心的协调活动。幼儿园的舞蹈教学能促使幼儿机体各部分,尤其是上下肢、手眼的动作协调。如果男孩总是没有跳舞的机会,那么他们肌体动作的协调性发展就有可能滞后,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影响男孩今  相似文献   

19.
“律动”又叫“听音动作”。“律”是音律,“动”是活动,律动是在“音乐语言”的指挥下所作的有规律的活动,即以音乐代表语言,指令幼儿活动。如起立,坐下,集中,散开,开始,结束,走各种步伐等,都可以用音乐来“发号施令”。还可以用音乐让幼儿“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打鼓、敲锣、吹喇叭、开汽车、驾飞机以及学马跑、鸟飞、鱼游、兔跳等等。这种在优美音乐伴奏下的活动,幼儿是十分喜爱的。律动可以培养和提高幼儿音乐欣赏和舞蹈活动的能力,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幼儿园的  相似文献   

20.
今年六月,我们在太平巷幼儿园大班上了一节实验课。上课开始,复习了歌曲和几个律动后,老师说:“今天要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听完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好了说出来,然后用舞蹈动作表演出来。看谁最能干!”接着老师慢慢地说:“假如你是一只鸡,早晨起来去做些什么事呢?老鹰来了,你怎么办呢?”老师重复一遍后,小朋友一个个举起了小手。一个小女孩站起来很认真地说:“假如我是一只大公鸡,早上起来喔喔啼!叫大家早早起。老鹰来了,我就赶快回家;老鹰飞走了,我再出来喔喔啼。”老师说:“请你把刚才说的情形表演给大家看好吗?我帮你伴奏。”于是小女孩跟着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