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天国史》是罗尔纲太平天国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该书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编撰体例,赢得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好评,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所创立的“新综合体”,是对中国传统历史编撰体例自觉 继承和发展,这种体例不仅了新时期中国史学发展的新要求,而且为进一步探讨中国历史编撰的新体例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班固是东汉时期史书编撰大家,他的编撰思想不仅丰富,而且自成体系."宣汉"是其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编撰思想的核心."断代"、"崇儒"、"会通"、"切世"都是其"宣汉"思想的衍生物."断代"思想催生出<汉书>"断代史"体例;"崇儒"思想使班固编撰<汉书>以儒家思想为是非准绳,"会通"思想生成了班固"上下博洽"的编撰方法,而"切世"思想注定了<汉书>具有明显的为东汉政治服务的特征.正是由于班固有着丰富的编撰思想和较为严密的思想体系,<汉书>的编撰才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汉书>一经编就即成史学经典,对后世史书编撰的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全日制五年制小学历史课本上册(以下简称“上册”)的内容及教法谈些粗浅的看法。小学历史课本上册教材在编写体例和内容安排上我们认为有以下一些特色:(一)红线穿珠,以点带面。教材不是采取习惯用的朝代更替体例,而是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红线穿起了一颗颗珠子。所谓“珠”,即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或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形成最具代表性的点来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概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三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教材只穿了《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魏孝文  相似文献   

4.
《文场秀句》是唐五代民间流传的启蒙教材,可惜是书在传世典籍中已散逸,幸赖敦煌文献得以部分保存。从敦煌本《文场秀句》的情况来看,是书虽采用了类书的编撰体例,然尚有其独特之处。《文场秀句》“事文兼采”的体例与《编珠》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通过考察敦煌本《文场秀句》的“事文兼采”体例,探讨“事文兼采”体例的来源与发展,从而更好地认识其在类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与相关书籍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2010年高考全国卷1第12题: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  相似文献   

6.
赵陆阳 《天中学刊》2024,(1):144-149
罗马法精神既包括罗马法的法律条文,又包括其立法原则、编撰体例、编撰流程等内容。罗马法精神的近代嬗变一方面体现在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依据国情对罗马法内容及其精神的改良中,另一方面体现在马克思对罗马法宗教神学因素的批判中。在近代西方国家对罗马法编撰流程、法律内容、编撰体例的借鉴中以及马克思法学观对罗马法的扬弃中,罗马法精神的价值得到了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阮朝辉教授编著的《口才.礼仪.文化》著作不仅有别于传统的其它口才学、礼仪学,有其独创的体例;而且将口才与礼仪与文化三者内在的联系进行了学理的厘清。评说该教材的创新特色,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教材编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一第12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五德说,原试题如下: 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位的西晋应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法制历史上,从《法经》到《大清律例》,历代沿革损益,而每一次朝代更替都成为一次法制变革的契机。该文以中国历史上法典编纂的沿革为对象,旨在探求朝代更替后法律继承的一些共性之处,从立法思想、立法技术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史通》有关史书体例的理论知识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史通》较为详尽地考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记言体、国别体与通史的编撰;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编年体的盛行状况及其原因,指明这一时期史例中兴与编年体撰述盛行的特殊关系;批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纪传体史书撰述中种种“体统不一,名目相违”的弊端。《史通》对魏晋南北朝史书编撰中体例运用情况的考察,论证并充实了《史通》的史书体例的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对徽州方志和家谱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两种地方文献编修的内在互动性。徽州家谱为方志的编撰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且充实了方志的内容。徽州方志编撰的体例、内容等也直接影响到家谱的修纂,并使徽州家谱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2.
地方志浅淡     
我国史志的发展,自古讫今,史不绝书.根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掌管“邦国之志”的小史和“四方之志”的外史,“四方之志”即当时诸侯各国的历史:《郑志》即郑国的历史,《晋乘》即晋国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编写的《禹贡》简要记述了全国的疆域、土壤、物产、赋税、风俗等方面.汉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通史.内容丰富,体例周详.以后编写的史书,特别是官方主编的断代史,率皆以《史记》为蓝本.班固写的《汉书》更开创了地理志的完善体例.从《史》、《书》开始蝉联了后代的国史,开辟了省县的史乘,成为地方志的嚆矢.  相似文献   

13.
《清史稿》是按照正史体例撰写的清朝断代史未定稿。该书第一次在国家级的断代史中收载各地治所的经纬度数据,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该书收载的经纬度数据出现偏差。本文仅就其"贵州地理志"的经纬度数据偏差加以解读,探明偏差及错误的原因,以利读者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间经历了数十次的朝代兴衰与更替,经历了兴盛于衰败的变迁.中国历史对中国历代社会发展乃至当代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科书的体裁主要有章节体、课题体和主题体,历史教科书的体例主要有通史体例、断代史体例和专题史体例。厘清历史教科书体裁、体例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丰富历史教科书的理论研究,创新历史教科书体裁和体例。  相似文献   

16.
柳明 《历史学习》2007,(10):18-20
中国古代的史书可谓浩如烟海、举世无双,体例也堪称丰富多彩。在各种体例的史书中,几乎都可以分为通史与断代史两类。并且,两者之间也有着深刻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教学“文本”空前匮乏的重要原因在于研究者“自贬”的心态,政治话语的遮蔽和沉迷“体例创新”,21世纪的教学“文本”的编撰应该进行多方开拓,重大调整和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18.
裕泰茶馆的墙上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这小道具的使用,可说是独具匠心的.历经三个朝代的茶馆,其摆设是经过多次“改良” 的,就连佣人都由伙计改成了“女招待”!而唯独“莫谈国事”这个小道具未被“改良”掉,并且随着朝代的更替剧情的深入,它变大了,增多了,你能说这是偶然的吗?!显然.这是老舍先生想利用它告诉人们:晚清也好,北洋军阀也好,国民党也好,其统治集团都是腐朽不堪,都是反人民的;在那样的社会里,让人民“莫谈国事”也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第四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问今是何世”一句。对这句话中的“世”字,截今为止笔者所能见到的选本都把它释为“时代”或“朝代”。查《辞源》“世”字条,第②个义项是“改朝换代建立新王朝为一世”。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常用词)中对“世”字有三条解释,其中第③条解释为“时代”,并引用了“问今是何世”为例。由此可见,“世”字确有“时代”,“朝代”之意,但我以为,在这篇文章的这句话里,“世”字所表示的词义并不是因“改朝换代”而形成的“朝代”、“时代”之意,而是一朝之中由于“皇帝的更替”而导致的“辈数”、“代数”的意思。理由如下: 一、从词义上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的政权更替后历史本质的不断循环,就形成了“无历史的历史”,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脚步声中,那些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反抗行为与悲壮故事后面遮掩着众多历史角色的体验和感喟。这些角色的灵魂悸动和灵魂裂变构成的故事多经磨损而不衰。《水浒传》在英雄女性原型、文本内在矛盾和文化矛盾的反映以及开头和结尾的文化寓言方面都存在着遮掩性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