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没曾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伍兵。离开军营20年后,又被授予上校军衔──河南省中牟县人武部政委穆瑞卿闪着明亮的双眼,激动地说:“能有今天,俺这是沾了新闻报道的光!”1969年12月,穆瑞卿凭着吹拉弹唱样样都会的专长,一进军营就被选进文艺队。在文艺队里,他见啥学哈,学啥会啥,而最使他感兴趣的是跟文化干事一起,下连队了解好人好事,回机关整理材料编写剧本。这使他养成了抄抄写写的好习惯。当了两年文艺兵后,他下到工兵连当文书,白天坚持到施工现场边干活边了解情况,晚上铺开稿纸开夜车,天亮后把写好的稿件投向报社,再将…  相似文献   

2.
提起他,可能很多人都熟悉,熟悉他是一位痴迷于医学、新闻和歌词旋律中的青年军旅作家“医博士”从军1990年12月,在安徽省宿松卫生学校学医3年的张爱勤,像其他男儿样,带着火热的追求跨进了军营,梦想成为军营中的一位‘“白衣天使”。新兵训练结束,他分到通信连当了一名气普通通的通信兵,从医的愿望破灭了。可他坚信:“’力量在自己身上,路就在自己脚下。”张爱勤在默默地求索着,他的业余时间全部扑在医学研究上。两年后,张爱勤以一名战士的身份,参加了在北戴河召开的“全军第三届肾脏病学术交流会”(他是唯一的战士代表)。出…  相似文献   

3.
8年前,江苏一家报社的一名编辑在给一个叫李玉银的函授学员写鉴定时,特意加了这么一条评语:该生在写作方面很有发展前途。8年后的今年,此语真的得到应验:李玉银当上了北京军区某高炮旅的新闻干事。李玉银是1990年3月从山东利津县来到塞北军营的。部队火热的生活激发着他的创作欲望,新训期间,因在被窝里打着电简写稿的他被班长善意地“克”了好几次。1991年3月,他调进了政治部报道组。能有一个专门从事写作学习的环境,这对李玉银来说如鱼得水。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完全是两码事,他写的新闻稿件一次次被新闻干事“枪毙”了。于是他首…  相似文献   

4.
在我的军营生活中,“边走边唱”这四个字有其独特的内涵。6年前,我当了一名连队的业余报道员,天天琢磨着写稿子,半年时间,却不见一篇稿件见报,越写越灰心,干脆打起了“退堂鼓。”这年春节过后,军区一位姓李的作家到连队体验生活,连队干部说我是个“小秀才”,就安排作家当我的老师。我和作家睡觉铺挨铺,站哨肩并肩。军区来的大手笔,观察极细,生活中有点和风细浪就会被他敏锐的目光捕捉到。相处没多久,作家就发现了我的秘密并和我促膝长谈,告诉我别灰心,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时候,失败与成功共存,苦恼与欢乐同在,乐观地对待…  相似文献   

5.
我们早就想写写他──写他学步新闻路上的几次碰撞。碰撞之一:安逸与艰辛李居清一入伍,便把当驾驶员当作唯一目标追求着。指导员见他写得一手好字,让他写了几篇稿,结果团至的“军营之声”很快便给播发了。他成了连队的“小秀才”。指导员怎么也舍不得让他去开车。在当驾驶员与当报道员问题上,展开了一场“拉锯战”。他遇到了军营生活首次入生抉择的碰撞。人说生活像一名老师,她能给人无言的启迪。当李居清一次次地尝到了发表新闻后的喜悦,看到了连队官兵的兴奋与羡慕,他又“铁”了心做一名报道员。不久,他调到了团政治处当报道员,…  相似文献   

6.
法国摄影大师卡蒂埃·布列松说过:“照片是眼光,心灵与理智在一个唯一重要的瞬间里的结合”。久而久之,我终于读懂了这句名言所含的哲理。刘年来,他与新闻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追求这项神圣事业的坎坷途中,闯过了一道道布满蒺藜的关隘。一、糜不有初,鲜克有终“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兵”。他曾以此鼓励自己,并为之奋斗。在多姿多彩的军营这所大学校里,他最终走上了新闻的道路,并迷上了新闻摄影。老子日:糜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一个人选择了一个目标开始很容易,想干到底并有所成就则很少见。他30年拼搏耕耘,饱含着对…  相似文献   

7.
“天空虽没有留下痕迹,而我已经飞过。”黄明短暂的人生虽然只有31个春秋,但却留下了一个条坚实而闪光的足印。大熔炉催生了他的“记者梦”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为热爱军营,黄明走进了军队这个大熔炉;因为热爱新闻,黄明回了他的“记者梦”。1987年11月,又是一个征兵的季节。18岁的黄明按捺不住自己对军营的向往,报名参军入了伍。这时,他心中装有一个“小秘密”,到部队考军校、学技术、入党、提干。当接兵连长带着他和几十个战友一起上了火车、又换了汽车、再上轮船,一路风尘来到山东胶东半岛一个荒凉小岛的海军某部时…  相似文献   

8.
上帝     
“噢,上帝,我仁慈的主啊 !请赐予我金钱与力量吧 !”一位教徒虔诚地祈祷着。上帝 ?上帝在哪儿呢 ?  一位作家,他年轻时想描写的一个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人物形像。于是他便来到了乡下寻找他的写作素材。当他正漫无目的地走在田间时,一个身影映入他眼帘,只见那个人坐在一把破旧的椅子上,一条腿搭拉到了地下,一副穷困颓唐的样子,一只手拿着锄头正在锄脚边的小块白薯地,身后是一座仍旧很破旧的房子。这个作家高兴极了,他恨不得马上跑回家去,将他听看到的一切写下来,当他绕过旧房子时,不知是什么原因或是说意念、力量,他又回头…  相似文献   

9.
“猪司令”名叫孙永良,是驻豫某师侦察三连一级士官。一年来,他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痴迷于“爬格子”,成为小有名气的业余报道员。1997年12月底,孙永良带着对绿色军营的憧憬,带着全套的高中课本,来到某师。在新兵连,他样样工作走在前面,军事技术项项优秀。1999年3月,正是连队调配骨干时,他本来可以当骨干考军校。恰恰这时,连队饲养员调走,急需有人补充,是当骨干,还是当饲养员?经过一阵思想斗争,他毛遂自荐,当上了一名“猪司令”。在认真养好猪的同时,他总感到每天的生活除了养猪外,略显单调。于是,有一定…  相似文献   

10.
他,一位新闻战线上刚刚起步的“新兵”,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利用业余时间采写的稿件先后有230余篇被军内外30多家新闻单位采用。5次被部队评为优秀通讯员,一次荣立三等功,最近又被兵种评为“两用人才先进个人”。他就是驻河南洛宁县某部南京籍战士童金德。 1986年冬,小童怀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从风光秀丽的紫金山麓走进了豫西山沟的军营,当上了一名普普通通的汽车驾驶员,火热的军营生活,深深地感染着、激奋着他。工作之余,渐渐地萌发了用手中的笔讴歌军营的新人新事,讴歌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之情。在部队开  相似文献   

11.
潘时常走到哪里,三三五五的干部战士便簇拥到哪里,欢声笑语便追逐到哪里,功章、证书、鲜花也断不了铺陈在身后。一个普普通通的宣传干部,何以有这大的魅力?翻阅他发表的1000余篇新闻作品,回溯10多年我与他相处的日子,关于时常的点点滴滴便如园圃中的花和树,绰约约地在眼前次第展现。看似无缘却有缘,潘时常对新闻之所以欲罢不能,看似偶然中却包含着某种必然。当他怀揣着青年人的无限憧憬踏入军营的时候,也曾向往着能摸摸手术刀、摆弄摆弄无线电什么的。但是新生活吸引他的常常是干部战士学雷锋的新鲜事和军营中如雨后春笋般的新风尚。他凭着朦朦胧胧的“敏感”和热情,就  相似文献   

12.
潘时常走到哪里,三三五五的干部战士便簇拥到哪里,欢声笑语便追逐到哪里,功章、证书、鲜花也断不了铺陈在身后一个普普通通的新闻采写者、宣传干部,何以有如此魅力?翻阅他署名发表的1000余篇新闻作品,回溯10多年我与他相处的日子,关于时常的点点滴滴便如园圃中的花和树,水淋淋,绰约约的在眼前次第灿烂。11看似无缘却有线,潘时常5新闻之所以欲罢不能,看似偶然中却包含着某种必然。当他怀着青年人无限憧憬踏入军营的时候,也曾向往着能摸摸手术刀、摆弄摆弄无线电什么的。但军营新生活吸引他的常常是干部战士学雷锋的新鲜事和令人…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6,(1)
我的“函授大学”文周竞编者按:周竟是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故事大王”,童工出身,由读“函授大学”——报纸期刊而步入文学创作。他是一个有心人,一个见了知识如饥似渴的人。一个作家成名之后,仍然念念不忘当初给他“每信必复”的报刊编辑(也可称之为“函授大学”...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荣誉像鲜花一般向西北军营驻甘共部的“战士音乐家”林宏彦涌来。百花文艺创作奖、首届中国“黄河口”林行业金曲500首展评大赛佳作奖等20多个省、军包队、全国性大奖,纷纷青睐他。互988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宁夏分会吸收他为会员。这个30来岁的陕西南州“楞娃”,成了升起在大西北军营的新星,引起了音乐界和官兵们的关注。林宏彦自小就酷爱音乐艺术,上学期间,一支竹笛伴随身边,悠扬动听的笛声常常令同学们羡慕不已。然而真正使艺术得以升华,缘于宁夏腾格里沙漠的绿色军营。1979年,林宏彦入伍来到腾格里沙漠青铜峡的一个军营里…  相似文献   

15.
一身书卷之味,儒雅中透着豪迈之气。他叫宋德宝,是南京军区某师报道员,驻地作家协会成员。他以“燃烧激情,写意人生”的执着精神不懈努力,其言谈中无不流露出对新闻和文学的虔诚和热爱,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锐气也足以让人佩服!9年前,从河南民权入伍的宋德宝压根儿就没想到能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更没想到还成了战士作家!那时,他白天参加训练,晚上悄悄打着手电在床头记录火热军营生活。终于有一天,他的稿子被团广播站采用,从而便一发不可收,走进了报道组。“写稿子不但要有激情,还要有思想,要求质量上层次”。新闻干事的一席话…  相似文献   

16.
李顺胜1990年12月从山东海阳入伍,新兵连时就因工作突出,入伍仅6个月就被选送到北京军区军械修理工训练大队学习,回来后在连队当过战士、文书、修理技师。能够学到一门技术、当个“技术兵”对一般战士来说已经很满足了,但李顺胜偏偏“不知足”,一门心思要搞报道、写文章、当作家。训练间隙、茶余饭后经常可以看到他拿个小本本写写画画,但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来说,写文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写了半年多,底稿攒了一大堆,报纸上却连个“小萝卜条”也没见着。一些战友嘲笑他不自量力,但他不为所动,始终“咬定写作不放松”,继…  相似文献   

17.
瘦尽灯花为兵歌,痴情新闻不言悔。沈阳军区某装甲团政治处报道员赵雷以“情注笔端,不断追求”的执着精神和对新闻工作的虔诚和热爱,搞报道近3年来,共在《解放军报》、《前进报》等军地报刊发表稿件200余篇(幅)。透过厚厚的获奖证书和作品剪贴本,我们看到了一个“兵记者”的追求和成长的足迹。2002年冬,赵雷入伍来到北疆的一座军营,与别人不同的是,赵雷随身带着的包裹里,装着不少谈写作的书籍。入伍后火热的军营生活更激发了他的写作灵感。他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闻报道知识,夜深人静时,经常能看到他埋头苦读的身影。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  相似文献   

18.
1995年3月的一天,当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委宣传部长王水生从市委副书记手中接过“新闻报道先进单位”光荣匾时,这位从军营走出来的硬汉子流下了热泪。因为是他当了宣传部长后,才结束了鹤山区创建几十年来报道空白的历史,他怎能不激动万分呢!1969年3月,王水生参军来到原武汉军区某部,军营热火朝天的练兵场面激发了他写报道的欲望。于是,汉初中毕业的他就利用训练间隙开始了艰苦的写作之路。在指导员的帮助下,他先后自学了(新闻写作基础知识)(新闻采访ABC)……并刻苦采写新闻稿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由一名战士报道员逐渐成长…  相似文献   

19.
八月中旬,我们几位同志,在副厅长刘怀强同志的带领下,去崇仁县孙坊镇考察全省广电系统“三爱”十佳标兵候选人陈高林同志。离开县城,顶着烈日,车子在红色的上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孙坊镇。镇党委黄书记一说起陈高林同志的事迹来,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勤苗耕耘融真情1975年3月,陈高林走出军营,当上了孙坊镇的宣传报道员,在农村广播宣传战线上一干就是23年,23年的风风雨雨,有艰辛也有甘甜,作为高中毕业的陈高林,虽然在军营驾驶员行列中有着“小秀才”之称,但对从事新闻报道来说还是一个门外汉,然而,他深知一分耕…  相似文献   

20.
当文学“粉丝”们流泪、尖叫,呼唤着偶像郭敬明的名字时,中国作家传统的星光大道则显得有些黯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