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6 毫秒
1.
通过对文中几个男性的人物分析,看出品钦对男性的形象和地位进行了弱化。奥狄芭作为文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其对生活主动积极的态度则与男性角色的表现形成了较大反差,反应了品钦对于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期盼。最后,奥狄芭与文中几位男性角色交往的不顺及最后追寻结果的未知,得到了对品钦性别观的最终认识。品钦认为只有男女双方都主动付出爱,处于平等的位置,才能和谐相处,才能抵挡住异化。  相似文献   

2.
《拍卖第四十九批》的后现代性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拍卖第四十九批》讲述了女主人公奥狄芭.马斯太太执行一大笔遗产的故事。小说实验性运用了多种后现代主义创作方法。"追寻"母题戏仿表现了当代人在危机当中精神无助,丧失自我。玩弄语言游戏,构筑墒的世界体现了作者对语言的大胆实验和独创性。熵的世界与人的异化为读者构筑了的熵般异化世界。  相似文献   

3.
《奥狄浦斯王》讲述了忒拜的国王拉伊奥斯与王后伊奥卡斯忒所生儿子奥狄浦斯尽管努力逃避阿波罗神谕,但终犯下杀父娶母的罪责。阿波罗神谕有着双层内涵:一是象征命运;二是象征血法。奥狄浦斯之罪给人们带来的并不是痛恨,而是同情。奥狄浦斯之罪与罚创造了悲剧艺术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作家托马斯·品钦是一个充满着神秘色彩的作家。他很少抛头露面,似乎游离于社会之外,所写的作品却全都面向社会现实、关心人类状况。收录在短片小说集《慢学者》中的早年习作,虽然受到的关注较少,但其主题在他之后的鸿篇巨制中却都有体现。通过对《慢学者》中的五个短篇小说《小雨》、《低地》、《熵》、《玫瑰之下》和《秘密融合》进行逐个的分析,挖掘品钦作品中所体现的“死亡”、“选民/弃民”、“熵”、“追寻”、“爱与融合”等主题,并探讨品钦在这五个短篇小说中逐步向我们表达的对人类如何在后现代荒原社会中找到出路的思索。  相似文献   

5.
美国当代小说家托马斯·品钦的长篇小说《拍卖第49批邮票》是不确定性写作原则的经典范例。在《拍卖第49批邮票》当中,品钦在不确定性的写作原则基础之上,通过各种语言游戏;利用符号的内在不确定性;打破常规的文本叙事结构,给作者呈现了一个混乱无序的后现代迷宫。并进一步探讨不确定性的写作原则体现了品钦主张多元化的思维方式,预示了多元化的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6.
作为小说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后现代主义小说一直以来都是热门研究话题,而托马斯·品钦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人物。托马斯·品钦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主要表现为小说作品构思奇秘诡谲,世界观庞大复杂,能够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通过对其发表的八部小说及一部短篇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托马斯·品钦在作品中尝试将科学与文学进行融合,深刻探讨技术如何改变人类社会这一课题,并对“科学至上论”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品钦是后现代美国著名小说家之一。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映射了当今世界的一些问题。本文所研究的《拍卖第四十九批》是品钦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对主人公身世的叙述,揭示了后现代世界的真实性。本文在讨论后现代不确定性过程中,通过研究品钦创造性地分析、反映和讽刺的写作手法,表明品钦战后对美国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通过借用并调整“追寻”原型的传统模式,《V.》围绕对V的追寻和“全病帮”两条叙事流建构起四个频繁交错的文本信息群,它们在故事内容上相互独立,在意义指涉上又相互暗合,并由此在文本内外构筑了历史和此在的话语互动.在这一话语互动中,品钦清晰地展现了存在方式的存在主义转向.  相似文献   

9.
当代国内外品钦批评的三个共同趋势和差异表现在三方面:首先是主题研究,其次是语言方面的研究,第三是文化方面的研究。现阶段对品钦的研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现有的品钦作品研究多专注于哲学的、形而上的、理论的重复研究,经常会忽视社会历史语境;第二,在文化研究方面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尤其是国内在文化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10.
李娟 《文学教育(上)》2011,(11):110-111
托马斯·品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V.》一经问世就因其不同凡响而备受瞩目,并一举获得当年的"福克纳最佳小说处女作奖"。以往的评论大多围绕着小说的追寻模式和熵主题来展开论述,认为该小说的基调是悲观绝望,极少有人认为这是一部乐观的小说,而该篇文章以存在主义的视角揭示出小说中的严峻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作品中大都深藏着一个追寻母题,但是,不同于传统的追寻小说,在卡夫卡笔下,"追寻"意味着注定达不到目的、却又不能放弃的执着。而这与他自身的追寻意识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从时代、民族、家庭、个体等角度论述卡夫卡追寻意识的形成原因,以期对卡夫卡作品中出现的追寻母题做一根源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品钦是当代最杰出的美国小说家之一。虽然是身处20世纪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品钦仍然无法摆脱东方主义的影响。在他的《葡萄园》一书中,日本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形象。在文章中,笔者介绍了《葡萄园》中东方主义语境下的忍者和忍术、主人公武志及其和丹瑞尔·露易丝的关系以及既宁静又混乱的日本。同时,笔者还指出这种矛盾的日本形象是美国人渴望宁静生活和惧怕强大日本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笔者指出作品中的东方是作为一个西方人的托马斯·品钦在东方主义的影响下创造和虚构出来的,是为西方人服务的。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人们总回避不了文化差异。如果忽略这些差异,交际过程会因话不得体而致使交际障碍甚至中断。文化教学是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文化差异及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内涵,揭示出外语教学的本质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并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语用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法国文学史中,圣埃克苏佩里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作品《小王子》是一部成人童话,更是一部生命寓言,其中体现出圣埃克苏佩里作品中一以贯之的追寻主题。文章通过对《小王子》追寻主题的阐释,从漂泊与追寻的合唱、追寻精神的多重内涵、追寻精神的根源三个方面,揭示这位飞行于蓝天白云之间的探索者身上不懈的追寻精神。  相似文献   

15.
《奥瑟罗》创作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充满着人文主义的理想。为了追求幸福的婚姻,他们冲破了封建家庭的阻拦。然而,在新旧交替的社会现实中,他们的单纯浪漫无疑要遭到强大的黑暗势力的摧残,这是他们命运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6.
《性本恶》是美国后现代大师托马斯·品钦的作品,被称为他个人历史上最好读的自我解构之作,是品钦众多实验作品之一,其写作风格依然独树一帜。文章将从悖论性的角度解读小说中人物比格福特这一警督形象,着重分析他不同于传统警察形象的偏见与邪恶,并试图证明品钦旨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读者对个人与社会的重新思考与定位。  相似文献   

17.
《熵》是美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托马斯.品钦的一部短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品钦首次运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定律来隐喻日益混乱的后现代社会。从反主流文化、碎片文化、缺乏交流的封闭式文化来评析品钦的短篇小说《熵》,可窥见美国后现代文化的熵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熵》是美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托马斯.品钦的一部短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品钦首次运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定律来隐喻日益混乱的后现代社会。从反主流文化、碎片文化、缺乏交流的封闭式文化来评析品钦的短篇小说《熵》,可窥见美国后现代文化的熵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人们总回避不了文化差异.如果忽略这些差异,交际过程会因话不得体而致使交际障碍甚至中断.文化教学是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文化差异及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内涵,揭示出外语教学的本质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并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语用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19年普利策小说奖获得者,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理査德·鲍尔斯的小说《奥菲奥》形式恢弘、话语独特、结构精巧、意义深远。作家通过在叙事情节结构方面对"奥菲奥"神话原型的巧妙运用,让主人公——当代"奥菲奥"——在遭遇卡夫卡式的危难后不断"回头",重新思考自我追寻之历程以及"后9·11"时代个人与社会的生存之路,并对社会变迁、科技发展、人性变异发出了自己的灵魂拷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