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反思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从而使教师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味,逐步实现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教师寄托着更殷切的期望,同时,社会也越来越需要具有高品位精神境界的教师,教师职业本身就为教师高品位精神境界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职业存在状态的不同使得教师对其职业的含义和意义有不同的理解,也使得教师有不同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行为选择,最终导致教师有不同的发展水平。本文旨在通过对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分类,给出了提升教师职业境界的建议,从而使教师职业低层次的境界提升到高层次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正>一、关注教育现实教师在树立教育理想时,要关注社会现实。教师作为人类基本价值的维护者,必须超越个人的私利,深切关怀国家、社会乃至世界上的一切公共利害之事;教师应像人文学者那样,高度注视人类一般的实际发展过程,并经常促进这种发展过程;教师应担当起引导社会的责任,不应为迎合大众的浅近需求而随波逐流,而应该重视教育在形成一个完美的内在性格和高尚精神境界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赖晓妹 《学苑教育》2023,(32):43-45
当前时代教学背景下要求小学语文课堂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为使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发展,教师就要实施审美教学,使审美教育活动同其他教学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为此,文章围绕审美素养的培养,立足于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展开讨论,分析基于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价值,提出有参考性的策略:重视诗词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结合诗词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自觉;品味诗词音韵之美,提高文字审美能力;深入领会诗词意象,提升学生精神境界,让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形成独立而独特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5.
曹阳明 《中国德育》2007,2(2):63-65
基础教育承担着为儿童一生奠基的重任。儿童时期所接受的各种教育和文化将影响儿童的一生。有文化、有品味的学校,培养、造就有文化、有品味的教师;有文化、有品味的教师,熏陶、塑造有文化、高素质的学生。我们必须深入思考:我们将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和文化;什么样的教育和文化才能使孩子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一代。  相似文献   

6.
大连金州新区在"多元开放、国际融合"教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以"文化培育、内涵突破"为主线,以"科研引领、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推进区域教育国际化、塑造高品味学校文化、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探索高效文化课堂、开发特色化校本课程,提升了区域教育的品味与品质。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以培养人的精神生活能力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其基本目的的。教育在不断注重传授技术、促进生产发展的同时,适度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心理世界的发展的建构,是当代教育在应对社会挑战时应该做出的重要选择。教育必须为社会培养"完人"这种主题思想,呼唤着心理教育,呼唤着对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大学音乐教学,首要任务是使大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音乐听觉感知能力,充分利用音乐教学中各种欣赏环节来调节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以促进高校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本文就音乐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教育的影响做了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保证,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教师独立的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教师参与研究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使自己的工作理论化、系统化、严谨化,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位。由此,我们就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如何选择研究课题等内容进行了摘编提炼,和读者一起学习讨论。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所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它是一种校园精神,是直接影响教师与学生发展的环境因素,对浓郁学校的人文氛围、提高师生的精神境界、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促进人本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学校教育中,对强化人才培养意识、提高学校文化品味,始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期刊登两篇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文章,从不同层面论述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旨在引导广大读者对校园文化建设给予更多的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刘玉庭 《新疆教育》2012,(16):199-199
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情感融入语文教学,教师的真情实感与学生共融,突出语文教育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不再是呆板地传承文化,授予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滋润了学生的心田,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不同社会状态下人的自由与经历不同,把人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生存、享受和发展。根据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不同.我们由此将教师分为三种类型:以教书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型”、在教书中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型”、通过教书来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认证是社会或国家对教师教育实施监督和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实现了教师教育认证标准、教师执照标准和教师资格证书标准的结盟,形成了教师质量的保障机制,走了一条标准化的道路。而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正处于制度变革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教师教育机构,包括综合大学、师范大学、师范学院、高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生命教育处处体现,品德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生命的奥秘、品味生命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最终提升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生命教育处处体现,品德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生命的奥秘、品味生命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最终提升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休闲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方式,休闲与教师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是社会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休闲教育作为一粒萌芽的种子近年来开始受到关注,探寻教师休闲教育的意义,倡导教师的休闲教育,是提升教师生命质量、生活品味乃至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呼唤人文素质教育的回归。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以及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创造了条件。同时,也面临原有教育模式惯性制约、教师文化底蕴不足和学生实用主义思想倾向的压力。因此,必须通过深化“两课”教学改革;调整课程结构,加大人文素质教育在课堂中的渗透;建设高品味的校园文化,作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文化素养,就是教师在长期的职业行为过程中不断汲取社会道德和其他文化因素的营养,经过积淀、整合和提炼而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是教师精神世界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教师的精神信念、价值取向、学术风范和职业道德.它调节着教师的职业行为,推动教师不断进行自我修养、完善和优化职业行为,促使教师向理想的职业人格和更高的精神境界努力.[1]由于现有的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是在中学文理分班、大学专业分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的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起来的,这致使一些中小学教师专业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文素养不高,进而影响课程改革的进程,影响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影响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广大中小学教师要高屋建瓴,正确认识提升文化素养的必要性,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学校生命的源泉。以良好的文化氛围的创建、人文的管理机制的形成、有效的实践机会的提供和高尚的生活品味的提高为内容的管理范式,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创造了和谐的发展空间,使教师队伍充满活力,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能培养人们的美好情感,净化人们的情操品质,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使人们在愉悦的精神享受中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美育。本文阐述在形成审美感受、发展审美判断力、发展创造美的能力等方面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王新华 《教师》2013,(2):21-21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其中又以教师文化为核心,因此,重视教师文化建设,是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基本保证。一、树立教师终身从教情怀,提升教师精神境界在时代日益发展的今天,要求教师必须从"从事教育工作"向"热爱教育工作"转变。而要促使教师实现这种转变就必须依靠教师不断提高自我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