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钟舟海  曾平 《现代语文》2015,(1):99-101
相对于汉语中的全民通用歇后语,地方性歇后语(例如客家歇后语)也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在地方性歇后语当中还有一种更为别致的歇后语——它以某地区某个众所周知的人物的经典言论或其传闻逸事为基础,浓缩出一句歇后语,该歇后语仅为有限区域的有限人群所熟悉和使用,该范围或圈子里的人只需要听、说该歇后语的半句,大家便可心领神会,取得特殊的言语交际效果。笔者将这一语言现象暂且命名为"小范围名言轶事型歇后语"。本文对此类型的歇后语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究其语言特征、形成原因以及交际效果等。  相似文献   

2.
从跨文化视角看歇后语之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歇后语是汉民族独特的语言形式,要翻译成其他语言有相当的难度。为提高对歇后语的翻译能力,必须认真研究歇后语的翻译方法。文章在分析歇后语的特点、结构与分类的基础上,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歇后语英汉翻译的几种方法,并指出了翻译过程的若干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的歇后语是一种具有非常强的民族特色的语言现象,它蕴涵了丰富的思想性,而且贴近生活、诙谐而形象。谐音双关歇后语是歇后语的一种,且在其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从认知语言学语音隐喻的角度对歇后语中的谐音双关歇后语进行分析,可以找到理解谐音双关歇后语的新的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4.
歇后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题材广泛、形象诙谐、短小风趣,是亿万人们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歇后语为现代汉语提供了无比丰富、宝贵的语言材料,为汉语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歇后语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电脑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歇后语更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于是在网络上形成了新的歇后语,我们把它称作“网络歇后语”。网络歇后语不仅有着口语性、幽默性等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了新时代歇后语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5.
歇后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题材广泛、形象诙谐、短小风趣,是亿万人们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歇后语为现代汉语提供了无比丰富、宝贵的语言材料,为汉语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歇后语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电脑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歇后语更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于是在网络上形成了新的歇后语,我们把它称作"网络歇后语"。网络歇后语不仅有着口语性、幽默性等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了新时代歇后语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汉语歇后语小词典》 欧阳若修 编著本书为语言文学工具书.前言中对歇后语的历史渊源及其构成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条目正文,共有三千余条,对每条歇后语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对难懂的字、词加有注释;指明歇后语的含义和用法;对有出处的歇后语加以引述;有的歇后语除解释外,附有例句;歇后语中容易读错、写错、解错的字、词,以〔辨误〕标出.叶圣陶同志为书名题了字.  相似文献   

7.
针对网络歇后语,论述了其定义、产生、类型、特征与走向,得出以下结论:(1)网络歇后语的类型可从“谜面”、“谜底”等角度来划分,除了喻意歇后语、谐音歇后语以外,还有更能体现网络歇后语特点的类型;(2)网络歇后语具有互动性、语境性、娱乐性、时效性等特征;(3)“绿豆涨价——豆(逗)你玩”等网络歇后语较之“豆你玩”等所谓新词语更能让人接受;(4)网络歇后语的生成路径为网络资讯+传统歇后语(“谜面”+“谜底”)一网络资讯(浓缩为“谜面”)+传统歇后语的“谜底”;(5)应注意规避网络歇后语创作的粗俗化倾向,使之走上规范化轨道。  相似文献   

8.
歇后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是中国熟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汉语歇后语形式简洁、意思精辟、极具表现力。歇后语英译是许多译者最伤脑筋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歇后语的翻译方法和特点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歇后语虽然诙谐有趣,但"有人怀疑过歇后语是文学语言.也有人认为谁要用了歇后语就显得自己不够庄重,而且歇后语本身也难登大雅之堂"①.笔者认为,滥用脏字是歇后语不庄重的典型表现,也是导致歇后语遭受非议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歇后语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文学作品的语言更具形象的特色,幽默、风趣,妙趣横生.刘江作为"山药蛋"文学流派的作家之一,在写作<太行风云>时,以山西方言为基础,运用了大量的歇后语,使小说的语言生动、流畅、自然.文章从五个方面讨论了<太行风云>中歇后语的运用.一、运用歇后语刻画人物性格,生动而形象;二、运用歇后语绘情状景,鲜明生动;三、歇后语连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四、运用歇后语的双关意义,描述人物的对话和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五、歇后语中的方言运用使小说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1.
邝萍 《铜仁学院学报》2005,7(4):60-62,70
当代外语教学理论文献中,“第二语言”与“外语”两个术语的使用很混乱,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广义第二语言和狭义第二语言对外语有不同的界定。本文通过对两个术语的讨论指出:英语在中国的定位是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本文还对国外语言教学理论的引进、中国外语教学现状以及如何看待传统外语教学法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和谐泉州”的和谐语言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这个城市的语言和谐。“和谐泉州”需要和谐的语言生活。在建设。和谐泉州”的进程中,泉州人努力营造着与城市建设相适应的语言环境,语言和谐带来了城市的和谐。目前泉州的社会用语状况还存在不和谐的因素,和谐语言建设还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纳西语的"来"和"去"的语音、语义和语法特征进行具体分析,认为"来"和"去"是研究纳西语动词虚化的重要内容.指出纳西语的"来、去"本身具有鲜明的语义特点和语法形态,有时可能被虚化.与"来、去"结合而成的述宾短语、连动短语、动补短语中的动词可以变调,变调后,短语语义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关于PSC"说话"项测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过较长时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践后,普通话水平“说话”项测试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无文字凭借”的限定落空,口语范畴的“说话”多呈现书面语特点、“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成为评分最随意的一项等等。这些现象给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带来了负面效应,影响了测评信度。为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必须对“说话”项测试问题作进一步的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A多了"和"A得多(了)"两种格式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常可以互换使用,而句子所表达的表层意思基本不变,但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这两种结构在内部结构、深层语义以及语用价值上都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二语习得理论中关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语言水平发展的异同的相关研究,阐明了语言习得/学习过程是一个包含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等多重范畴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学习的特殊性(如年龄,认知能力,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社会环境等)决定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在语言水平的发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鉴于此,文章也深入探讨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语言水平发展的差异性对于外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往对《文心雕龙》语境思想的研究多关注其语境适应论和静态语境的构成要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刘勰的语境思想是多维的而非单一的。在关注其语境适应论即纯粹语境观的同时应该结合《诏策第十九》和《谐隐第十五》等篇发掘其不纯粹语境观,即文化语境变异观。刘勰的动态语境观既指语境是语用过程中的动态变量,又指语境构成因素的情境变异;既指语用主体对言语交际诸因素综合体的认知状态,又指言语交际中主体客体交融过程中的语用综观。  相似文献   

18.
老子认为,"道"不是常人所能言说的,只能是道家的人采用道家的语言才能予以言说;斯宾诺莎认为,"实体"难以规定,因为"规定就是否定",但是采用逻辑的语言也是可以阐述的。"道"和"实体"都是以自身为原因的,这就没有给意志之神留下任何地盘。"道"是以"反"作为其运动变化的方式,而实体却是静止不变的;老子追求的是"道"的境界,而斯宾诺莎却以理智的方式追求真理。  相似文献   

19.
从符号的角度来看,“网络语言”可以分为可读符号和非可读符号两类,它集中了汉字、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三个可读符号系统和一个副语言符号系统,具有创新性与多样性、复杂性与随意性、实指性与虚指性、丰富性与单调性等特点。本文拟从符号学理论入手,就网语符号的特点和生成原因对“网络语言”进行考察,最终得出结论:网语符号是一种新兴的、简约的、内容丰富的符号形式。  相似文献   

20.
“监控模式”假说比较完整地描述了第二语言获得的过程,对第二语言教学具有相当程度的指导意义。有效利用“习得”“学得”的不同特征,注重输入内容和输出效果,降低情感过滤,准确定位教师角色可以有效地将汉语本体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去。可以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适当修改和发展“监控模式”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