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周润甘 《教育导刊》2006,(11):58-5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引入“家长教师”助教这一模式。借助“家长教师”这一教育模式,有利家园教育互动,促进亲子关系,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促进幼儿的发展。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尝试。(一)根据教育需要,选择合适的“家长助教”一般来园的“家长教师”都是小朋友的父、母或祖辈等。我们发放给家长参与助教的“调查表”,调查的项目有职业、经历、特…  相似文献   

2.
家长助教活动是许多幼儿园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园共育的主要实践活动之一。在家长助教活动中,教师必须扮演好“发起、组织、参与”的角色,探寻有效的指导策略,以保证家长助教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多次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指导家长助教活动的经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家长角色:隐形的助学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家长都在尽力充当教师的“家庭助教”,同时又在感受难堪:一方面,督促孩子学习往往会导致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更有甚者,来自家庭的学习压力诱发了一些孩子的情感和行为问题,而这样的结果是家长们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而且,充当“家庭助教”的家长往往面临这样的困惑:孩子上低年级时,在他们的辅导下做作业已成为一种习惯。当孩子进入高年级后,家长意识到孩子需要自己独立来完成作业,却又担心孩子自己能不能做好作业,并反思自己以前是不是过多地干预了孩子的学习,怀疑过去的做法是不是有误,会不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怎…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岂止如此。可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其地位和重要性非学校教师可取代。家长在孩子面前往往以两种面目出现:一是对孩子实施家教的“老师”;二是本色的人和家长。当家长以“老师”的面目对孩子进行家教时,概而言之就四个字:言传身教。“言传”一则是给孩子指导学习,做老师的助手,或指导孩子专长的发展,其角色和作用相当于家庭教师。二则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做人教育、意志教育等。对没有直接指导孩子学习能力的家长而言,家教主要是后者。许多有见地的家长越来越重视“身教”这种无声的教育的作用。但“身教”关键在于“做”,“做”一时容易,  相似文献   

5.
冯燕 《早期教育》2006,(4):26-27
为了做好家长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园互动”,我们幼儿园进行了很多尝试:如每月的“亲子活动”,每周的“家园互联网”,家长助教等等。其中让我体会最深,也深受家长们欢迎的是每周的家教“指导配方”。所谓“指导配方”是教师具体、适时地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教育和保育方面的短小的指导性字。两年多来,我总结了一些该如何通过“指导配方”这个小小的平台构建良好家园合作关系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写明:“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负担教育幼儿的任务。”教师应该积极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重视陪伴孩子进行早期阅读,并且指导家长正确的陪伴孩子进行早期阅读的方式。本文作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以“指导家长投其所好,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指导家长养成正确的陪伴阅读习惯,丰富孩子的情感”和“开设交流平台,加深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三个方面入手,针对新规程下如何指导家长陪伴孩子早期阅读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家长会是教师广泛接触家长的一种形式,也是教师工作中最普通、最经常的事。在一些教师的印象中,开家长会无非是先向家长介绍班级管理工作及学生的在校表现,然后由科任教师谈学生各科的学习情况,最后向家长提出要求,宣布散会。这种程序已经形成模式,家长也早已习惯。可对一些“学困生”的家长来说,由于在家长会上听到的经常是教师对自己孩子的批评或指责,再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比一比,觉得自己孩子啥也不行,往往开完家长会后带着怨气、怒气给孩子一顿严厉的指责或打骂,造成孩子怕开家长会和家长不愿去开家长会的局面,家长会所起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琴  顾彦 《山东教育》2005,(5):80-80
“家长助教”是我们在家园共育方面推出的又一新举措,它是让家长根据自己的特点、专长,自愿报名,走进幼儿园,和教师一起组织教育活动,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有家长朋友谈起这样的事:这孩子自打上了三年级就玩疯了,由一个孩子领头哪都敢去,那领头的孩子念书不怎么好,可说话还真灵……这正是小学中年级孩子们的特征之一。孩子们到了三年级,由于他们对学校生活已经习惯了,也有体力了,于是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引入注目的行动多起来了。越是没人去的地方,他们越是要闯一闯。他们的行动常是三五成群一伙人,由一个孩子当“头头”,成为孩子王。这个孩子王往往不一定是学习多么好的孩子,因为这时候的孩子们容易崇拜擅长体  相似文献   

10.
家长之累     
孩子是父母生的,一旦孩子在学校有了问题,就要找家长,正像商品有了问题,就得找生产厂家一样———这是一些教师潜意识中的逻辑。如今的教师,不仅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套,而且在牵住家长方面也有一套。根据笔者的了解,大致有三种方法:一谓“签字法”。作业完成情况,由家长检查后签字;考试考差了,试卷由家长阅后签字;学生逃学,由家长每天送至学校签到。笔者办公室的同仁大多受过为孩子签字之累,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二谓“陪训法”。孩子在学校一犯错,家长往往会被“请”到场,低头含羞陪着孩子受训。客气的教师,只训孩子,家长…  相似文献   

11.
所谓“幼儿绘画册”,是指教师把孩子的绘画作品装订成册,其间加入教师的指导语,使之既成为孩子的珍藏品,又成为家长指导孩子绘画的手册。幼儿绘画册可两季度装订一册。教师的指导语主要由对孩子在园绘画情况的介绍和对家长的指导构成。基于绘画册的幼儿绘画家教指导是一种深入具体的家园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12.
你好!我是一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我有一事想请教:我们做家长的,应不应该给孩子钱?如果可以给,给多少比较合适?张明凤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为了让孩子长大后能轻松应对生活中的“财政”问题,家长在花钱方面要给孩子提供明确而实用的指导原则,从小培养他的理财能力。所以说,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给孩子一些钱,让他自主花销是可以的。但是,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必须向他们灌输一种健康的金钱观念,因为金钱是可以反映人的品格的。“不要轻率地对待金钱。”人的某些最好品质就决定于正确地使用金钱,比如,节俭、慷慨大方、仁慈、公正、诚…  相似文献   

13.
从今年的第一期开始,我们在《校园内外》栏开辟“学习辅导”小专栏,目的是通过母女之间自然放松的对话,让母亲给女儿作一些有效的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培养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给孩子一些阅读方法,提高其阅读能力。杨明明老师是一位有40年教龄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她认为提高孩子语文素养的关键是培养阅读兴趣及提高阅读能力。她希望家长能够指导孩子及时总结学习规律,她也愿意为家长朋友提一些可行的建议,以便于家长在指导孩子时参考。家长朋友有什么需求可以给编辑部写信、发电子邮件,我们会转交给杨老师。  相似文献   

14.
据《辽沈晚报》消息 ,孩子长大了 ,因为各种原因 ,和家长的沟通也越来越难了。那么 ,当孩子在遇到挫折或心理障碍却不想和家长交流时 ,怎么办呢?赶紧去找个有经验的教师同孩子聊一聊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最近在大连 ,家长给孩子请教师“陪聊”越来越流行了。一位姓张的“陪聊”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请教师“陪聊”兴起的原因很简单 ,因为现在的家长不仅仅要一味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了 ,更要重视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但是 ,有时孩子心里有小疙瘩时 ,家长又力不从心 ,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既精通教学又擅长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名师身上了…  相似文献   

15.
<正>在家校交流过程中,当教师向家长提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时,家长通常会说出"有这样的事情吗""孩子回家后怎么没说呢"等令人吃惊的话语。由此可知,孩子撒谎了,至少对家长隐瞒了一些事情。孩子的撒谎是一个严重问题,这个问题一直令家长头疼。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撒谎行为呢?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绝大多数家长能够积极有效地配合和支持学校,但也有些家长不够通情达理,甚至还会莽撞无礼,我们权且把这部分家长称为“难缠”的家长。不管愿意与否,教师总是要遇到这样一些家长。这些家长总是以为自己的孩子很“完美”,即使孩子问题百出,也要百般辩解和偏袒;还有些家长则常常找教师的茬,纠缠不清,并以此为乐。教师最怕这样的家长,一旦遇上,情绪很容易受到干扰,进而影响正常工作。因此,“难缠”的家长给教师及其工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教师应掌握在一些困难的情景中应对这种家长的策略和技巧。1.要…  相似文献   

17.
在儿科门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家长领着三、四岁或者五、六岁的孩子,以“瘦”为主诉,要求医生“给全面检查检查”。检查后,当医生告诉他们“孩子没什么毛病”时,家长总要带着疑惑的神情追问:“没什么毛病,为什么这样瘦呢?”孩子长得胖与瘦,与他们的体质、  相似文献   

18.
常听一些家长朋友诉苦:“您说,如今的家长怎么这样难呢?”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本来当家长就不是一件轻松事,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给当家长的确实又增加了许多困难。所以,现代父母得练点真功夫,提高自身的素养。那么,您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素养呢?首先是品德素养。有这样一个五口之家:祖母、父亲、母亲和两个孩子。这一家人住在一个大杂院里,祖母是退休教师,退休了也闲不住,每天组织院里的孩子们学习、娱乐;父亲是技术工人,乐于助人,把全院各户修理电器的任务“承包”下来;母亲是医生,义务做起了大院的“保健医生”。两个孩子呢?在…  相似文献   

19.
我园幼儿的家长多是双职工,工作和家务都很忙。他们上下班接送孩子时也是来去匆匆,与教师接触的时间很少。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我给班里的每个幼儿都备了一本“联系本”,每周把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书面向家长汇报,并请家长也把孩子在家的表现以及他们的要求反映给幼儿园。我在实践中体会到,设立“教师家长联系本”是解决家园联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行之有效的一种好形式,我觉得它有以下几方面明显的好处: 一是使教师与家长都能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园或在家的表现。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毕竟不同于教师和  相似文献   

20.
一网上披露南京等地悄然兴起一种新兴的家教形式:“托付教育”,就是家长把孩子托付给老师,吃住在老师家,由老师辅导、督促检查作业、指导预习功课,家长按月缴付一定的费用。这些老师大都是家长们信得过的、有一定专长的教师,一般是重点中学的退休教师或在职教师。被托付的孩子大多来自于中、高收入家庭。这一家教形式,在社会上引起一些议论,有的欣然接受,有的感到困惑。其实,作为一种家教形式的“托付教育”,它与以往的家教不同之处就是受教育的地点变了,也说明家长推崇家教的程度在增强,以至于把孩子完全托付给别人。当然这种现象自有其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