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已形成区别于其他课程模式的显著特点.如在课程目标上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在课程组织上强调以工作任务整合理论与实践内容,在教学形式上强调行动导向,在课程评价上强调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职教课程模式改革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中出现多种课程模式并存的现象,这使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选择课程模式时产生了困惑.文章对目前基于"工作导向"的主流课程模式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改革与发展的脉络,同时也为高职院校选择课程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刘宇 《高教论坛》2011,(7):128-131
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导向课程,是各高职院校在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重要抓手。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计和技能训练等方面探讨了行动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及其在高职院校《法律文书写作》课程设计中的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职院校仍然存在按能力模块开发、设计课程的现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更适合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本文描述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并介绍了《Excel在生产计划中的应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发现教材模式可以直接影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形成了课题导向的教学观。以课题为核心导向的教材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也为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实践课程的设置模式是高职高专院校形成自己品牌特色的关键内容之一.只有熟知市场需要的人才类型,紧跟就业市场脉搏,才能打造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指导高职教学实践为目的.文章通过对高职ESP课程设置、高职各行业ESP教材建设与开发、高职ESP师资队伍建设以及高职ESP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的深入研究,探索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高职院校培养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分析课程开发流程与课程开发实践,为高职院校教师实施课程提供了好懂好用、简便易行、适合国情的课程开发范式,它可指导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提供前提和保障,使课程彻底摆脱传统学科体系课程模式的窠臼,实现课程转型,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开发模式,从而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增强课程改革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建设是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按照工作过程理念开发课程、组织教学能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教学情境与生产实际的无缝对接.本文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实践角度出发,阐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学案导学"的意义,学案设计过程的主要原则,以及实施"学案导学"教学的具体过程,并对该模式的运用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多元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践导向课程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要求普通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程都围绕工作任务展开.文章在分析我国高职教课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框架,阐述了该模式中各类课程的含义,以及该课程模式的特点和实施途径选择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推动下,逐渐转向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模式.理工和财经管理类专业主导高职院校专业的现实,决定了项目课程是实用论课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最好课程类型.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协调发展,需要建构起由项目课程、认知课程和实践课程所组成的综合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教育博士的招生领域设置主要有以职业愿景和专业需求为导向的美国模式,以完成论文研究为目标导向的英国模式,突出科研课题、论文研究的澳大利亚模式,突出职业实践与合作研究的加拿大模式,以及突出职业实践与专业兴趣的中国模式。基于中西方58所培养院校的国际镜鉴,建议我国出台开放性、多元化、可供选择的招生领域设置指导性政策;打破领域、学科局限,开设以实践需求为导向特色课程;面向教育关键和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开展高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3.
高职高专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的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诸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以求建立更为符合高职高专院校特色的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更加重视毕业生就业问题,并开始向就业导向模式积极转变。在此背景下,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予以解析和重构,已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核心工作之一。高职高专院校应有机整合校内教学资源,打造一支优质的思政课师资队伍,优化该门课程的社会实践考核模式;除此之外,还应健全该门课程社会实践质量评价体系,最终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工作得以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沿着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前进.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模式,是在多年高职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中国高职教育特点研制的,是创新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有益探索,该模式在全国几十所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及管理类专业进行了试点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丽 《现代教育》2011,(4):47-49
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明确的就业导向,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在教学设计上,都应该立足于学生未来的工作过程。本文针对《大众传媒》课程内容丰富、涉猎面广等特点,设计开发了以职业探索为导向的教学模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并不完全与"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相匹配,我国高职教学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此,应积极进行教材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18.
一、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内涵 在课程论中,根据以理论为中心还是以实践为中心,可以把课程分为两种基本的模式,即学问导向模式和实践导向模式.这里所说的"学问导向"和"实践导向",不仅仅意味着课程中应该包含更多的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知识,还意味着整个课程框架应当以"学问"为主线,还是应当以"实践"为主线,这就是"导向"一词的内涵.课程的哪些方面体现出"学问导向",或是"实践导向"呢?至少应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以学科分类还是以工作任务划分为依据来确定课程门类;(2)课程结构展开的起点是理论知识为认识过程,还是实践知识为认识过程;(3)课程内容以普通文化知识、理论知识为主体还是以实践知识为主体;(4)以知识本身的逻辑为中心还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5)以认识过程还是实践过程为学生学习课程的主要方式;(6)以书面形式还是产品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在这六个问题上的不同选择,便形成了"学问导向"和"实践导向"两种完全不同的基本课程模式,而这种不同的选择,是由各自不同的目标所决定的.在不同类型的教育中,由于课程目标不同,理论知识与过程在课程中也就不可能处于同等地位,而必须有所侧重.而这也正是教育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导向课程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内涵在课程论中,根据以理论为中心还是以实践为中心,可以把课程分为两种基本的模式,即学问导向模式和实践导向模式。这里所说的“学问导向”和“实践导向”,不仅仅意味着课程中应该包含更多的理论知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实践育人导向具有内在一致性。坚持实践育人导向,发挥实践育人对劳动教育的适应性和引领性,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而言,实践育人发挥着完善、发展、成长与生活的应然导向。其中,完善导向即丰富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内涵;发展导向即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成长导向即促进学生在自我实现方面的成长;生活导向即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回归生活视域。然而,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实践育人导向的缺失造成了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与定位模糊,劳动教育的实施力度不足;偏重劳动教育结果,淡化过程性体验的功利性导向严重;学校劳动教育文化建设薄弱,文化育人缺失;缺少实践理性的指导,使劳动教育流于形式等。推动劳动教育实践育人导向的复归,需要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本质,加强课程建设和学科渗透;推动学校文化机制建设,营造回归实践的劳动教育氛围;把握实践育人的应然导向,注重劳动教育的体验性和过程性;坚持实践理性的引领,提升劳动教育的育人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